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在《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8-11-23彭颖陈莉

食品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光度计蓝墨云分光

彭颖 陈莉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是食品企业检测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它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将《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依据工作岗位来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中的知识点重新组合、模块化后均衡地分配到每个教学项目中,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课前导学

学习情境名称: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任务描述。任务1: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学资源自学样品前处理与标准曲线的制作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与使用;利用智慧职教平台辅助学习;任务2:完成蓝墨云班课自测题;任务3:各组学生根据分配给各组的样品,课前自主探究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的制作,拍摄操作视频,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资源,同学相互学习交流,发起投票活动,给最佳样品前处理与亚硝酸盐标准曲线制备组投票;任务4:各组搜集资料,完成去伪存真环节——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超标致癌吗?

课前助学包推荐。1.蓝墨云班课相关教学微课;2.智慧职教国家教学资源库——《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模块五项目一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视频。

课中:教学内容及过程

激:食安热点激兴趣。1.食品安全事件引入:以亚硝酸盐超标使用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入课程内容;2、去伪存真环节激发职业使命感:设置去伪存真环节,在课前已在蓝墨云班课中布置课前自主探究任务,任务为“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超标致癌吗?”,各小组在课前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团队协作完成,引起同学们对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关注,激发对课程学习的兴趣;3.课上揭晓最佳作业之星:课上随机抽取一组团队成员,团队成员派出代表,将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根据课前投票结果,选取最佳前处理小组和亚硝酸盐标准曲线制备小组,根据评分结果,课上揭晓最佳作业之星,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寻找差距、明确目标,接受赞美,激扬斗志,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启:真实案例启任务。1.任务描述:接到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食品企业一批肉制品在上市销售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不超过30mg/kg。

晓:虚拟软件晓操作。1.紫外分光光度计内部构造讲解:因无法直观看到紫外分光光度计内部构造,为了更形象生动讲授内部构造,从课程资源库中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内部构造动画,演示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及内部构造;2.虚拟仿真软件强化操作:使用课程资源库中虚拟仿真软件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步骤,以便更加顺利完成分组上机练习。

练:分组上机练技术。1.教师示范:教师利用高清录播系统,一边示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边将教师示范操作实时投屏到大屏幕,解决无法所有学生近距离观察教师全部示范操作的问题;2.各组协作完成上机测定:各组分工合作完成上机测定,完成仪器准备、标准溶液吸光度测定、样品测定操作、讲解、数据记录、标准曲线的绘制、数据处理;3.教师巡视各团队学生操作并进行指导。

拓:结果分析拓应用。1.教师发布各组同一批样品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检测结果,学生比对各组结果,分析结果偏高偏低原因。(1)学生打开蓝墨云班课,小组任务栏目,将各组的原始记录单、excel中导出的标準曲线、检测结果上传至小组任务栏目;(2)小组讨论各组结果偏高偏低原因;(3)小组派代表总结结果偏高偏低原因。2.老师引导补充可能原因,点评各组检测结果。

驱:举一反三驱创新。教师发布课后自主探究任务:各组利用亚硝酸盐快速检测包检赴社区、学校附近小摊贩肉串、烤肠等食品取样对其中亚硝酸盐测定,判定是否超标,检测过程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了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翻转课堂等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有效拓展。我们将继续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出口需求对《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优化,不断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光度计蓝墨云分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关键环节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思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法测定钠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芒果苷苷元的解离常数
环保监测中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应用探析
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