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翻越你?心中的山!
——谈文本价值观的挖掘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6期
关键词:刘翔战胜约翰逊

江苏省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吴 珏

在无数人的心目中,刘翔是个神,是一座永远无法翻越甚至无法站到跟前的遥远的珠穆朗玛。但刘翔在《翻越远方的大山》中却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倾诉了他的一个秘密: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他也有一个心目中的大山,那就是世界跨栏王子——约翰逊。在这里,刘翔和我们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对话,所以他的文章更能够引起我们更多的共鸣。今天,这座大山约翰逊已经成为刘翔的手下败将,这一现实又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与信心——大山是可以战胜的,这正是这篇2012年1月才选入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文章中独到而又发人深省的地方。

《翻越远方的大山》之所以打动了很多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文章主人的特殊身份,是一个学生们都熟悉的公众人物。从这一点来说,文章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把握文本内涵提供了可能,也赋予这篇文章更多的育人价值。俯瞰全文,我们发现:通篇强调了作者对大山的敬畏,“不敢奢望、远方的大山、遥不可及、约翰逊的背影、横在我面前……”这些词语占据全文的大部分空间,只有在文章的最后用寥寥几笔点出了“意想不到”的跨越与成功。也许刘翔很谦虚,不想去渲染自己的汗水与成就,但是我们如果仅局限于对文字的分析而忽视文本背后的故事,不对阅读进行合理的延伸与发掘,就会有学生从文本中只看到作者的“怯懦”而非自信与顽强,片面地把刘翔的成功归结为运气而非必然。所以,文本的育人价值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刘翔这个人物,发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文本后面的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否则我们就会桎梏在“大山之大”中畏缩不前,感悟不了文本真正的精神价值。在教学中应该多想想“为什么,凭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把文本教学与价值观的发掘、人文精神的探究结合起来,教学才能够闪现出智慧与火花。那么,我们应该去发掘什么?如何去发掘呢?

一、谁才是大山?大山之间的对话

首先,应该在介绍文章的同时介绍刘翔的故事,因为刘翔也是一座山。整合文本就是刘翔与自己心中的大山——约翰逊之间的对话与战斗。然后结合文本看看刘翔这座山是如何诉说他与约翰逊这座山之间的故事的,是如何“遥不可及、不敢奢望”到“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最终“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的。在这些平实的语言中,刘翔接近与跨越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刘翔遇到了什么?付出过什么?他用了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座大山的?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对话去解读与探究。

二、山在哪里?与自己的对话

约翰逊真的是一座山吗?其实,真正的大山在刘翔的心中,刘翔与山之间的对话与决斗都是自己内在的感受与心理活动,与大山对话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在刘翔心目中,这座大山非常可畏且无法企及,但是他翻越过去了,凭的是什么?凭这种可畏的感受吗?一定不是。刘翔凭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斗志、一种敢于与大山拼搏的精神与信心、一种战胜自我的气魄。如果我们不去发掘这些内容,我们就无法解释刘翔的成功,而这些,刘翔在文本中甚至没有提及。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拿出一个反面案例:“我曾经也遇到过心目中的大山,认为自己永远无法通过钢琴考级,因此放弃了努力。但是几年后,和我在一个起跑线上的同学通过了十级的考试……”让学生评价一下,我为什么失败?同学为什么成功?如果刘翔和我一样在大山面前退缩了,结果会如何?在这样的对比中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相信自己、我一定能够做到?”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执着,什么叫做奋斗!在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人生其实有很多机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让机遇擦肩而过?因为不相信自己,因为害怕心中的大山。可见,大山既可以是目标,也会成为人生的障碍,要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就需要发掘文本中让大山成为目标而非障碍的条件。刘翔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让自己成为比大山更高远的人,具备山一般的志气,才能够战胜自己心中的山。

三、如何翻越心中的山?行动的哲学

刘翔的心中有山,有战胜大山的精神,但这些都不够。要想最终战胜大山,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更需要战胜困难的行动以及行动中的执着。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你的决心能够坚持多久?刘翔坚持了多久?从小到大,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望着约翰逊的背影……在行动的发掘中让学生理解执着的内涵。刘翔战胜大山的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与艰辛,成功的背后总是存在坚持与曲折。告诉学生:你在挫折的时候自己会如何去想?又如何去做呢?在对比感悟中认识到成功的代价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同时要让学生看到:战胜大山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坚持与执着中,在曲折与艰辛中,刘翔一点点长大,一步一步靠近大山,最终翻越过去。刘翔太投入、太执着了,没有一丝的空想与浮躁,只是低下头来奋斗,甚至在他已经翻越大山的那一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翻越过去了。也许直到今天,刘翔还未意识到他自己已经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如果作者不是刘翔,如果没有发掘文本背后的故事,看不懂刘翔在文本中的谦逊,忽视文本背后的汗水与泪水浓缩的精神,无法领悟刘翔数十载的曲折心路历程,也许我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人生道路上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山,真正的山就在自己的心中,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翻越大山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过去,约翰逊是刘翔心中的山;今天,刘翔是我们心中的山;明天,我们也许会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大山。”有了这些,学生就能明白自信、执着、行动中的深刻的人生价值。

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供、推荐学生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一些温馨的、感人的普通人的小故事最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动情之余或激愤之时组织大家讨论,相机进行引导,最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价值判断,纠正片面或错误的价值观。

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何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丰富其形式、完善其过程,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命题。

猜你喜欢

刘翔战胜约翰逊
战胜“可怕”的一刻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约翰逊:全力“脱欧”的英国新首相
我战胜了自己
寻找失主
寻找失主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新地貌标识
我为刘翔唱支歌
我为刘翔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