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在网球发球用力运动链中的研究

2018-11-27易定国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5期
关键词:躯干发球网球

赵 芳,易定国

(1. 湖北理工学院高职学院,黄石 435003;2.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黄石 435003)

发球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出色的发球主要受发球过程中身体各关节的旋转、上下肢的协调,以及肌肉的用力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在发球过程中,运动员的抛球举拍、搔背、挥拍击球动作的完成是一气呵成的,这些动作的完成涉及全身多个关节及肌肉用力的协调配合。如下肢的稳定为发力提供保障,躯干的扭转、关节的活动幅度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有助于力量的产生。如果该运动链上的环节不能有效结合,导致力的传递中断,势必影响发球效果。核心力量强调神经对多块肌肉的调控和支配,调节核心区域肌肉之间的力量配比,为身体不同部位力量的传递建立通道,为完成技术动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球发球用力运动链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结合核心力量理论及训练方法,探寻核心力量与网球发球运动链的内在联系,提出网球发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

1 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分析

人体在结构上是由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将身体各环节连接而成的链条系统。在体育运动中,环节链末端若要达到最大的速度和力量,肢体运动形式往往表现为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各环节的速度也由近端到远端依次叠加,我们把这种各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最终使肢体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和力量的动作形式称为鞭打动作。网球发球技术的上肢动作属于典型的鞭打类动作,但在完整的网球发球技术动作中,上臂的鞭打动作只是将身体各环节所积蓄的力量通过持拍臂最终作用于球拍来完成挥拍击球。然而研究表明,发球时的力量并非完全来自于躯干和手臂的爆发力。一个完整的动作所产生爆发力传递至整个链条系统,是借由腿部蹬伸动作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自下而上传递至腰髋、肩部、手臂,最后至器械击球。由此可见,在研究网球发球力量训练时,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训练的整体性。

动力链是指在产生特定的身体动作或体姿时,负责产生力和传递能量的关节链。在网球发球动作中,力的传导是通过下肢蹬伸—髋关节扭转—躯干旋转—肩关节外展—小臂外旋—球拍。按照这种发力顺序,发球时身体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完成高速发球。综上所述,本文将网球发球运动链定义为发球动作的各技术环节,通过神经、肌肉、关节的传递作用,由下肢(踝膝关节)蹬伸—髋、躯干、肩—持拍臂按一定顺序将各级能量依次叠加传递而成的可动链条系统。

2 核心力量与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的关系

2.1 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核心区域的界定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核心力量领域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中关于“核心区域”的界定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观点大致相近。姜宏斌认为,核心区域特指以髋关节—骨盆—脊柱为轴线的人体中间部位,包括附带的骨骼、肌腱、肌肉及韧带等关节结缔组织联合体,即影响人体运动链上的中枢环节,涵盖运动链远端与腰椎、骨盆及髋关节等关节部位。关亚军等认为核心区域包括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的整体肌群,即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J.H Pilates认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区域的界定多是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对前人关于身体核心区域的界定表示认同,但是是否所有运动项目所涉及的核心区域都是一样的呢?在该问题上,本研究持否定的观点。众所周知,运动是一个动态、连续且不断变化地过程,动作的完成需要依靠全身多环节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往往运动项目不同、动作结构不同、动作模式不同,所参与完成动作的肌群也不同,所以,在定义动作核心区域时不能片面的以生理解剖学的视角来划分,而应结合专项技术、动作结构、动作模式来予以划分。

综上所述,结合网球发球技术的动作原理,本研究认为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核心区域为由踝、膝、髋关节、骨盆、腰腹及肩带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统一整体,其所涵盖的肌群由下肢到肩肘。

2.2 核心区域各环节与网球发球运动链的关系

网球发球属于鞭打类技术动作,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发球时身体各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将肢体近端环节的动量依次传递给远端环节,最终产生极大的挥拍速度和击球力量。在发球过程中,任何一个关节和肌肉的工作不顺畅,就会使动作的稳定性和球速、落点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2.2.1 膝关节与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的关系 在整个发球技术运动链的环节中,发球力量的来源始于运动员膝关节的屈膝蹬伸,在蹬伸阶段膝关节与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向上向前运动,腿部屈伸力量的大小是发球运动链系统力的传递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在击球过程中,上肢所获得的冲量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下肢蹬伸及躯干扭转。值得一提的是,在屈膝下蹲环节,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大小与蹬地力量的大小并无显著的相关性。金春林等人的研究表明,膝关节屈曲过大,会给伸肌群过大负荷,影响伸膝的速度与身体其他环节的配合;屈膝过小又不能充分拉长伸膝肌,影响弹性势能的储备,进而影响伸膝力量,使身体不能获得较好地垂直速度。由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异性,不同的运动员膝关节的最佳屈曲角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平时的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要求运动员控制好膝关节的弯曲角度。

2.2.2 躯干与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的关系 网球发球的上肢动作属于典型的鞭打类动作,在整个网球发球运动链中,躯干起着连接上下肢协调运动的能力。在持拍臂向上挥拍阶段,持拍臂向上举拍向击球反方向移动,造成躯干上下部位呈扭紧状态,扭紧的幅度越大,通过牵张发射所贮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把人体比作一条鞭子,如果说下肢是抽鞭子时的柄与手,是力量的来源,鞭头是最后力量传达的部位如上肢,那么鞭子的中段就像腰、腹、背等躯干部位的肌群力量。Kibler运用高速摄像的方法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球过程中有51%的动能和54%的力量来自于人体核心区域,即大腿—髋关节—躯干。因此在发球过程中躯干部位力量的参与可以有效的将下肢的力量快速准确的传递到上肢,在整个链条系统的协同工作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2.2.3 肩、肘关节与网球发球技术运动链的关系 鞭打类动作的显著特征反映在网球发球技术中即是通过身体各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将肢体近端环节的动量依次传递给远端环节,最终产生极大的挥拍速度和击球力量。在挥拍击球的开始阶段,持拍臂的屈肘、上臂的外旋使球拍相对于肩部向下运动,是超越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大“搔背”动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牵拉持拍臂的工作肌,储存弹性势能。“搔背”动作结束后,躯干部位的腹横肌、腹直肌等肌群通过爆发式收缩,将力传导到肩肘关节,从而通过球拍完成挥拍击球。

3 网球发球运动链核心力量训练

3.1 网球发球运动链核心力量训练须与专项技术动作紧密结合

训练的目的是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服务,训练的内容要结合专项特征,即比赛比什么,训练就练什么。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核心区域是静态的。而运动是动态的,在网球发球运动链中,生理解剖学的身体核心区域仅是该链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若仅以此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就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使训练脱离专项技术特征。

3.2 处理好网球发球运动链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体能素质的关系

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几个方面。在网球发球运动链系统中,核心力量训练只是该系统的一个子能力,并非运动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力量能力的好坏不是以其最大力量来体现,而是能否将力量的应用控制在恰好的量度和适宜的时机。对于网球发球技术来讲,球速的快慢并非由绝对力量决定,它要求运动员能够处理好将力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使之二者有机结合。在对网球运动员柏衍发球技术研究中发现,运动员发球各环节的协调发力是影响发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合理看待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正确处理其与其他运动素质的关系。

4 结 论

(1)网球发球运动链是指发球动作的各技术环节,通过神经、肌肉、关节的传递作用,由下肢(踝膝关节)蹬伸—髋、躯干、肩—持拍臂按一定顺序将各级能量依次叠加传递而成的可动链条系统。网球发球核心力量的训练不能简单的以生理解剖学划分的区域为标准,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域涵盖了从膝关节—躯干—肩肘关节的由下至上的整体。

(2)膝关节、躯干、肩肘是网球发球运动链的核心区域。在训练要有意识的合理控制膝关节的弯曲角度、增强躯干扭转活动幅度、保持充分的搔背动作。

(3)网球发球运动链核心力量训练须与专项技术动作紧密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只是发球运动链的一个子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其与其他运动素质间的关系。

[1]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11):30—36.

[2]刘展. 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6).

[3]姜宏斌. 人体运动核心区域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及理论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3).

[4]金春林, 曲峰. 柏衍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2)

猜你喜欢

躯干发球网球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树与人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超级殚跳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