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解《读书经》

2018-11-29巧玉

快乐语文 2018年34期
关键词:群书贵在读万卷书

文/巧玉

网上流行一份《读书经》,是以数字贯穿的,是为:

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善用三余,读书四到;贵在五用,学避六蔽;

七焚七录,八面受敌;辨明九事,十目一行;百千万里,终成大家。

这份《读书经》具体讲的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逐一解释。

一目十行。即要学会略读。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南宋的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

二分群书。近代学者梁启超将每天要读的书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尤其格言要精读。

善用三余。三国时期的董遇常利用“三余”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欧阳修则补充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读书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

贵在五用。鲁迅先生把上述的“四到”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

学避六蔽。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贱人、绞人、乱人、狂人这“六蔽”。

七焚七录。明末大学问家张溥,他读书时先抄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焚,反复七次,直到闭目成诵,烂熟于心。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七焚斋”,又叫“七录斋”。

八面受敌。宋代苏东坡每钻研一个问题,必步步深入,究根穷底。他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辨明九事。现代文学家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读书可辨明九事:“一曰辨明真伪,二曰识途径,三曰名古训,四曰辨章句,五曰考故事,六曰通条理,七曰治经宜知家法,八曰治史应详察史实,九曰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目一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十目一行”的读书法获得成功的。它与“一目十行”对应,即要学会精读。

百千万里。百,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千,指日记千言,唐代韩愈自幼好读,日记千言。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唐代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终成大家。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总有一天能成为饱览群书的有才学之人。

猜你喜欢

群书贵在读万卷书
谦虚
古镜今鉴: 《群书治要》导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全家过年抢红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典出何处
秋季养生贵在“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3则
高群书:爱是最真实的化学反应
养生贵在化知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