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写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18-11-28翁瑞珠

名师在线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亲情创作文本

翁瑞珠

(福建省南平建瓯市竹海学校,福建南平 353100)

引 言

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作能力的基础性环节和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充分、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材文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激发其自觉开展各种写作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以驱动其在阅读中自觉学习,在有感而发中快速成长。

一、低年级层次——阅读驱动口头创作,创作培养阅读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无论是其个人阅历、识字量、会写的字数还是语言语法知识与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处在相对较低的层次,尽管通过各种题材和体裁文本的学习,其有写作的欲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文本的内容,充分利用小学生“心有余”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口述性创作活动[1]。根据处在成长快速时期的小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受到各种冲击的实际,教师科学利用充满真情的文本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是直接、高效的教学尝试之一。

鉴于低年级小学生尚处在家庭依赖性强的身心阶段,从亲情阅读和亲情的口头创作切入,是最能激发其运用成长实际开展口头创作的有益尝试之一。根据教材文本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两类感情:一是父子母子亲情、兄弟姐妹亲情与爷孙亲情等,如《小蝌蚪找妈妈》《爱迪生救妈妈》等,能让小学生在类似的活动或经历表述中,去反思或提炼自己和爸爸妈妈等人的亲情。二是各类友情,如伙伴情、同学情、玩具情与宠物情等,如《比尾巴》《父亲和鸟》等,引导其去讲述更多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趣味经历或故事,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出于提高知识教学和写作方法教学实效的目的,开展读写(口述)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两种契机:第一,在重点词语学习和训练时,让小学生在学习拼读相关字词时,就利用相关字词开展口述创作活动。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让学生讲述一次自己最近发生的,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找妈妈”经历,引导其认知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成长不可或缺的作用,激发其更积极地开展学习。第二,专门的读写练习环节,在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或文本的某个段落,组织小学生开展口述写作训练。例如,在《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和妈妈遇到的危险情况,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培养危险意识与掌握排除危险的基本自救方法等。

二、中年级层次——阅读激发仿写,仿写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组织能力的中年级小学生,激励和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适当形式的仿写,是可行且高效的教学方式。从教材体系编排与对小学生的学业要求和能力素养要求出发,读写结合的教学展开方式有:一是造句性仿写。即让小学生根据文本中出现的关联词等,运用文本所学习的新字词开展造句写作活动。通过这种一句话或两句话的简短写作训练,让其体验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进而培养和不断强化其写作的信心。二是短文性仿写。根据三年级或四年级语文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组织其开展30字以上、100字以内的短文仿写活动,只要能准确地用词、语句通顺与整体语义完整即可。

从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出发,有两种读写结合的仿写教学模式:一是即时性读写结合的仿写。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时,让小学生对文中的“因为……所以……”句型进行即时的仿写,这种仿写可以是脱口而出的口头仿写,也可以是学生利用文本中的如“能手、本事、悲惨、拼命”等重点词语,选代表上台扮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仿写的活动等,在这种简便易行的仿写中,训练小学生快速组织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环节性读写结合的仿写。即教师根据文本的段落分配情况与教学环节设计情况,在特定的环节开展专业的仿写训练活动,既使学生对相关的段落加深学习,也能锻炼其写作能力。例如,教学《触摸春天》时,在解读完文本以后,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三个部分的学习情况,开展强化性仿写训练,如一部分学生仿写“走进奇迹”,一部分仿写“走进热爱”,一部分仿写“走进生命”,以实现针对性的知识运用强化。

读写结合的仿写目的就是给学生确定一个可以仿照的文本模板,进而锻炼其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文本结构的架构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后的仿写中,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即时点评。教师直接选择班级学生仿写中的典型,作为蓝本对学生的仿写情况进行点评,让其他学生在对照中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或不足,以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发散启发。由于汉语词汇中有很多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要引导或启发学生开拓词汇的视野,根据自己的知识实际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认为最适合的词汇,去表达自己要传递的语义。

三、高年级层次——阅读有感创作,创作提升阅读质量

尽管小学升初中是免试入学,但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后的学业压力越来越真切,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词汇饥渴”,去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在动力。从教学操作的实效性来说,读写结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主题性读写结合的写作。即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体系,在每单元的课文文本教学后,直接按照单元“口语与习作”要求,指点学生开展主题确定、字数确定的写作活动,使学生在习作中检验单元知识学习和训练语言组织能力。二是心得性读写结合的写作。即每篇课文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利用课堂阅读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文本阅读后的心得性写作活动。

出于对读写教学质量的保障,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规范性读写结合的写作。即在每单元的文本阅读和学习后,按照单元“口语与习作”或者学校特定活动的要求,开展的主题确定、字数确定、写作时间确定的写作。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般以300字以上为准,让学生在连续两节的作文课上完成。二是日记性读写结合写作。即学生在课外时间,在对课文文本预习或复习后,在阅读某种课外读物后,养成写作纸质日记、空间(博客)类的日志等良好的习惯。与前者相比,这种写作在字数和题材、体裁等方面比较随意,字数可多可少,体裁多样,对小学生限制较少,学生比较喜欢,尤其是网络写作能为其增加粉丝,且能看到自己写作的点击量、点赞数等,对其是巨大的激励。

结 语

读写结合实际是从读到写的厚积薄发过程,是小学生从知识学习到知识运用的一个结晶过程。尽管在小学生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组织语言困难、文章结构散、主题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等现象,但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既强化其知识准确性,也提升其自主学习、自主检验与自主强化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亲情创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墙之隔》创作谈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创作随笔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创作心得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