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散神凝:《无问西东》叙事时间线研究

2018-11-24庞轶博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庞轶博

摘要:电影《无問西东》在2018年初在全国公映后便引起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这部电影是李芳芳导演为清华大学的校庆献礼的作品。整部电影用非常宏大的叙事视角讲述了清华大学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到现代的近百年来四代学子所面临的人生抉择,并且采用多现行时间叙事的方式将四段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串联起来,将电影的主旨以传承的形式贯穿始终。这种独特的时间叙述方式值得我们去挖掘其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无问西东;时间线研究;主旨研究

2018年初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是导演李芳芳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她大胆地采用跨时空多线性叙事,讲述了清华大学近百年中四代学子所经历的不同人生困境与命运选择,真实地还原了国家、学校以及个人在命运抉择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困厄,探讨了个人本我意识的觉醒。电影中四个独立的故事截然不同,却在影片后半段通过人物的发展互相联系,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剧情在导演的镜头下织成了万千细丝的网,且同时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心出发,无问西东”。这是电影的思想主旨,也是李芳芳对电影《无问西东》的阐释与剖析。

一、形散:多线性时间叙事

电影采用了多线性时间叙事的理念,将四条不同时空的叙事线平行铺开,夹用插叙和倒叙的方式,建构了上世纪20年代大师辈出的民国时期、40年代战火滔天的抗战时期、60年代全面苏醒的建设时期和本世纪飞速发展的现代时期,这四个跨越了近百年历史的宏大叙事结构。影片将这四个时期表现得富有历史质感和深刻内涵,将厚重的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抉择相结合,这四个时期的故事交错叙述,四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互为因果,叙事线索呈现出具有多样化和丰富性的宏大体系。

(一)正常的时间线发展

电影中四个故事的每一段都充分强调了主人公的个体价值。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发展,故事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开始。当时的中国风云变幻、局势动荡,有为的青年人纷纷选择学习“实科”来报效国家,清华学子吴岭澜在“实科”成绩为不列而文科成绩满分的情况下被要求转系,但是他因“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的执念而感到迷茫和痛苦。在时任教务长的梅贻琦的训诲下和泰戈尔访华的演讲中,他认清了人生的方向,跟从了自己的内心,回归了内心的真实。另一条时间线发生在1938年的昆明,富家子弟沈光耀不远千里来到当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条件极其简陋的茅草屋中学习,时刻面临敌机轰炸的危险,犹豫徘徊于求学和参军之间。沈光耀听了教官说的:“这个世界上不缺完美的人,缺少的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面对山河破碎,选择了自己的真心,最后投笔从戎,为国捐躯。

故事发展到1962年的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陈鹏和其高中同学王敏佳、李想本来关系极好,但在面临责任时陈鹏和李想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在王敏佳被批斗时,李想为了保全自己的支边名额选择了逃避,而陈鹏坚持心中所爱不顾一切地救下了王敏佳,并把她带回了自己长大的小山村。最后故事来到了现代,面临商业斗争中的尔虞我诈,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果果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自己出资救助了四胞胎家庭并且没有向上司泄露出商业机密。

(二)交叉叙事的完美串联

李芳芳导演巧妙地采用了插叙和倒叙的方式,将四个故事、四位青年、四个时代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诗意化的影像建构还是对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拷问都在这种叙事方式中得以展现。导演将四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传承”。吴岭澜在青年时期得到了梅贻琦的指点,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他后来留校任教又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了清华学生沈光耀;沈光耀受到了吴岭澜的教导后决定弃笔从戎,参军卫国,在执行任务途中一次次为村落中饥饿的孩子们投下食物和希望;而陈鹏就是这个村落中的孩子之一,他依靠着这些食物带着希望活了下来,在王敏佳揭露师母刘淑芬对老师许伯常的生活“暴力”后,导演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王敏佳的批斗会和李想的赴藏支边表彰会完美地结合起来,鲜明地对比了王敏佳所遭受的悲惨遭遇以及李想为国效力的光荣颂扬,充分地表露了李想人性深处的虚伪嘴脸,在他深切的自责挣扎中,陈鹏告诉他,“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最后李想在支边中为了救人而牺牲,彻底地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终末救赎;而获救的两位同志正是张果果的父母,他们用李想的事迹帮助儿子找回真心;张果果回归初心后,决定对四胞胎家庭进行援助,又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给了下一代孩子们。

这四段故事因果相连,前一段是后一段的因,后一段是前一段的果。在这种安排下,看似无关的四个故事却有着如此紧密的情感联系和精神传承,形成了结构完整、叙事严密的表达体系。多线性时间叙事中,四个时代中的人物所面临的迷茫、困惑等一系列问题铺展开来,又巧妙地映现了精神传承的主题,在独立的故事中找到贯穿其中的纽带,不同时空中交替出现的人物呈现着各自不同的风发意气,展现了清华学子一脉相承的真心和勇气,实在令人动容。

二、神凝:一以贯之的主题传承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来自于清华大学的校歌,导演李芳芳也赋予了电影更广阔的叙述视角更和深远的主旨意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只有从心出发,做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思己所思,听从你心,行己所行,爱己所爱。”这是电影的主题,影片从始至终也都在用镜头对这句话进行阐释。

影片中的四个人物虽处在不同的时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却有同样的困境,在重要的人生抉择面前,他们或迷茫、或离别、或痛苦、或焦虑。他们囿于世俗的束缚,当这种束缚在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产生矛盾冲突时,他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他们都最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真实、善良、正义的人生道路。

当吴岭澜深陷自我认知的迷途时,梅贻琦劝导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才是真实。”在两人的对话镜头中,穿插着沈光耀抬头望着响彻警报的天空、陈鹏为王敏佳精心雕刻木花、张果果从梦中惊醒的画面。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不困于世俗的规劝,这是吴岭澜对自己做出的回答。同时印证了影片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传承在了每一个故事中,让清华大学百年的传承精神在每一位清华人身上流淌。它可以是吴岭澜得到的真实的自我;可以是沈光耀遵从内心去追求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可以是陈鹏为爱人托底的无私与无畏;可以是张果果对初心的坚守。

这是整部影片一以贯之的精神核心,是连接四个时空故事的文化内核。我们所能把握和继承的就是这种历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指引着我们面对这个繁芜、困顿的世界时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保持从心出发的真实”——是我们面对世界、坚守内心的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结语

《无问西东》是一部展现清华百年风骨的影片,采用多线性时间叙事,用四个时空的故事表现出清华人的上下求索,又将影片主题一以贯之在每个故事中,看似形散实则神凝。每一代清华人都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什么是“真实”。“从心出发,无问西东”,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也给当下的人们以力量,整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也对当今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游飞.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 (02).

[2]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年 6 月版.

[3]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年 6 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