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实施“玉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2018-11-30江苏扬州市湾头中心小学吴立刚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玉雕玉器扬州

江苏扬州市湾头中心小学 吴立刚

“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我校依托湾头“玉器小镇”的地域特色,以“玉文化”为背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方位整体推进“玉文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工作。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玉文化”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逐步形成了特色,成为我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校的校训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出自《诗经》。每个人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每一个学生都是璞玉,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珍宝,寓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围绕这个主题,我校努力创设环境、打造课程、拓展活动。

一、创设“玉文化”校园环境,营造实施氛围

我校大门口的“湾头小学”四个字的装饰,是以黑色大理石为底板,上面刻字成凹槽,凹槽中镶嵌用新疆碧玉玉片拼成的校名。我校凭借综合实力完成了创意设计、材料选购、切割加工、打磨抛光、安装修整等一系列的专业化操作,饱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玉为名,独一无二,彰显我校的独特魅力。

一进学校大门,迎面竖立着一块泰山石,上面阴刻“琢玉”二字,突出了我校“玉文化”的校园文化主题。

主干道迎面是“人字头”、白墙灰边的“照壁”,仿苏州博物馆的造型和色调,全金属材质。主题字是校训:“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墙面其余部位布置成“回字边”的方格,作为宣传栏,填充“玉文化”的相关内容。

主干道两侧是四个“人字头”的宣传栏,也是全金属材质,但是黑色小瓦出于安全考虑,选材为塑料材质。既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又形成古色古香的风格。

教学楼名为“琢玉楼”,寓意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综合楼名为“德玉楼”,寓意为“君子比德于玉,教育工作者师德为先”。以“扬州漆器”牌匾来制作楼名牌,黑漆木牌为底,白色贝壳镶嵌为字,是漆器中的螺钿工艺,充满“扬州元素”。既是明显的标志,又体现古色古香的韵味。

我校的校徽是以历史上最早的玉龙——玉猪龙为基础图案,加上环形装饰做成的。“玉猪龙”体现了湾小的独特性和“玉文化”的悠久历史。

我校还投入资金,专门建立了一间“玉雕工作室”,购进三台真正的玉雕机,可以正常进行操作演示,还有各种玉石材料的实物展示,以玉雕产品图片制作成的灯箱展览,为“玉文化”课程和活动提供了专门的实践场所。

宣传栏、走廊、楼梯过道都悬挂了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图片,充分做好了“玉文化”活动图文的布置工作,让人置身于“玉文化”的氛围之中。

环境布置是外在的、显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烘托了“玉文化”的氛围。漫步校园,学生可以触发对玉器的遐想;行走于走廊,学生可以从图片文字里受到启发;步入“玉雕工作室”,学生可以体验到实践的快感。

二、打造“玉文化”校本课程,搭建实施平台

2012年,我校由美术老师倪晓莉和校长吴立刚合作编写了玉文化校本教材《走近玉雕》;2014年,由美术老师彭志新编写了《中国玉文化简说》,都从玉器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雕刻技法、艺术特色和发展现状等诸多方面介绍了玉器的基本知识,成为“玉文化”课程的教材。

我校在三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设了《玉雕》课。执教的教师们对校本教材《走近玉雕》和《中国玉文化简说》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介绍精美玉器成品、收集玉石相关知识、绘画玉器创意图案,以及进行橡皮雕刻、泥塑造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将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脑思考,真正地走近了玉器。

玉器的专业性很强,普通人不甚了解。通过《玉雕》课,师生共同学习玉器知识,共同传承“玉文化”。

学校聘请了5位具有专业玉器知识的专家作为校外辅导员,请他们定期来校给学生上《玉雕》课。这5位专家分别是:“金鹰珠宝玉器有限公司”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汪德海、“大李玉苑”的老板兼湾头玉器商会副会长李祥壮、“董记玉器”的老板董林、“海纳玉器”的老板王天朝、“祥云玉器”的老板薛建强。另外,我校还经常邀请从事玉器产业的学生家长来校给学生上课。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专业人士授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璞玉”社团工作。2017年,与扬州市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进行“艺彩纷呈”公益课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师每周三下午来校上课,免费为我校学生教授书法、绘画、合唱等课程。这项公益课程为我校学生学习专业艺术技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课程是灵魂。只有形成了课程,才能使实施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实施工作常态化;只有形成了课程,“玉文化”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三、发掘“玉文化”活动内涵,拓展实施空间

“玉文化”的内涵已经渗透到我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与学校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2008年元月,我校曾组织五年级学生分小组到湾头镇玉器市场进行市场调查活动,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虽然稚嫩,但是学生初步学会了怎样写调查报告。通过实地了解家乡玉器产业的状况,激发了学生对玉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证精神。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要有校外实践活动,我校共设立了五处“玉文化”实践基地,分别是湾头镇的“金鹰珠宝玉器有限公司”“大李玉苑”“董记玉器”“海纳玉器”“祥云玉器”这5家专业玉器工厂店,并授予了铜牌。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实地察看、亲身体验,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

我校和《扬州晚报》合作十多年,定期开展“小记者”活动。我们走进扬州玉雕厂的“中国玉器博物馆”,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和扬州工匠精湛绝伦的技艺让每一个学生叹为观止;我们走进扬州工艺美术馆,观赏馆内珍藏的闻名中外的玉器、漆器等稀世珍品,感受、品味玉器之美;我们走进湾头镇的“金鹰珠宝玉器有限公司”和“翠佛堂”,亲临玉器生产的一线,一件件精美的玉器将学生们带入玉雕工艺的美妙意境之中。“小记者”们回来后,乘兴写下关于“玉文化”的文章,记录亲身感受,佳作还会在《扬州晚报》上发表。

2016年学校创办了作文报,名为“玉笔”,每学期两期,选刊学生的优秀作文。我校希望学生笔下生花,有文采,以此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玉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美玉少年”。在少先队大队部主持下,每学期末都评选“美玉少年”,设有“金科玉律”奖、“良金美玉”奖以及“冰清玉洁”奖,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块“美玉”。

2016年学校成立了“如玉”琵琶队,由10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女教师组成,聘请了扬州何园的琵琶演奏员徐倩为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培训,在2017年广陵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校“如玉”琵琶队惊艳亮相,美轮美奂,受到全场观众一片赞誉。 “如玉”琵琶队还多次被校外单位邀请参加文艺表演,提升了教师的才艺水平,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教师只有“厚德”才能“传道”。要培养“美玉少年”,学校须有一批“德玉之师”。要想成为“德玉之师”,就要在师德师风、教学常规以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有杰出表现。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最佳德玉之师”评选,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德玉之师”。

我校“玉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全方位实施,多层次渗透,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扬州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玉文化”研究工作。教师的“玉文化”活动研究案例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与活动案例”评比一等奖,在广陵区优秀案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我校的“玉文化”研究工作在广陵区教育系统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绩是初步的,还需不断努力前行。

2017年12月16日,湾头玉器特色小镇PPP项目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宣布玉器小镇项目开工,标志着湾头玉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我校“玉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必将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而赋予新的内涵。

2017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关于“课程性质”指出:“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关于“活动方式”主要提出了四种: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由此可见,我校实施的“玉文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符合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实施和发展的基础上,我校将提炼案例,提升理论,不断提高“玉文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使实施工作不断前进,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玉雕玉器扬州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