APP下载

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精”彩纷呈

2018-11-30浙江省龙游县启明小学刘文林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8期
关键词:预设面积思维

浙江省龙游县启明小学 刘文林

学贵有疑,学生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能力的保证。那么,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学会“质疑”,就需要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开启学生心智、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上课不够专心,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有价值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发展,它实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控,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如此看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恰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反思,如何才能避免课堂教学中因提问产生的诸多问题呢?智者问智,我们要追寻的是“精”问!

一、课前提问,精心预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课堂教学中,预设的问题往往通过提问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精心设计问题,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1.引发思考的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此“问”实为学生心中的疑问,预设的问题能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让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也恰是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欲望,使思维也在探究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首先预设:先展示三个能一眼就看出面积大小的图形进行比较,然后展示两个不能一眼看出或不能借助重叠方法判断出面积大小的图形,并进行提问:“你认为谁的面积大?”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但对第二个问题却有了争议,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我抓住学生渴望知道结果的心理要求,故作很为难地问:“你们的回答真让老师为难,到底谁的面积大呢?能想出好方法证实你的结论吗?”这么一问,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我调动起来,不经意间,学生已经开始自主思考、探索分析了……

这样的提问,结果其实就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提问中,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的思考过程已然叩开了知识提升的门扉。

2.体现逻辑的问

教师的提问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问题的提出必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性地设计并进行提问才具有启发性,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节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精心设计一系列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循序而问。通过提问,一环紧扣一环, 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使得思维得到无限拓展。

3.构建体系的问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存在着系统性这一特点。教师在预设课堂提问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已学知识,在课前精心预设提问,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过程,这对学生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在设计“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接着依次提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现在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你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是的,学生就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成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他们已经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学习的途径、方法,这些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其实,新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综合运用已有旧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让学生回顾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等,培养学生去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牵引出的已有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了新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方法。

二、课中提问,精妙掌控

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预设之外的“生成”必然形成。于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灵活选择、整合,生成新的教学设想,精妙设计富有灵活性的课堂提问,及时追问,并在关键之时抛给学生。如此一来,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就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难点处追问

追问是师生彼此间的一种有趣的智力活动。的确,很多时候,学生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表层的认识水平上,有时甚至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比大小”中,教材通过“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为载体,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2、1/3,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当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时,我没有否定,而是追问了一句:“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学生马上发现了规律,而后,我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的数就越小。

2.关键处设问

一堂课的重点也就是关键处,抓住关键去设计问题,学生的疑问才能迎刃而解,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从学生角度上看,他们的思考过程也有关键处,这时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例如,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冥思苦想……其实,学生的思维产生困惑之时就是关键,这时进行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 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提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课后提问,精巧趣味

我们的学生是带着好奇心和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有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就扮演着“解惑”的角色。但是,很多老师认为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到了,因此,总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习惯性地提问:“你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回答说:“没有!”他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教师们也放心了。这样的教学以学生“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学生从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到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延伸,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就被扼杀!

其实在课堂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学的感觉怎么样,也要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倘若我们精巧地“埋”下灵巧、有趣的提问,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这节课的结尾就能拒绝“句号”,意犹未尽地产生“问号”!

1.埋下灵巧的问

课堂总结时,学生在掌握了整堂课的知识后,会出现思维跳跃这种情况,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质疑,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斥责、躲避,而是灵巧地点拔、巧妙地提问,化尴尬为资源,巧妙地挽回孩子质疑的尴尬局面,整堂课的教学也会闪现出锦上添花的魅力!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一位学生说:“知识是直线。”听课老师们都被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惊住,但机智的任课老师却演绎了一段与学生间的精彩对话:

“同学们,对于他的回答,你们是怎么想的?”

“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位学生回答。

“不,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另一位学生抢着说。

“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

教师微笑着总结:“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灵巧的设问化解了质疑,也将知识进一步提升。

2.延伸趣味的问

数学思考不仅仅在课堂中,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探索学习,带着问题下课,他们沉浸在意犹未尽的课堂问题中,感受数学更多有趣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看似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似乎也解决了,于是我也习惯性地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没有!”然而,望着那些似有若无的眼神,我心里没个底,“真的没问题了吗?”我灵机一动,巧妙地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吗?”学生被我的提问震住了,可接下来的是对这个问题的无比兴趣。我不着急让大家讨论,也不分析解释,因为下课时间已经到了,我宣布了下课,然而,大部分学生在课间游戏时,还心有不甘地为我最后的问题疑惑、思考……

对于课后的问题,有些学生求助于其他教师,有些回家查阅了资料,有些是向父母讨教。他们把问题带回了家,带向了生活,并让身边的人也参与到有趣的数学思考中。

精彩的数学课堂一定是蕴含了老师们的智慧的,需要我们机智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把握每一个课堂提问,慢慢地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让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恰如其分、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渐渐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中绽放“提问”的“精”彩吧!它将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带着我们在数学的广阔时空里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预设面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围面积最大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面积最少的国家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