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2018-11-28⦿王

小学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年段归属感师生关系

⦿王 慧

一、学校归属感的研究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社会心理学强调“归属感”是个体最基本的属性。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和爱的需要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关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心理学家古德诺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的成员,他就会对学校产生积极的归属感。

二、为何要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小学高年级即五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基本在10岁到13岁之间,即将进入青春期。塞尔曼的角色采择技能表明,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从相互角色采择阶段向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慢慢觉醒。因此,周围的环境,他人往往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2016年12月,北京某知名小学欺凌事件一度引起社会的关注;2017年6月,常州某小学生被同学关进厕所,敲诈勒索等等。这些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如果对学校这个共同体不认同,对同学和教师没有亲切感,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欺凌、暴力甚至自杀事件,这就更加体现了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性。

三、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一)学校环境

1.熟悉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主要指学校的自然环境、学习、生活的硬件环境、规范学生行为的文化环境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环境。学校需要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介绍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各种娱乐场所,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继而喜欢上这个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做铺垫,社会心理学上说的熟悉引起喜欢恰恰可以用于此处。

2.融入班级环境

在小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中,班干部在各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可见担任班干部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故教师应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锻炼、体验、学习和成长。让高年级的小学生有班级归属感继而产生学校归属感。

(二)人际关系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常见的的亲子关系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有研究表明,亲子质量和小学生学校适应之间呈正比,其中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它的特点是家长普遍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在许多问题上父母能够听取或者征求孩子的意见。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比低年段的学生多了很多自主性,对父母的态度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父母一定要在关爱孩子的同时给予最大的民主权。

2.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以情感、地位和学习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关系。我国研究者王耘等人运用编译的师生关系量表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将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型、冲突型和冷漠型三种类型。很明显,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是最受欢迎的师生关系。心理学中有一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指的是在本质上,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赞赏或产生期待,学生自然就会像教师所期待的那样去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在这个集体的价值,最终产生归属感。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在校园中,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和相互协作,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的交往。研究发现,通过团体辅导,提高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塞尔曼曾提出在小学高年段,友谊关系是从亲密的共享阶段向友谊的最高阶段转化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中的“核心朋友圈”往往是他们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理环境。对于核心朋友,首先在兴趣爱好上比较接近,交往时具有很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其次作为同龄人,还可以相互倾吐不愿意向成年人暴露的情感和想法;最后还可以相互学习促进交往能力等等。因此在同伴交往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建立他们的核心朋友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三)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要求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适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小学高年段学生即将进入初中,会产生一定的升学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而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从而提高学校归属感。

(四)健全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就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做一个幸福的进取者。高年级小学生即将进入青春期,面对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为了适应一切新鲜的事物,要让自己有归属感,就必须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让自己能够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研究表明,高心理素质的小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因此,学生自己要学会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正如英国的著名作家萨克雷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参考文献】

[1] 向小平,张春妹,邹泓.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3):294-296+299.

[2] 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4):17-22.

猜你喜欢

年段归属感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