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氏妇科郁火与昆明地区气候关系探析

2018-11-25杨希姚济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医气候

杨希 姚济白

摘要:姚氏妇科在滇传承250年,是云南有历史传承、家学经验、学术思想、地域特色的中医流派。姚氏医学历代传承人根据对昆明地区气候变化的观察总结出“冬无酷寒、夏无酷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并在治疗外感疾病、妇科疾病等病证时,根据气候变化遣方用药,圆机活法。作为姚氏医学的重要组成,姚氏妇科“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时、因地、因人为治疗特点”的学术思想以及“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诊疗纲领,更进一步体现了姚氏医学的天时观念。

关键词:云南姚氏妇科;郁火;气候;中医;昆明地区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10-03

人生于自然,与自然共荣、统一,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极大的共通点,唯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且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自身调节,才能够保持健康。《金匮要略》云:“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换言之,若气候发生不良变化,势必也会影响到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1 地理气候与人

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中,人的生命规律与自然变化协调统一,气血、皮毛、筋骨之变化盛衰与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是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素问·八正神明论》道:“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即说明日月、寒温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即说明人体气机变化与昼夜、气温变化有密切联系。不仅如此,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人体体质特点、生理变化亦有影响,《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并举东、南、西、北及中央,阐发不同地域中人之体质异同。

依次递增,其中夏季与冬季比较,患者夏季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低切1.245/s、中切23/s、高切125/s、单位:mPa·s)、血浆黏度(PV,单位:mPa·s)均低于冬季,且差异较明显,可说明、证明冬季冠心病高发的现象[1]。另有学者通过病理交叉对照、患者血象采集、气象资料收集发现,气象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且COPD急性加重存在季节性差异[2],等等。此亦可佐证天气变化与人体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2 姚氏妇科流派学术思想——郁火论

“女子多郁火”是姚氏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姚克敏老师是對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昆明地区一大妇科病因的高度概括。“女子多郁火,气结百病生”,在人体生命过程中,阴阳和合,在对立统一中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如若这一平衡被外界因素打破则疾病必然发生。姚氏认为,阴阳失衡,则多有情志内伤以及外邪侵袭而导致。

2.1 “郁火”之成因 以人之气血而论,当责之于血。宋代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有“妇人以血为基本”之言,即是对女子生理的高度概括。女子一生之中,需以血为养,亦多伤于血。月信多为气血化生而成,孕子总由精血凝聚而生;分娩多有失血之患;乳子必需气血之力。可见,女子一生有经、孕、产、乳的特殊阶段,需以血为本,方可方可化生。即如《灵枢·五音五味》中云:“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以人之藏府而言,当归之于肝。肝为厥阴之藏,其主风木,其内藏血,其性疏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又《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曰:“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再《灵枢·本神》中道:“肝藏血,血舍魂。”如此都是对肝之生理的描述。金元时期朱丹溪于《格致余论》中论之曰:“司疏泄者肝也。”

姚氏学术认为,女子之生理病理特点,可归为“女子多郁火”。论郁火之成,为阴血不足,肝气内虚,疏泄失常,久则郁而化火。《内经·六微旨大论》中云:“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即说明肝之病变,多为火化。清代费伯雄所著《医醇剩义》中云:“所欲不遂,郁极火生。”亦指如此。

2.2 “郁火”之证 女子之生郁火,其证虚实错杂。若上扰神明则见“耳鸣阵发、少寐多梦、心烦易怒”;若下迫血海则见“行经不定,或为先期、或为后期、或无定期”;若克伐脾胃则见“脘腹痞满、纳少不饥、乏力懒言”;若暗耗真阴则可见“烘热汗出、双目干涩、腰酸肢软”等等。郁火之成,虚实错杂,故姚老谓之:“郁火非实火,亦非虚火,乃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征象[3]”。

3 昆明地区地理气候概要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十分明显,日温差较大,年温差较小,降水充沛,干湿季明显。昆明市地处云南中部,三面环山,北濒滇池,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昆明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多降雨、云量大等原因,气温相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要偏低;冬天,由于北部高山阻挡或削弱了南下的寒流,多为干暖气流的控制、多晴天、日照强等原因,气温相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略高。同时,由于北部地势较高,导致冷气团南下受阻,冷暖气团无法交汇,难以形成冬季降水,因此,昆明地区降雨分布不均且秋冬季节降水量远远低于春季降水量。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昆明地区降水量大多集中在夏季。全年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特征明显。青藏高原把西风带分为两支,其中南支由印度大陆向高纬度地区运动吹向云南地区,陆地气团本身空气含水量少,故给昆明地区带来干燥,降水发生的可能性低。故昆明地区全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有“一天有四季,下雨便是冬”之说。总体来说,昆明气候有温和、干燥、日照时间长的特点。

4 关联探析

由于昆明地处西南,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造就了其长日照、干燥的气候特点。《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且昆明气候温和,季节多属春夏。春季属木,万物始生,肝气旺盛而升发,女子与肝为先天,肝同属木,主疏泄,喜调达,藏血,内寄相火。女子“气有余而阴血不足”为常态,每至春季,肝气升发,肝气浮动,气郁而失和,久而化火;女子一生,数伤于血,阴血不足,易致虚热内生。若以六气分属,多为风木、君火、相火,可能导致昆明地区人之体质潜移默化,为阳之生发有余而阴之收藏不足。不仅如此,地区在饮食上喜食土豆、牛羊肉等性质温补的食物,部分地区还有食用附子的习惯,导致昆明人的体质多为阳多阴少之质。

此外,昆明地区各类疾病人群的体质亦有较明显阴虚质趋向。如李氏[4]对昆明地区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分布进行研究,其中气虚质与阴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又如唐氏[5]对昆明地区患咳嗽的儿童进病证证型与体质调查,共统计为风邪久恋、寒痰咳嗽、痰热咳嗽、痰食咳嗽、气虚痰咳、阴虚燥咳,共6种。研究发现,患者病证中以阴虚燥咳为主要证型;邹氏[6]对昆明地区279例痤疮患者的体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除平和质外,以湿热质为比例最大,其次为阴虚质,阳虚质又次之,等等。

综合上文可知,昆明地区人群体质多见为阴虚质;而妇人病之多见“郁火”,其内因多为患者体质为阴虚血虚。可见,此二者联系较为紧密。

5 小结

姚氏医学流派发展至今,在“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病为治疗特点”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又进一步将其学术精髓具体到妇科疾病的诊疗中。其学术理论是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基于昆明气候环境、人群体质的高度概括。姚氏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姚克敏曾言:“四时五气时有瞬变,饮食结构偶有不当,易使脏腑虚损,经络阻滞。疾病变化莫测,要审时度势,深研病证规律,依气有行,实无质的病理变化,调整脏腑功能,调和逆乱之气机,使有肌肤到脏腑,气血调达,阴平阳秘也。因此,捕捉调气环节,掌握调气时机是治疗疾病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坚.从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季节变化规律谈因时制宜治疗冠心病[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110-111.

[2]陈新.气象因素和NF-κB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与COPD急性加重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5.

[3]徐涟.姚克敏妇科经验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41-43.

[4]李軍,朱燕,陈云山,等.302例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研究,2016,29(1):11-13.

[5]唐彦,何平,王艳芬,等.昆明地区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证型与体质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21-22.

[6]邹云.昆明地区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D].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

(收稿日期:2018-05-25)

猜你喜欢

中医气候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全球气候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