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推拿专业功法实训课程设计探索

2018-11-26楚洪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练功功法盲人

楚洪波,徐 明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推拿按摩是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被大众广泛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治疗未病有广泛应用的推拿疗法则更被人们所接受。推拿是盲人从事的最主要的工作,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中国有85%的盲人从事按摩行业。所以,对于盲人按摩从业者来说,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改善其工作生活状况、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提升水平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盲人按摩从业者的学历教育。本文以长春大学为例,从近年全国特殊教育高考的情况来看,报考高等视障推拿专业的盲人呈增长趋势(见表1)。

表1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推拿专业招生及报考情况统计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都开始招收本科视障推拿专业学生,同时,各校逐渐提升办学层次,招收视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推拿练功是推拿医生的一门必修课。医者练功的目的是增强医者体质、增加手法的力量和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取得“功力”。推拿手法动作要领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这些均与“功力”的强弱密切相关[1]。

在总结30年来视障推拿专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盲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把推拿手法学和推拿功法学有机结合,把推拿专业的专业课学习与体育课教学有机结合,把推拿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提高盲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更好地掌握推拿的精髓,从保健和医疗的角度发挥推拿的功效。我省育人按摩从业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吉林省盲人按摩师从业情况表

1 推拿功法练习与推拿手法练习的结合

《黄帝内经》中灵枢有云:“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明确指出了作为一名推拿导引医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推拿医生,尤其是盲人按摩医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因为他们只能或必须从推拿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疾病,而明眼人还可以通过针灸、中药、刮痧等综合方法进行调治。在学习推拿技能时,学生需要在手法练习和功法练习上多下功夫。

手法练习可以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手法操作的技巧、要领、注意事项等。在功法训练过程中,要掌握发力技巧、调整呼吸、注意姿势,通过训练以增强推拿医生的体质、保护身体健康。对于视障按摩医师而言,功法练习还可以增强其身体协调能力,这正是大多数盲人所欠缺的。能够掌握一套标准的八段锦功法的盲人学生,其手法操作技巧也一定会随之提高。所以,推拿手法练习和推拿功法练习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1.1 视障学生手法练习时的形与意的结合

1.1.1 形

手法操作讲究“形松意紧”,即意念集中、身形放松。身形的姿势要更好地使用身体的力量,为用力做准备。只有调动了身体的力量,力量才会浑厚、渗透,力量才会有根。

手法操作首先讲形的正确,形就是姿势,要求端正。一方面,手法操作要按照手法的动作要领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操作者的身体姿势要自然放松,为手法操作发力做好准备。推拿过程中力量的大小,是由患者本身肌肉的特性和病灶层面所决定的,但不管所需力量大或小,都需要操作者力量有根,要发力于足,这样的力才能够沉稳。即使是很小的力,也是如此。

由于肌肉的延展性、粘滞性不同,肌肉起止点的厚薄坚韧不一,其产生的弹性频率也各异。手法操作的频率如果能与这种频率产生共振,就能达到以柔克刚、舒筋通络的目的。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手法操作时力要收发自如,注意轻重缓急、纵横顺逆。在形上要力不出肩、不离重心。同时,用力要自然呼吸,不可屏气,要调整自己的姿势,把力流畅地发挥出来。

1.1.2 意

意指的是精神意识。例如,学生在练习一指禅推法时,动作要领的前提是聚精会神、精神内守,实际上任何手法的操作要求都是如此,这就是“意”。

意是精神意识,是术者的思维,也是术者的想法。在推拿操作过程中,意要集中在手下,操作时专注医患双方的“神”。《内经》中的 “粗守形,上守神”即是指此。推拿操作的方式和理论基础与针灸的原理是一致的,针灸讲“守神”,推拿同样也讲“守神”,这是推拿操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正如《标幽赋》提出的:“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对于视障学生来说,意的层面是好理解的,也容易掌握。但因视力障碍,对形的理解要困难些,尤其有的视障学生每次接受手法训练时,开始可以按动作要求进行操作,但很快又会按他头脑中已固的形态去理解。因此,必须对视障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进行训练,使其能够通过正确的手法操作和形体姿势,选择用力的大小、方向、层次和深度,真正做到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

1.1.3 力、形、意的结合

任何推拿手法操作都讲究把“松”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中。从脚到腰,过肩至肘,手形舒适得力,能收能放。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手法随时改变,但“松”不变,而“形”是随势而变、随机而动的,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更大力量的浑厚感觉不变,手法变了,形就要随之调整。不论用掌、用指或用肘,皆要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手法用力要“有力”,力与劲不同,用于外为力,存于内为劲。外力和内劲有机的结合即为推拿之力,即所谓的“功力”或“内力”。手法施术的力是不能用同等质量的物体和加速度来替代的,也就是说,推拿之力是结合了意、气、形的力,这也正是手法推拿与物理按摩的根本区别所在。

1.2 视障学生在练功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视障学生,推拿练功要从调形、调息、调心3个方面进行训练。在推拿操作的过程中,要遵循练功的基本规则,将练功与手法操作相结合,围绕“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这个要求,强调气、力、形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功力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2]。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有云:“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段话指出手法的最高境界是心手合一,达到这个境界也是推拿练功的根本目的。手法操作要求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推拿医生如能够做到始终保持意集于手下,势若擒虎的状态,随时抓住任何可触之机,就能保证“按在患者身上,就像按在自己身上”的水平,就能达到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要求。

功力是推拿医生训练的关键。功力表现为手法的柔和性和渗透性,功力的强弱与推拿医生的身高、体重不完全成正比,也不完全和推拿医师力量的大小成正比,更不完全和从事推拿工作的时间成正比,而是与推拿医师的认真程度有关,也就是与精神是否集中在手下有很大关系。疾病新旧虚实不同,患者体质强弱不一,病邪位置深浅各异,手下感觉松紧僵硬大小长短不一,只有意集指下、精神集中,才能体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才能触到这些疾病所生位置之机,才能巧生于内,进而因证施治。治疗手法的轻重缓急、纵横顺逆,方能随机而动、随心而发、随势而变。

1.3 视障学生在推拿手法操作中“气”的运用

推拿手法操作中,“气”有两种含义:一是呼吸,操作者和受术者呼吸自然,不可憋气、屏气;二是调气,手法操作不只是放松患者某处的肌肉,更重要的是调动患者的气血,或补或泻。

推拿医生在推拿练功时要重视对气的调整,而锻炼“气”的主要方法是呼吸和意念,呼吸自然均匀才能保证用力的协调统一。对于视障学生来说,练功除了练习俯卧撑、握力器、沙袋等必要的力量练习之外,养生气功八段锦、站桩等都是锻炼自我控制能力的功夫。

视障学生在手法操作时对“气”的运用具有特殊意义。对于视障学生来说,手法操作的特点之一是注意力集中,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他们在平心静气中增强自身对机体的控制能力。中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从整体上把握手法操作、调整经络气血运行,而这种控制力在手法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意集指下、以意领气、意气相随、意到力到,这是视障学生的生理优势。在手法操作中,注意体会手下形气之变化,明气血之虚实、手法之补泻。

视障学生的操作手法中,要克服对手法“形”的障碍,在神和气上正确认识,从而发挥自己优势,通过手法调经络、行气血,气血的运行是血随气机的升降出入。把握手下气血运行的情况和气血的虚实状态而进行调理,不是每个推拿医师都能达到的。练功对于视障学生来说,除了增强功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视障学生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其推拿手法和操作能力。做到形神合一,就能达到意气相随、意到力到、心手合一的状态,进而达到增长功力、增强疗效的目的。

2 推拿专业课教学与体育课教学的结合

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程从教学内容、开课次数、达标的标准等都有一定的规定。体育课程是以锻炼体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要求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3]。但对于视障学生来说,因自身的身体障碍,达标标准无法实现,必须根据身体的特点做出调整。

从推拿专业的特点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必须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加强手法练习和功法练习。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好中医推拿的前提。

大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视障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设置一直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专门的规定和课程设置,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视障学生特点不了解,不知道他们适合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些体育教师专门针对参加国家体育赛事的视障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如盲人门球、盲人足球、盲人田径等,但对于整体视障学生,却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计划。

基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将推拿手法专业学习和体育教学结合,并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视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使视障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视障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有: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提高身体素质;释放精神压力,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对于推拿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更是提高其功法基础的必备条件。选择恰当的锻炼方法、适当的锻炼量,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改变视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视障学生回归社会,提高其融合于社会的能力,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适合视障推拿专业学生的训练如表3所示。

表3 适合推拿专业视障学生的力量训练

增强视障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专业技能,可以保障和恢复他们思想上的平衡。在频繁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考验, 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能力。

3 推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

要想提高推拿专业实践技能,必须把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在实践课的训练过程中,必须有理论指导,如练习推拿手法的点按法时,除了讲究手法的均匀持久、柔和有力地渗透之外,更主要的是刺激穴位的准确性,刺激部位的解剖层次等。只有穴位的位置准确,才能在力量渗透的基础上增强患者的得气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手法操作的渗透,表现在力量达到的深度上,操作者必须完全掌握局部解剖,心中才能够控制自己手下的力度[4]。如在风池、环跳穴位的操作,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风池及环跳局部解剖层次

推拿要求操作者不仅从理论上掌握穴位的位置及局部解剖,同时必须掌握手法的用力技巧、发力技巧,还要有足够的力量。在用力技巧上,术者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姿势,蓄力于手、发力与足,要用身体的力量。肩肘部起传力作用,而不是发力位置。用身体的力量,力量的感觉是浑厚、渗透,并不代表很大的力。发力之后,腕关节有一个旋转泻力的技巧性的动作,患者自然会感到力量的柔和。同时,手法的渗透深度还与手法的接触面积、手法的频率、手法的选择等有关系。对于施术者,想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必须在实践中多加练习。对于视障学生,寻找穴位的位置,主要靠手下的感觉[5]。所以,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

4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每一名视障学生身体障碍不同、体质不同、就业方向不同,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特殊原因,产生特殊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视障学生的实践技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学习方案和发展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一要重视理论、指导操作;二要重视功法;三要注重手法的实用性;四要注重手法专业性,不追求“全”而追求“精”;五要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反复训练手法和功法练习[6]。

对于大部分盲人来说,推拿是其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每年录取的130名盲人考生中,有95%以上学习针灸推拿专业,只有部分盲人学习音乐表演,或者选择了融合教育的其他专业。

对于推拿专业的视障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和专业功法训练,提高其专业实践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推拿专业视障大学生,应围绕功法课程的设置展开相关研究工作,最终构建一个有利于视障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身体素质课程体系,以便有利于促进视障大学生推拿水平的提升。科学设置视障大学生推拿专业的功法课程,使其体育锻炼和手法训练有机结合,把科学的体育课程应用于推拿专业视障大学生教学中,促进视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以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真正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练功功法盲人
练功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随声附和的盲人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活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自首的盲人
练功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