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设计,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对话课堂

2018-11-30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杨芮涵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师生探究思维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杨芮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思维过程。弗朗德期认为每堂课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师生、生生间的对话,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追求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过于强调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被置于题海战术之中,剥夺了主体的权利。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由独白式走向“参与式”,原本沉闷压抑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令人颇感兴奋的背后不免让人深思:学生活动充斥课堂,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表扬泛滥成灾,真正的对话少之又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将自己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是通过正确的提问引导启发,引发对方的思考,发掘隐藏于内心的真理,就如同接生婆一样,帮助孕妇利用自身力量分娩婴儿,老师也要帮助学生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理。对话双方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彼此敞开、相互接纳。学生的人格是独立的,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构建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对话不是单方面的表演,而是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对话是互动的,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多种视界的对话,对话是创造的,他人的信息被吸纳,自己的观点被唤醒,会产生新的思想,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促成新的创造。

一、话题生成:形式多样,因情择法

话题的类型多样,从话题的作用来看,有引导、争论、探究、拓展性对话,从产生方式看,有预设与生成性对话。在引导性对话中,教师引导学生循着问题的解决步步深入。这样的对话具有引导性,也能引发学生的争论,或使话题得到拓展。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加油枪的流量为20L/min,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没有油,在加油过程中,y(L)表示油箱中的油量,x(min)表示加油时间,y是x的函数吗?y与x之间有怎样的函数表达式?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有4L油,y与x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式?教师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一次函数的概念,由特殊走向一般,让学生感受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为后续的学习研究带来方便。争论性话题能引发对话双方表达自己不同见解,如化简时,学生1认为,因为2≤x≤4,就可以知道x-2≥0,3-x≤0,然后就可以得到x-2-(3-x)=2x-5。学生2认为,这个问题是不是等同于|x-2|+|3-x|?学生1点头称是,其实化简第一步不就是 =|a|吗?此时生3认为,如果将|3-x|改成|4-x|呢?生2此时认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对话中,学生由二次根式的化简联想到绝对值的化简,对数学概念产生了新的理解。在探究性对话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探究,探究的方向、结果都不是唯一的,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预设性对话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话题,这样的话题具有预设性,按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这样的对话忽视了实际的情境,漠视了对话中生成的课堂,影响了教学的成效。生成性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在对话中生成的话题,因难以控制而易偏离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对话中机智处理自成性话题。

二、话题设计:契合目标,问于关键

话题是对话教学的媒介,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要契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话题,要在重难点、疑问点、争议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驱使对话双方展开交流。教师根据问题的生成方式设计话题,当学生自发生成问题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获取答案;当师生共同生成问题时,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话题的生成;当教师自己生成问题时,不要讲透,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协商的方式开展对话教学,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组际间的交流,合理地统筹、整合、展示问题,促进话题的生成。

三、促进对话:培养意识,强化训练

数学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要开发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通过思考、加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应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引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如果问题选择得当,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变得强烈,如果问题选择不当,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对话受到影响。教师要抓住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主动参与对话,促进对知识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解。

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从而促进学生主动交流。话题要选择学生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形成激烈冲突的内容,是学生感到最易混淆、最有疑惑、最难接受的地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对话中,教师要慎重对待学生的错误认识,对个别错误要个别纠正,对多数人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矛盾、及时点拨、消除误解,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把自己置于同学生一个思维起点,以便能准确地了解对话的进程,要捕捉对话中的信息,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思维深度,以保证对话顺利进行。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要通过有效的对话实现思维的沟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对话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让他们越来越喜欢学数学。

猜你喜欢

师生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设问引导探究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