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先导

2018-11-30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8期
关键词:立德核心教材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孔 艳

2017年,教育部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颁布了高中各科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以中共中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要求学科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适应终身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为中心,并提出运用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这根主线,高中数学应当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必须建构符合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要求的新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评价观。

一、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建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观实际上是每一位老师对于教学工作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不同的老师由于自己的知识构成、世界观、人生观等不同,由于所处的学校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教学观千差万别,但是教学观又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中。高中数学教师在立德树人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学观必须转变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上来,无论是教材的使用还是教学行为的调控,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历史演变,要求我们顺应信息化、自媒体化、数据化时代的要求,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转变到数学素养培育的轨道上来,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性和实践性路径的探索,通过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文化及其发展史,深刻理解数学是解决各种学科困难、经济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体验数学学习的人生、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引导学生综合课程知识、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抽象、建构模型的学习活动,借助模型进行推理、想象、运算、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于生产、生活的能力和素养的数学教学观。

二、批判性继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树立新的学生观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的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学校的数学教育管理和数学老师的教学作用必须通过学生内化,才能转变成学生自身数学素养形成的动力,传统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必须继承、发扬、光大。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教师需要建构学生自主形成数学理性精神、提升自己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训练自己跨学科数学思维的学生观。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要先了解今天这个多元价值时代学生的数学学习价值观、方法、能力,了解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的心理,清楚学生数学运用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等等。在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对于放手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少学生在数学素养形成过程中,数学抽象、推理、逻辑能力不足以自主,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尤其是同样一个数学问题,可能有多种模型可以建立,哪一种模型能够解决问题,对于具有初步数学研究能力的高中生来说,常常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同伴的探讨。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不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不同,数学教师需要依据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组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三、批判性继承教材是教与学依据的观点,建构新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运用教材传授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等数学指导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数学教材是教师研究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教师基本改变了“教教材”的观念,正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革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少老师还能够因地制宜开发教材资源,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教材观应当转变到“教育性是教材的根本”,树立教师使用教材是为了立德树人,学生使用教材是为了形成学科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使用统一教材还是开发校本教材,都要做到依据教材内容解读核心素养,并把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模块的数学教材之中,成为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目标。教师要真正树立利用教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教材观。

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的数学评价思想,构建新评价观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评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评价方式的改进,主要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内容能力化、评价指标实践化。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数学的评价观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指标的达成度,这是所有高中数学评价的基本要素。教师要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具体研究评价学生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具体研究评价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学生课堂参与学习、参加阶段性检测等学习环节的评价,应当围绕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数学学习价值观、素养达成度表现的外界行为进行评价。学校在评价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基础上,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得失,不断地探索与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行为最大化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数学教学的实践是观念形成的基础、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数学教学观念正确性的唯一标准。符合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观念对于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方式等具有事半功倍的引导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立德树人的政策和核心素养的理论,转变数学教学观念,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好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立德核心教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