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扬琴演奏技法颤竹研究之二
——颤竹的运用

2018-11-27刘宜斌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慢板扬琴乐段

王 静 刘宜斌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明末清初,扬琴随着我国与西亚的友好往来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如今已经有4百余年的历史。传入初期它只流行于广东一带,后慢慢发展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在各个地方戏曲伴奏和说书音乐中,各地的琴书也多以扬琴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历经数代音乐人士的耕耘,扬琴从一件西洋乐器慢慢演变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并且在世界扬琴三大体系(欧洲、南亚西亚、中国)中独树一帜,由此可以看来扬琴是一件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乐器。扬琴作为中国民族器乐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不同地区环境、人文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扬琴流派。代表性较强的是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四大流派。东北扬琴兼具清秀典雅、热情奔放的演奏艺术特点。以丰富的传统曲目体现着东北地区民歌、说唱音乐、皮影戏的特征,更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吟、揉、滑、颤等技巧体现东北扬琴的艺术魅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颤竹。

一、颤竹的产生及发展

颤竹又称为滚竹和弹轮,世界扬琴体系中只有中国扬琴的演奏工具是竹制的,由于竹子本身具有很强的柔韧性,经加工后不易弯曲变形,即能充分发挥中国扬琴快速多变的演奏特点又能兼具柔美婉转的审美情趣,因此“颤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演奏技巧。东北扬琴流派的创始人是辽宁盖县民间艺人赵殿学先生, 他把《苏武牧羊》改编成了扬琴独奏曲,在该曲中加入了古筝的吟揉手法,同时创造并使用了颤竹、滑音技巧,使《苏武牧羊》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成为了东北扬琴流派的代表曲目,并以此确定了东北扬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和类型。后经赵老先生的第一位亲传弟子王沂甫先生对《苏武牧羊》的演奏谱进行的整理,使其流传得更为广泛。王沂甫先生不仅继承还发展了赵殿学先生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手法,改编的古曲《汨罗江上》在演奏中创新性的使用了滑颤,把原来的缓慢式单向滑颤变成了快速交替上下滑颤,来烘托气氛描写赛龙舟时热烈欢快的场景。如果说赵殿学先生是东北流派的奠基人,那么王沂甫先生就是东北扬琴的传播者。

一切演奏中的技巧最终总是为音乐所服务的,颤竹也不例外,乐曲中增加了颤竹的演奏技法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更加凸显了中国扬琴中这一独特技艺的重要性。颤竹的演奏分为:单颤、双颤及滑颤。

二、单颤在乐曲中的运用

单颤分为左单颤和右单颤,即左右手分别演奏颤竹。在乐曲中的演绎又分为有头无尾 、无头无尾 、有尾无头、有头有尾四种类型,所谓“头”就是音头,所谓“尾”就是余音。

(一)有头无尾

在乐曲的演奏中,有头无尾比较多见,不论快板还是慢板部分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演奏家李玲玲教授移植的美国扬琴曲《乡村抒怀》中,在快板部分的颤竹就使用了有头无尾,在快速演奏中凸显欢快愉悦的气氛。

(二)无头无尾

“无尾无头”在乐曲多表现细腻、柔和、平静、清雅的情感;比如《春到清江》中慢板部分里的颤竹,就给人一种抒情的富有歌唱性的感觉。

(三)无头有尾

多见的是左手颤动琴竹,在避开第一个音头以后,平和的将竹头触弦待余音自然消失,这样的处理方式多用于自由的散板中。如《春到清江》的引子部分:

该段音乐描绘的是在春天和煦的阳光映照下清江两岸的冰雪渐渐融化,从开始的一滴滴的落在地上,到后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最后汇集在小溪里蜿蜒而下的景象。

(四)有头有尾

如果说无头无尾的效果是柔和的、悠长的,余音绕梁一般;那么有头有尾就是刚毅的、短促的有力的,比如《将军令》乐曲中慢板里的颤音,表现出了将军出场时气宇轩昂、震天撼地的场面。

二、双颤在乐曲中的运用

双颤最典型的代表作的就是由李玲玲教授创作的扬琴独奏曲《小青蛙之歌》。在引子部分就引用到了双颤这一技巧,模仿出小青蛙的叫声,轻巧脆亮。

(一)滑颤的运用

在乐曲演奏中上、下滑音多半不会单独使用,而是连续交替出现,如王沂甫先生的《汨罗江上》的连续滑颤来描绘出端午节人们赛龙舟的欢快热烈场面。

(二)颤竹的综合运用

颤竹的独特魅力是任何一种扬琴演奏技巧都无法取代的。它能为一些特定的乐曲片段中在表现力上增添色彩;比如《将军令》的升帐部分,如果小节的第一个音用轮音来演奏,可能在乐段的表现力上就会大打折扣,就演绎不出来将军威武的出征状态,整个乐段的韵味就会大打折扣。

在有些乐段中如果将里面的颤音部分换成轮音或者连击,整个乐段的律动感会大大改变,比如《春到清江》的慢板部分里,如果不使用颤竹,那么就会减少慢板部分的歌唱性。

任何一种演奏技法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及意义,除了有特点的颤音之外,扬琴的演奏技法还有吟、揉、摘、刮等。颤竹作为中国扬琴的四大基本演奏技法之一值得大力推广并扩大影响。

猜你喜欢

慢板扬琴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