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琵琶右手基本功弹挑的技法与应用

2018-11-27刘奕坤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手型小臂食指

刘奕坤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流行很广的弹拨乐器。在中华民族音乐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琵琶以它宽广的音域,独特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民族乐器中独领风骚,在众多民族乐器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成为“弹拨乐器的首座”。最早被正式称之为“琵琶”的弹拨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出现,但并不是当今世人了解的曲项琵琶,而是根据演奏乐器的右手技法“琵”、“琶”统一得来的名称,其中就包括现今阮、三弦等弹拨乐器。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本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琵琶有宽广的音域和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由于有二十四个品与四根粗细不一的弦交织而成,可以说是涵盖了所有的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音色时而淳厚、低沉;时而柔美、明亮;时而清脆、坚实;时而紧张、尖锐。为了能够很好的把这些音色表现在每一首曲子中,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前文提到琵琶的音色由左、右手配合而来,左手主要是摁弦,推拉,右手是配合左手拨动琴弦。但是右手基本技法细节复杂,需要多练勤思考,并不是会弹音色就能到位,由此看来相较左手基本功而言,琵琶右手的基本技法对音色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作者自己结合多年的习琴经验与初步的社会实践积累,经过综合、整理、分析等步骤,进一步使作者本人对琵琶右手基本功弹挑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也为一些初步习琴者及普及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琵琶弹挑技法的技巧及应用

(一)弹挑的演奏技法

前文已经提到,“弹”和“挑”其实是两个动作。“弹挑”则是两个动作的合体,这一指法是琵琶最常用的指法。在准备弹挑时,右手手型一定要到位,右手手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龙眼”型,一种是“凤眼”型。“龙眼”型比较适用于文曲,音色抒情柔美,‘凤眼’则适合武曲,音色铿锵有力,明亮坚毅。初学者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在练琴时能保持自然放松状态的一种手型,后期可以根据曲子的需要变换手型。接下来系统地了解一下弹挑的基本动作:

首先,要注意的是:右手触弦时,右胳膊不能贴在弦上与四根弦应保持有一个拳头的宽度;右手手腕不能凹要随着手指的动作来做内旋(向左下方微微转动),也可说是与生活中搧扇子的手腕动作大致一样;最后就是触弦的位置:除了曲子中对某些地方的弹挑有特殊处理外,一弦一般在最后一品与复手中间(离复手3-4cm为最佳),因为触弦如果太靠上,虽然有美丽的余音但是声音又闷又扁;触弦太靠下,声音过大又太死,无活力。

琵琶弹挑的动作需要手指、手腕、臂通力协作下才能完成的,通俗的说就是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手指。弹挑时手型呈自然状态,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微微离开琴的面板,与腿平行。右手空心半握拳,除了大拇指外的四指均自然弯曲,从小拇指开始依次向内靠拢。大拇指放松平放在食指义甲的侧锋上,手腕稍微向外隆起,手腕内侧同时向下内旋。这时的食指与弦成四十五度角,等食指离弦较近时再发力触弦弹出,注意在发力过程中,要使用食指的小关节发力并能感受弦给自己的反作用力,整体的感觉要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

挑的基本动作。摆好手型后,手腕内旋,大指弯曲收回,手腕与“弹”相反外旋(向右上方微微转动),用大拇指义甲前端多出来的三角形位置进行伸展动作,它的发力点在大拇指的关节处,触弦时也要掌握好时机。

(二)弹挑的演奏技巧

弹挑技法是琵琶右手演奏技法中最基本的技法,在练习和演奏弹挑时需要注意:

在演奏弹挑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如慢速弹、挑。有一些初学的习琴者在刚开始练习时有一些过于着急的心理,尤其是年幼的琴童在一开始练琴时可能由于力度的问题弹出声音很弱,就认为自己弹得不好的或者不正确,为了使声音变大在做弹挑练习时右胳膊小臂使劲往前推。这是错误的练琴方式,音色大小,好与坏只要坚持正确的弹挑练习姿势,整个身体保持放松状态,加以时日音色自然而然就会清澈、明亮。

在演奏弹挑时,大姆指与食指的音色必须要统一,不能“一强一弱”,也不能“一弱一强”,也就是说大拇指和食指在“弹”和“挑”过程中发力要一样,声音均匀,有颗粒性。初学者很容易犯这种错误,食指“弹”比大拇指“挑”的力度要大,导致音色听起来一强一弱,相当不协和,颗粒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弹琴时手腕必须要立起来,一定不能凹下去,整体呈外弧形,准备弹挑姿势的手型的掌关节要与所弹的弦基本保持基本平行。初学者在学琴时针对这一块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握好的弹挑手型在所弹弦的前面,弹挑时不能很好地直接触弦;另一种是握好的弹挑手型在所弹弦的后面,弹挑时不能及时接触琴弦,右小臂得往前推造成错误的弹挑姿势。两种错误在快速弹挑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三)弹挑技法的具体应用

琵琶右手的在弹挑技法在每个琵琶曲里都有应用,下面给各位习琴者介绍几个经典的例子:

⒈增强了曲子的旋律性

如谱例1吴厚元先生创作的《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所示,记得那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吗?这首综合性的大曲子中弹挑技法主要运用的是慢速弹挑加上左手推拉吟揉的辅助,尤其大量运用“挑”的指法,使整首曲子的旋律仅用简单的弹挑技法、纯净的音色婉约的表达出来,曲子旋律根据音的高低起伏加上弹挑的均匀颗粒性,似乎是琵琶女在静静的诉说一点一滴往日的心事,也抒发出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静静听去,内心江潮澎湃,波澜起伏,荡人胸怀,经久不息……

谱例1

2.还经常运用在曲子的主题旋律准备亮相及强调主要旋律时

如谱例3所示,刘德海先生演奏的《霸王卸甲》中,在进入“霸王”主题之前有两个音“A”和高音“ C”特别重要,因为它是进入主题的提醒音,也是“霸王“”准备亮相的时候。用弹挑衍生的技法凤眼铿锵明亮的音色和左手的推拉技法,仅仅两个音,就能表现出西楚霸王项羽威严的英雄气魄。可见右手弹挑技法所涵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是多么令人惊艳,深深地为它所折服。

谱例2

3.弹挑还可以增强曲子的表现力

通过改变弹挑的位置,速度,力度,都有能可得到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弹挑音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力。乐曲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对曲子的理解与感悟来运用弹挑技法的音色变化去处理曲子,使曲子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艺术语言,能更丰富感染人心。如谱例4所示,在乐曲《春蚕》转C调的地方,刘德海先生用弱音演奏的方式处理此地方,用右手小指指甲抵住一弦根部,右手依然运用弹挑技法,手腕放松,手指轻微发力。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整首曲子这个地方与其他部分的连接听得极为舒服,无一丝瑕疵与别扭的感觉。

谱例3

琵琶右手的演奏技法在琵琶演奏过程中,看起来很容易很简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自如的境界绝对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习琴者应该做到天天保持右手基本功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要带着“脑子”去练习,去思考,去实践。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外,习琴者还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曲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思考不同的弹挑技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一个合格的琵琶演奏者,除了技术过硬外,还要对不同曲目有分析、理解、表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要学以致用,最终能完美诠释不同曲目的演奏。

猜你喜欢

手型小臂食指
食品搬运机器人小臂的静态分析与优化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小兔上学
白石塔
一个电话耳边响
210kg工业机器人小臂模块化结构设计
码垛机器人小臂结构轻量化设计*
磨 刀
带“口”的汉字
平衡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