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8-11-20程茹柴怡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用教学模式

程茹 柴怡

[摘 要] 本文着眼提升“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能力的时代要求,聚焦精英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分析了习明纳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研究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培养优势,基于莳英学院的改革探索,对习明纳教学在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局限性、现代适应性及与其他教学活动的整合互动等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习明纳;教学模式; 精英人才培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072-03

2009年,国家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之后又陆续启动卓越工程师(2010年)、卓越医生(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2012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2013年)、卓越农林人才(2013年)、卓越教師(2014年)等教育培养计划,统称“六卓越一拔尖”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又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跑计划”。进入新时代,按照习总书记“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的要求,教育部聚焦“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国家也将在2018年启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推动精英人才培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1]。精英人才培养中,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精英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本文作为山西师范大学莳英学院精英人才全培养链改革探索行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集中对习明纳教学模式在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问题做出探讨。

一 习明纳教学模式

1 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习明纳,由Seminar音译而来,指教授指导下的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18世纪初在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出现。1737年德国学者格斯纳将其引入哥廷根大学,成为一种大学教学模式。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深受哥廷根大学求学期间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影响,将其作为大学教学制度确立下来,并被德国大学普遍仿效,成为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的最具活力的组织细胞[2]。1876年按照德国大学理念创建的霍普金斯大学,同时也引进了德国大学引以为豪的习明纳制度,美国学者将之称作“轮中之轴”,认为其是现代化大学创造力的源泉,并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主流教学模式[3]。19世纪末期,一向风格保守的英国大学也开始效仿德国习明纳,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科学家汤姆逊将习明纳引入实验室研讨,并与英国下午茶传统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英国习明纳模式[4]。20世纪20年代,曾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育家蔡元培将习明纳引进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令北京大学焕然一新。习明纳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并对近代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如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等,都能看到习明纳的影子。

2 习明纳的教学结构与技术环节

习明纳的教学结构包括教师概要式引领和师生专题性研讨两部分。一般分五个步骤实施:一是学术准备。包括学科背景、前沿领域、研究方法及相关技术;二是确定选题。师生共同选择综合性强、具有共同兴趣、便于团体参与的科学课题作为研究主题;三是开展研究。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阅读相关文献,自主学习或团体研讨,完成研究报告;四是课堂研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组依次进行课题汇报,开展课堂讨论与答辩,这是习明纳教学的关键环节;五是研究论文。整合上述教学环节的创新思维成果,形成研究论文,作为最终课题成果[5]。

习明纳教学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第一,人员构成及角色把握。传统习明纳课堂通常包括一名教师和十几个学生。习明纳的组织者由学生推选或轮流当值,教师参与讨论但发言有限,主要发挥“脚手架”作用,帮助学生突破“现有发展区”,通过“最近发展区”,到达“潜在发展区”。第二,教学时间及场所选择。习明纳课堂的教学时间一般为2~3个课时,约2小时左右。对教学场所无特殊要求,但需对座位进行特别安排,以圆形为宜,体现习明纳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便于参与者之间无间隔沟通。如果两位及以上教师参与习明纳,则在教学环境安排上应避免其越过学生直接讨论。第三,课后研讨及学业考核。课后研讨是保证习明纳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传统习明纳因人员较少而多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现代习明纳则多采用小组研讨方式,教师在经典文献和参考书目方面给予指导。习明纳结束后一般以最后提交的研究论文作为学业考核的主要参照。

二 习明纳教学模式之于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的。不同学科专业对精英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不尽相同,但调研显示,通常都包括志趣高远、基础扎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描述,也即精英人才的通识性核心素养。且各高校均将自主学习/研究能力作为形成精英人才持续发展内生驱动力的关键能力加以培养。

1 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培育优势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实践证明,其在团队协作、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亦有助于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引领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既应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又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不同于传统讲授型课堂,习明纳教学珍视学生“声音”,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制度性凸显,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评价亦立足学生的“学”。习明纳教学将学生内生驱动力的培养,即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且始终置于小组/团队协作的教学情境中,认知互动是习明纳课堂的重要特征。习明纳教学中的新型生、生关系对精英人才培养尤其重要,特别是出现跨年级、跨学科等新型元素时,精英人才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成长效应都将成倍放大。

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毫无疑问,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必备的精神特质,也是习明纳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点所在。习明纳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不仅学习了科学理论,而且体验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不仅是推动科学研究及习明纳教学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是习明纳教学的根本产物。习明纳教学中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值得关注。教师不再代表学术权威,而是学术共同体中平等参与的一员,在学生中间而不是讲台上,这对培养质疑精神、批判思维非常有利,浸润其中,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将成为精英学生的精神特质。

研究能力与综合素质。习明纳本身是一个科研训练过程,研究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当今社会所需精英人才,正是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种研究能力迁移到各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不仅如此,习明纳教学还包括非常丰富的教育元素,如思辨能力、口头表达、书面写作、团队精神、责任意识、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当今社会所需精英人才也一定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同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习明纳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而言,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提高能力;不仅促进智力因素发展,而且推动非智力因素发展;不仅进行学术训练,而且培育科学精神;不仅激发自主发展,而且发挥团队作用;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育创新思维,是新时代全人教育的有效实践形式。

2 习明纳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习明纳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促进上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可以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获得理论解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强调学生在学习,即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且学生的知识建构,需要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进而通过同化或顺应效应,更新原有认知图式,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习明纳教学过程正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框架或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指出,知识建构中认知图式的更新或重建,学生多数情况下会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父辈、教师或朋辈的帮助,强调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完成建构。而社会互动理论指出,互动是对他人做出的反应性社会行为,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学习或发展就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习明纳教学中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正是触动精英人才学习/发展行为的闸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互动,促进了精英学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全人培养。

三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精英人才培养中应用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顶级文理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校长埃德罗特就将习明纳与本科生荣誉教育,即精英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推出了“荣誉习明纳”项目[6]。事实上,习明纳教学是最适宜精英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之一,从习明纳传入美国至今,参加习明纳的学生都是经过选择的优秀学生。习明纳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如何在现有本科课程基础上实施习明纳教学?传统习明纳通常是修习本科课程基础上,再参加一个强化研究的习明纳;本科阶段的学习具有基础性,习明纳教学中如何处理知识系统传授与学生自主研究的关系?习明纳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发展,传统模式已显单一甚至呆板,如何更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等等。下面以山西师范大学莳英学院的改革探索为例进行探讨。

1 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

莳英学院(ShiYing Honors College)是山西师大综合研判国内外本科人才培养趋势,回应国家“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计划,聚焦区域人才培养供给侧突出矛盾,着眼推进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成立的一所荣誉学院,专司精英人才培养,同时还承担教学改革实验区职能。

为进一步凸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莳英学院首先设立“未来名师”培养项目,面向全校与中学主要学科领域相对应的师范类专业,每年招收不超过3%的优秀师范生进行强化培养。其主流教学模式是研讨型教学模式,包括习明纳式研讨、对话式研讨、案例型研讨、问题导向研讨等不同研讨实现形式。其中,习明纳研讨型教学模式以“人类文明史”等课程为试点开展相关改革探索。

“人类文明史”是一门通识课程,教学对象来自9个学科,共计34课时,2学分。课程目标是帮助莳英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跨文化理解和文化传承能力,分11个教学单元来完成。教学前师生共同选择了“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作为习明纳研讨主题;1~9单元的教学旨在奠定必要知识基础, 故多采取讲授+研讨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莳英生对习明纳课堂的适应性;第10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整合形成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正确历史观,因此安排了习明纳教学的顶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第11单元的教学,基于“文明交流与对话”课题的学术发表,同步开展未来名师素质综合训练,以“课程论坛”为载体实施习明纳课堂教学。

2 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

“人类文明史”课程团队在教学中,一方面发挥习明纳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诸多优势,一方面针对习明纳的上述局限,开展教改探索。综合其习明纳教学模式应用方面的改革实践,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嵌入课程实施习明纳教学模式。传统习明纳通常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或是其中一节课采用习明纳教学模式。莳英学院根据本科阶段学习特点,将习明纳嵌入课程本身,以课程为平台来实施习明纳,通过习明纳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习明纳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传授与习明纳教学培育阶段,实施的是分解后的片段化习明纳教学,重在培育莳英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质疑精神、团队协作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是专题研讨和习明纳教学高峰体验阶段,基于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整合前期奠定的知识基础,进行课题研讨及论辩,课程教学逐步引向深入;第三阶段是学术发表与习明纳教学成效展示阶段,莳英生以课程论坛为载体,发表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争鸣与答辩,体现习明纳教学综合优势,深度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整合其他模式实施习明纳教学。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别。习明纳教学也同时存在优势与劣势。莳英学院在习明纳教学模式应用中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模式,比如传统讲授型课堂,在实施全人教育中有很多弊端,却也有着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教学效率的经济性等明显优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需要,灵活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形成以习明纳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互补整合的教学形态。教师与学生亦随着教学模式的转换切换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发挥多种教学模式优势,共同服务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适应现代需要适度改造习明纳教学。传统习明纳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在恪守习明纳核心内涵基础上,有必要根据时代要求做出现代调适。鉴于“人类文明史”课程所涉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教学对象来自全校9个学科专业等教学实际,莳英学院在应用中实际形成了三种习明纳课堂教学形式:1~9单元主要采用单人教师主持的小型习明纳教学形式,第10单元采取教师联席授课的中型习明纳教学形式,第11单元则是以课程论坛为平台的具有群体参与特征的大型习明纳课堂。且在多元习明纳教学形式的探索中,特别注意遵循习明纳教学的基本组织原则,如教师联席习明纳课堂中,按照“避免教师越过学生直接对话”的基本原则,将几位联席授课教师分散到各学生小组,以体现习明纳课堂的师生平等关系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理念。

习明纳教学渗透精英综合素质培育。习明纳教学模式贯穿和渗透了多种学术能力的培养,但仍难全面达成未来名师培养目标。人类文明史课程团队充分挖掘习明纳教学与名师培育相关的教育元素,如利用习明纳教学中的小组汇报,课程论坛中的学术发表,课堂提问、互动与答辩等平台,训练莳英生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以课堂汇报提纲、教学综述及课程论文写作为载体,提升莳英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等。未来名师综合素质的持续训练,反过来保证和提高了习明纳课堂的教学质量。

习明纳教学与学业考核双教改探索。考核方式也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的重要方面。学业考核成绩是衡量学习成果的表征形式,但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莳英学院在习明纳教学中同步开展学业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不采用考试方式,而采用“阶段性成果+课程论文+学术发表+学术答辩”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业成绩评估,学业考核本身成为习明纳教学模式结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明纳教学的实施保证了学业考核质量,学业考核方式的创新又促进了习明纳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山西师范大学莳英学院习明纳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基于本科阶段学习特点,紧扣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坚守习明纳核心内涵,努力发挥习明纳教学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诸多优势,同时在突破习明纳教学的局限性、增强习明納教学的现代适应性、探讨习明纳与其他教学活动的整合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研究习明纳教学模式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改革刚刚开始,探索还在继续,实践仍需完善,古老的习明纳教学模式必将在现代精英人才培养中继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林蕙青.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7-11-13(1).

[2]崔丽丽.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发展及影响[D].河北大学,2007.

[3][6]梁如斌.习明纳在美国大学的传入、推广及影响[D].河北大学,2012.

[4]茹宁.剑桥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J].考试研究,2012(4):45-48.

[5]李其龙.习明纳课模式——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20-25.

猜你喜欢

应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