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记里的哲学

2018-11-26陆春祥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历法孝子唐玄宗

历书奇迹

沈元用①未赴殿试时,忽观卖故物担上有旧书一小帙②,问取视之,乃历书也。沈以十余钱买之以归,且试观之终篇。未几廷对③策问历数,元用素未始经意,殊惘然。因追思小书所记以对,不复遗忘。策成,与大④问悉契⑤,自谓神助,喜不自胜。已而唱名,果擢第一,殆岂偶然哉。

[节选自宋·王明清《投辖录》]

【注】①沈元用:沈晦,字元用,北宋宣和六年(1124)最后一次科考状元。 ②帙(zhì): 量词,一套线装书为一帙。③廷对:廷试。④大:指皇帝。⑤契:相合,相投。

都说考试带有偶然性,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

这里的必然是,沈元用喜欢读书。如果不是对书的特殊爱好,他就不会注意货担上的旧书,如果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他就很可能错过。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趣场景是:一个即将大考的读书人,躺在床上,百无聊赖,随手翻看一本历法书。嗬,读书虽多,历法知识还是欠缺呢,而这些,好多是生活中要碰到的,还算有趣,一直读,一直读,在放松的心态下,记忆更加深刻。这本小历法书,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古人对书的喜爱,有时我们都无法想象。

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就说,吾所抄书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当肉——饿的时候读抄来的书就好像吃肉一样;寒读之当裘——冷的时候读它就好像身上披皮衣一样;孤寂而读之当友朋——孤独寂寞的时候读书,就是朋友来了。

所以,喜欢阅读的有心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得知识的机会的。

一天三口误

郗昂①与韦陟②交善。因话国朝宰相,谁最无德。昂误对曰:“韦安石也。”已而惊走而去,逢吉温③于街中。温问何故苍惶如此,答曰:“适与韦尚书话国朝宰相最无德者,本欲言吉顼,误言韦安石。”既言,又鞭马而走,抵房相之第。琯④执手慰问之,复以房融为对。

昂有时称,忽一日犯三人。举朝嗟叹,唯韦陟遂与之绝。

[节选自唐·李肇《唐国史补》]

【注】①郗昂:唐玄宗时期官员。②韦陟(zhì):唐玄宗时期官员,宰相韦安石之子。③吉温:唐玄宗时期官员,宰相吉顼之侄。④琯:房琯,宰相房融之子。

这样的事情,似乎是空前绝后的。有不会说话的,但还没见过这么不会说话的。这个郗昂,一定有社交恐惧症。医学上怎么解释我不清楚,但绝对是一种病症。

有时,想着不要出差错、不要出差错,可就是出了差错——太紧张,太关注,一定怯场。

我在运河边走路,看到前面来个人,想要错开他,但是,就在快要碰上时,左一下,右一下,这个方向总是冲着对方去的,对方似乎也有这样的倾向。我不知别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反正我偶尔会有。解决的办法极简单,就是自己一直走,不改变方向,就如开车开自己的道,这样就不会发生错误了。

也许,郗昂的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了。

只有韦陟不高兴,其他的都还大度。是呢,谁都有讲错话的时候,况且,即便品德有缺陷,也不是他说不好就不好的了!

假孝子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古代对孝子是很重视的,如果被树为典型,朝廷和各级政府都要表彰,荣光无比。孝子们也很有脸面,他们是社会道德的标杆,人人都要学习,那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范。

于是,就有人千方百计要去做孝子。如果真是千方百计将“孝”化为具体的日常行为,那整个社会就会和谐一片。但有的人,是千方百计地钻空子。

沽名钓誉,它的前提是,有好处可以得到,如果没有好处,估计这个所谓的誉,白给他也不要。

郭纯这样的假孝,只是装装样子,做给别人看,老人生前在世的时候,真不敢想象他如何行孝。

鸟是一个检测仪,检出了孝心,也检出了人心。

图:马 叙

猜你喜欢

历法孝子唐玄宗
久病为何无“孝子”?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唐玄宗戒酒
发明新历法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孝顺的定义
历史上最长的一年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