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与运用

2018-11-30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妈祖小学何国章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探究过程数学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妈祖小学 何国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探究教学的实施,强调在数学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设计作为探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典型问题,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

1.探究问题的设计依据

在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经历等。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不断学习以及发展,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在面对事物时,仍然以感性认知为主,例如“掰手指数数”“借助实物学习数学”等等,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形象化,实物感知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直观性,以满足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

(1)问题表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发现,数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探究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问题表述方面,应多以表格以及图形方式呈现,以此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问题情景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以及规则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数学概念以及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得数学教学更有意义。

(3)让学生体验以及经历知识产生过程

设计探究问题时要考虑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探究问题的运用

教学中要恰当利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引学生探究的方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1.利用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要以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对数学现象的积极思考,加强探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形,看看你们是否能够认识?”通过学生观察,发现了许多三角形的图案,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是三角形?”有的学生回答:“自行车的前后架。”有的学生回答:“三角尺。”还有的学生回答三角铁,这样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能够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将这些东西设置成三角形呢?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导入学习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2.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加强探究的有效性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时,可能会存在错误的思维,这样不仅影响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可能还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打击学生探究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图形变换的一些图片,并提出问题:“你能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并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每一个图案变换过程进行合理的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面对一些复杂的图案,学生没有什么头绪,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方格纸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动画演示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变换形成的过程,很快学生就完成了探究,获得了结果,之后教师在公布答案时,学生及时改正错误,解决疑问,完善自己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利用问题启发探究,打造开放式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探究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在实施合作探究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合作意义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以及线段”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直线、射线以及线段,教师提出问题:“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任务:“测量教学楼到食堂之间的距离”等,并让学生在课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开放式学习,建立正确的数学表象,提高数学能力。

4.利用问题促使学习向课外延伸

探究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发生,我们还要精心设置探究问题,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如学习圆的知识之后,让孩子带着“为什么多数植物的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这样的问题走进生活,体悟自然界与生活中的数学原理,养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探究问题的设计对探究性教学实施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还应重视探究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了解知识产生过程,加强数学知识理解,获得学习方法,进而增强小学数学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过程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