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多次肠道术后致重度营养不良的营养支持治疗

2018-11-28刘云杰黄茂涛彭婷婷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肠粘连上臂营养状况

刘云杰,刘 凯,黄茂涛,李 硕,彭婷婷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因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易导致肠功能衰竭,并引起营养不良,目前对此类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已经得到广泛重视[1]。解放军452院收治1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术后因肠梗阻及肠粘连导致多次手术,引起重度营养不良。该患者在医院经营养评估,给予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肠外营养,最终维持肠外营养+自主营养,其营养学指标显著好转,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对其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周某,女性,30岁,2014年9月16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肠梗阻,2007年、2011年两次行“肠粘连松解术”,2012年行“肠粘连松解术+回盲部切除术+结肠大部分切除术+末端回盲造口术”及经皮经胃造瘘术(PEG)。入院时患者营养状况差,生活不能自理。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消瘦面容,身高154 cm,体重42 kg。腹壁正中可见一长约15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下腹造口通畅;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诊断:重度营养不良;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松解、回盲部及结肠大部分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后;肠功能衰竭。入院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评分为4分:存在营养风险。

1.2 营养支持治疗 (1)营养治疗方案:日供给能量=基础能量消耗(BEE)×活动系数(1)×体温系数(1)×应激系数(1.2)。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 S10(韩国Biospace有限公司)测定BEE。其中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脂肪提供占25%~30%,碳水化合物提供占50%~60%,热氮比为 100~150∶1。 (2)营养治疗过程:入院后,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表现为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且反复恶心呕吐。为尽快改善营养状况,给予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PN:20%脂肪乳注射液250 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 250 ml,葡萄糖200 g,静脉滴注,1次/d;EN:百普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250 ml鼻饲,1次/d。半月后,采用全肠内营养(TEN)方案:百普力1500 ml/d。10月13日患者出院。出院后继续TEN方案。半月后加用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250 ml/d+百普力1250 ml/d。1个月后,使用能全力500 ml/d+百普力1000 ml/d。并逐渐减少百普力用量,过渡到能全力1500 ml/d,并经口进流质饮食(牛奶、米汤等 200~500 ml/d)。2015年10月起,开始加食少量固体饮食(米饭+瘦肉,总量约 50 g/d)+流质饮食(牛奶、米汤等 200~500 ml/d),并给予能全力1000 ml/d。(3)输注途径:肠内营养液采用输注泵输注。(4)营养状况评估指标: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钾、钠、葡萄糖;体格检查指标: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小腿围、上臂围、上臂肌围等。采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法,评估内容包括:体重变化、进食量变化、胃肠道症状、活动能力改变、疾病状态下的代谢需求、皮下脂肪的丢失、肌肉消耗。评估等级分为[7]:A=营养良好,B=轻-中度营养不良,C=重度营养不良。本例入院时评估等级为C级。

2 结果

患者在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住院近1个月后,各项营养学指标和体格检查指标均较入院时好转,SGA等级也从C改善到B。此后患者院外一直坚持肠内营养加自主进食流质食物,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好转,HGB、ALB、PA改善至基本正常,三头肌皮褶厚度、小腿围、上臂围、上臂肌肉分别进一步好转,患者生活能自理,能参加轻体力活动。见表1、2。

3 讨论

本例历经多次腹腔手术,导致回盲部以及大部结肠被切除。由于目前没有相关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因此,参考“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中的营养支持方案[2]。肠道不同部位病变对营养摄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肠吸收营养作用大于结直肠,回肠作用大于空肠。肠黏膜能有效预防肠道细菌易位,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3]。所以,EN更符合生理需要,且并发症少,能促使胃肠功能早日恢复[4]。EN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营养、代谢、免疫以及屏障功能[5],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例入院初期,因一般情况差,胃肠功能极度低下,暂给予PN+EN方案,待患者症状好转后改为EN,并最终过渡到EN+自主饮食。根据专家共识[2],肠功能衰竭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的客观评定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其中静态指标在临床上易于掌握,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总蛋白、ALB 等[2]。

表1 入院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体格检查及SGA评分变化情况

肠内营养的要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6]。在针对该患者的肠内营养制剂中,主要采用能全力和百普力两种营养制剂。百普力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但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患者。能全力是1种以整蛋白为基础的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大手术后及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支持。

通过营养支持治疗,本例一般情况好转,主要营养状况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对于已经造成严重肠衰竭的患者,积极的EN能显著改善其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肠粘连上臂营养状况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