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基地建设背景下的少先队活动

2018-11-29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许小娟

少先队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夫少先队队员

□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许小娟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首次将少先队活动定为国家规定的学校必修的活动课。201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对少先队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系统说明。自此,少先队活动课正式进入全国各地中小学课表。

2011年起,江苏已经选优批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277个;2012年起,批建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248个;2013年起,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152个,特殊教育发展工程247个;2014年起,批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147个,并且项目实施仍在持续进行中。课程基地建设在江苏各地已经从试点走向普及化。

笔者认为,课程基地建设背景下的少先队活动,能让课程基地建设内容更丰富,更有生命力,让少先队活动更“有意义”“有意思”,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课程基地建设、丰富少先队活动文化,挖掘出课程基地建设和少先队活动的更大价值空间。

1.课程基地建设丰富少先队活动内容

课程资源研发,促进项目建设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国家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宗旨是“魂”,以这样的“魂”拓展少先队活动的方向,让少先队特有的组织属性和少先队文化润泽、深化课程基地建设层次,不失为一个有效举措。而从课程基地申报成功开始,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配合地方市区教育局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这样的资金保障可以促进课程基地建设的不断优化、丰富、创新,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2.课程基地建设拓展少先队活动路径

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有两个重大课题:怎样面向少先队员开展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怎样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归属感?这两大课题的落实都可以在课程基地建设背景下的少先队活动中践行。

我校2017年4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特色文化项目,至此,学校近一万平米的校内实践园——“小农夫”实践园顺利成为省级课程基地。实践园内有菜园、果园、花卉观赏区等。学校把菜园分成大致相等的长方形土地共计60余块,每块土地大约4平米左右。2017年12月,学校通过智学管理平台系统向家长手机端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和孩子都对这个“实践园”很了解,并对这片园子充满无限期待!家长对学校创建这样的课程基地非常支持,迫切希望学生可以成为土地的小主人,能够自主安排种植。于是,便有了首届城市“小农夫”带头人申请及签约仪式,整个活动依托少先队组织实施。

学校首先选择四五年级为试点年级。每个中队经过自主申报、中队竞选、学校大队审核等综合考量,最终各中队选出5位“小农夫”带头人。以5人团作为各中队的伙伴先行者,逐步带动整个中队参与“小农夫”项目建设过程。学校组织了“小农夫”带头人协议书签约仪式。签约现场,每一位“小农夫”带头人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协议书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队员们由此体会到“契约精神”,培养了责任感、归属感。

3.课程基地建设丰富少先队活动形式

我校大队部发布了城市“小农夫”带头人假期实践活动——“一蔬一世界·蔬菜学堂”主题活动。(1)种一种——绿色生活情趣多。从生活中多余下来的生鲜蔬菜入手,提倡节约、生态的生活理念。把吃不下的蔬菜制作成盆景蔬菜,既能随时吃到新鲜可口的蔬菜,又能让居室绿意盎然。这样的活动设计让队员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少先队主题活动中,为课程基地建设的活动文化增添了色彩。(2)做一做——校园生态环境好。我们鼓励队员把种出来的水(土)培蔬菜展示给同伴看。我们还鼓励队员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艺术小品”,让绿色点亮校园生活。(3)查一查——蔬菜文化渊源久。我们鼓励队员大胆去挖掘蔬菜背后的历史文化,如香菜为何叫“香菜”?它原产于中国吗?它有哪些功效?通过查找工具书、问问有经验的人或是到网上搜一搜,队员们自己找到了答案。(4)说一说——传播文化我最棒。我们鼓励队员们把了解到的“小农夫”菜园里的蔬菜文化,利用班队会、晨会等时间跟同伴分享,在家中与家人分享,让蔬菜文化得以传播,做文化传播小使者。(5)画一画——和蔬菜宝宝迎新年。在新年到来之际,队员们画出心中最喜爱的那个蔬菜宝宝,把它设计在贺卡上,送给最亲爱的朋友或家人,让亲情温暖人心。在“一蔬一世界·蔬菜学堂”中,队员们不仅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从中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农夫少先队队员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躺在树下的农夫
加入少先队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