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视角下珠海市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分析

2018-11-26黄敦平孙晶晶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性别比年龄结构珠海市

黄敦平,孙晶晶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制约一个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关键作用[1]。而人口均衡发展是一种人口、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战略,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能够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2]。人口基本国情的变化与人口问题性质的转变是形成人口均衡发展理念的社会基础,而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先导[3]。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文件的核心思想由1991年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的“稳定低生育水平”,再到2007年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都是紧密结合我国人口基本国情而提出的。

计划生育国策使得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提前实现低生育率目标,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发生彻底转变,为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但是,低生育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而只是人口问题的一种转型,即由原来人口过多问题转变为人口发展不均衡问题,如老龄化问题、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问题等[4]。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理性的人口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就要求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及人口分布合理[5]。该理念跳出原来研究人口问题聚焦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的老思路,强调人口数量变动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个社会经济角度树立新的人口发展观[6]。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人口均衡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7]。珠海市要实现其城市的职能定位和空间组织,不仅需要充足的资源、良好的环境、稳定的社会和发达的经济,还需要适宜的人口条件来发挥城市特有的优势,而且合理的人口规模、质量和结构将是未来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与经济特区建设协同发展过程中,坚持控制人口增长,探索出一条与周边城市不一样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路径,但目前珠海市人口与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仍是珠海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 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特征

1.1 户籍人口比重下降,流动人口比重上升

1985年之前,由于国家户籍管理严格,珠海市的常住人口均为户籍人口。但随着户籍管理的不断放宽,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2001年,比重下降到59.11%,约有五分之二的常住人口为流动人口。此后,户籍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回升,2010年,比重达到67.08%,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1.2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2000—2010年期间,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其中,0—14岁少年人口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2000年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31%,2010年下降至13.57%。下降幅度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生育水平下降。同时期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由2000年的78.75%增加到2010年的81.43%,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意味着人口负担相对较小,也意味着珠海市正处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有利时期。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3.94%增加到2010年的5.01%,但按照人口老龄化超过7%的标准,目前珠海市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上年轻人比重比较高,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橄榄形”,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在珠海市总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外来人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来珠海创业、务工、经商的中青年人,而随着创业者而来的老人与小孩所占比例较小,因而呈现出“橄榄形”的人口结构。这种劳动适龄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结构为珠海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1.3 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社会,但开始向老年型社会过度

人口年龄结构通常参考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等指标,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三种类型。“六普”数据显示,珠海市少儿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6.66、36.91和31.8。这3个指标表明珠海已经接近老年型社会,其老年人口系数为6.15,表明珠海市仍属于成年型社会[注]老年型社会判定标准为少儿人口系数小于30、老年人口系数大于7、老少比大于30和年龄中位数大于30。。虽然根据通常标准,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最重要标准,按此标准衡量,珠海市尚不属于老年型社会,但由于其他指标都已经进入老年型,故笔者认为,珠海市人口结构属于成年型社会,但已经开始向老年型社会过渡。

“六普”数据显示,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珠海市总和生育率为0.658,并且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低生育水平仍将持续。珠海市少年儿童人口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未来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如何演变,将取决于迁移人口的规模和年龄结构。所以,如果珠海市不能依靠大规模以年轻人为主的迁入人口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将会出现向老龄化社会加速过渡的趋势。

1.4 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大幅度提高

2010年,在珠海市的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 (大专及以上) 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69万人,具有高中 (含中专) 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36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5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2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0.75万人上升到1.84万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2.14万人增加到2.46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3.79万人下降到3.33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2.26万人下降为1.62万人。文盲人口数量减少了1.92万,文盲率由3.33%下降到1.4%,下降了1.93个百分点。

1.5 家庭户规模呈缩小趋势,小型化家庭占主导地位

以2010年为例,珠海市常驻人口中有家庭户45.14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8人,比2000年“五普”家庭户平均规模减少了0.28人。家庭结构日趋简单化,2—3人小型家庭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占所有家庭户的46.57%。随着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世代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代户和二代户家庭所占比重分别高达45.9%和42.21%,已成为家庭户的重要形式。

1.6 从业人口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从更具体的行业构成来看,珠海市从业人口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居第三位的是农林牧渔业,这3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占70%以上,从业人数最少的是采掘业。但是,各行业从业人员增长趋势并不相同,如2010年从业人员最多的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为41.86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3.73万人,但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则从2000年的40.42%下降到2010年的39.66%,下降了0.76个百分点。同期出现比重下降的还有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其中,批发零售业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1.21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则均出现上升,其中上升比较明显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2 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机遇

(1)区位条件优越。珠海市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北接中山市,是粤港澳的核心交汇区域。境内布局有高栏港、机场、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轨道以及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区域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区域条件十分优越。

(2)人口规模适中,人均地区总产值排名靠前。总体而言,珠海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较好,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大。在珠三角区域内[注]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及肇庆等地。,虽然珠海市经济规模总量较小,但受益于人口规模小,人均水平排名均比较靠前。2010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08.6亿元,在珠三角9城市中排第8名,仅仅高于肇庆市,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888元,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在第4位。建市以来,珠海市人口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未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力,人口增加也未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而且还有一定的人口增长空间。

(3)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口集聚上升空间较大。从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横向比较来看,虽然2010年珠海市的人口密度增加到944人/平方公里,但远低于深圳(5311人/平方公里)和东莞(3328人/平方公里)等地,在9城市中排名第6位。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珠海市的经济增长与东莞等依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模式不同,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并不高。从增长速度来看,珠海市人口密度也不大,从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人口密度平均平方公里增加95人,而珠三角城市中增加最多的是深圳市 (1715人/平方公里),依次是东莞市 (713人/平方公里)、佛山市 (471人/平方公里)、中山市 (422人/平方公里)、广州市 (407人/平方公里),珠海市的增加速度排在第6位,为186人/平方公里。可见,目前珠海市人口密度较小,这意味着珠海市具有较大的剩余人口集聚空间。

(4)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珠海市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2010年,珠海市城镇居民在常住人口中占87.65%,在珠三角9城市中城镇化水平居第5位,但远远超过广东省66.17%的平均水平,也高于珠三角地区82.72%的平均水平。但是,珠海市城镇化水平自2005年后有所回落并出现长期停滞,一直稳定在85%左右,与珠海市同样存在这种问题的还有广州市,这与东莞、佛山等市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形成了对比。

(5)人口文化水平位居珠三角地区前列。重视教育、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一直是珠海市坚持的人才政策导向,这种努力的结果在珠海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2000—2010年期间,珠海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8.03%上升至2010年的19.6%,文盲或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则从2000年的4.23%下降到2010年的1.87%。2000年,具有初中教育水平的人口所占比重最高,为40.59%,超过总人口三分之一,而2010年则下降到35.45%,表明人口受教育水平逐步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人才的主要集聚区。2010年,广东省75.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聚集于此,其中,排在前列的依次为深圳、广州和珠海。与其他城市相比,珠海市人口素质相对较高,2010年高中学历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9.6%和1.87%,在珠三角地区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

(6)少儿人口比重下降,青壮年人口增加。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和15—39岁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表现出典型的流动人口迁入地的特征。对比2000年和2010年珠海市人口金字塔(如图1、图2、图3所示)可见,10年间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人口金字塔顶部和底部收缩较大,15—39岁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在2010年,20—24岁区间的人口数量超过了10万,达11.09万人,占总人口7.1%。由此可见,珠海市人口结构是比较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这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所致。“六普”数据显示,在珠海市迁移人口中,15—39岁青壮年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65.82%。与2000年相比,2010年珠海市人口金字塔底部的收缩幅度有所减小,少年儿童人口的减少趋势有所变缓,这缘于上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婚育年龄,出生人口数有所上升的结果。

图1 2000年珠海市人口金字塔

图2 2010年珠海市人口金字塔

图3 2010年珠海市迁移人口年龄结构

(7)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升,处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最佳时期,即“人口红利”期。珠海市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比重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17.31%下降至2010年的13.5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94%上升至2010年的5.01%。而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从2000年的78.75%上升至2010年的81.43%,意味着珠海市正处于抚养负担较低的“人口红利”黄金时期。2010年,珠海市人口总抚养比由2000年的26.98%下降至2010年的22.81%。在迁入人口年龄结构不出现异常变化前提下,珠海市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3 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老年人口总量持续上升,老少比系数上升趋势明显。珠海市老年人口虽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高,但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00—2010年间,珠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从4.98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4.62%。同期,人口总量年均增长2.36%。可见,珠海市老年人口总量近年来持续上升,老年人口增速高于人口总量增速。珠海市老少比系数上升速度也越来越快,1990—2000年,老少比系数仅增加3.49个百分点,而2000—2010年,老少比系数增加14.16个百分点,这将对未来珠海市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低学历人口比重较大。虽然高学历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但珠海市仍然存在整体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的问题。2010年,总人口中具有初中和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占据第一位和第二位,二者相加超过了60%,这说明珠海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与珠海市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珠海市产业战略能否实现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第三,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如图4所示)。 “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珠海市男性人口为81.38万人,女性人口为74.87万人,男女性别比[注]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为108.69,高于全国105.21的平均水平。珠海市各个地区的人口性别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010年,珠海市各地区人口性别比最高的万山区为137.44,最低的高新区为100.54,两者相差36.9,并且金湾区、横琴区和高栏区的人口性别比也都超过115,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图4 2010年珠海市分年龄人口性别比 (女=100)

2010年,珠海市分年龄人口性别比[注]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分年龄人口男性人口数/分年龄女性人口数×100。波动性比较大,在75岁之前总体上保持在110上下波动,在75岁以后开始向下降,在95岁以后有所回升。还可以看出,少儿年龄段 (0—14岁) 的分年龄性别比比较高,达115以上。但是,14—40岁中青年人口年龄段的性别比有所下降,特别是19—21岁年龄段间的性别比下降到100以下,且低于40—60岁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这不符合分年龄性别比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些中青年人口性别比较低可能是由于男性人口漏报引起的,当然这个年龄段也会存在女性人口漏报,但至少说明男性人口漏报比女性人口漏报多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60岁以后,人口性别比开始低于珠海市平均水平,其中60—80岁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在100上下波动,在81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中的性别比进一步下降,各年龄段女性人口数高于男性人口数。

第四,受教育水平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明显。受二元结构的影响,珠海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以2010年为例,在城市、城镇、乡村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9.2%、26.5%、43.9%,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型递增,而城市、城镇、乡村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5.8%、5.6%、1.2%,呈阶梯型递减,高等教育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在15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或半文盲的比重,城市也大幅度低于城镇和乡村,所占比重分别为0.9%、5.2%、10.2%。受教育水平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男女差异在乡村尤为突出,农村男性文盲率为3.4%,女性则高达17.0%,全市男性文盲率为1.5%,而女性则为6.4%,女性比男性高出3倍多。

第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珠海市教育资源在市辖各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状况较为突出。其中,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公办园比例偏小。在所辖各区中,香洲区是教育资源分布最多的行政区,其次为斗门区和金湾区。2010年,香洲区各类教育资源均在40%以上,从具体数据看,香洲区有各类学校188所、在校学生12.57万人、教职工8190人,分别占全市相应总指标的42.84%、42.51%和41.21%;斗门区和金湾区学校数、在校生数和教职工数分别占全市相应总指标的25.78%、24.14%、25.95%和17.18%、10.86%、11.52%。从总体的发展态势上看,同2006年相比,香洲区、金湾区和高新区学校数所占比重均有上升趋势,而斗门区则有所下降。

第六,人口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自建市以来,珠海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下降,1979年高达38.6%,1991年下降至10.1%,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仅为2.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迅速提升,从1979年的30.6%增至2010年的54.8%,成为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部门;第三产业的增长也比较快,从1979年的30.8%提升至2010年的42.5%。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珠海市已经基本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但其就业结构升级滞后于产业结构。2010年,珠海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9.53:42.59:47.68。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偏高,与产业结构偏差高达近7个百分点,理论上说明第一产业仍然存在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与产业结构不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5.09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珠海市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最强的部门。

第七,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近年来,珠海市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2010年,珠海市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4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经费高达68.79亿元,比上年增长58.27%,占全部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41.34%,较上年提高5.51个百分点。其中,环境保护投入增长幅度最大,增长超过5倍,其余依次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62%、13.71%、11.73%。但与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的对比来看,珠海市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4 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1)构建关爱女孩制度,降低新生婴儿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珠海市相关部门需制定有利于女孩与妇女发展的社会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文明生育观念,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行为,下大力气综合治理珠海市社会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2)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虽然珠海市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低,但老龄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珠海市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同时,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公共福利设施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生活无忧。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珠海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且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这将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一方面,珠海市相关部门需抓好基础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教育结构。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具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发展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提高在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另一方面,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着力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教育布局要与城市人口聚集区、产业区相适应,并通过教育布局调整引导中心城区人口迁移,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城市建设与改造、城镇化进程及农村教育的需要。

(4)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珠海市作为一个外来人口比重较大的新兴特区城市,其城市历史较短、高校数量较少、本土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但随着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加,人才市场将出现供需失衡、人才紧缺问题。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满足各种层次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加大对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改革人才引进体制,扫除体制障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营造一种具有珠海特色的人文社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提高政府、企业对培养本土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想发动与媒体宣传,在珠海市形成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重视本土人才开发管理,制定本土人才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本土人才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性别比年龄结构珠海市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