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清流”探析

2018-11-20王佳敏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清流

王佳敏

摘要:“清流”一词本义为清澈的流水,后来在隐喻的作用下,语义不断泛化。随之,其使用语域也有所扩大,表达情感也逐渐丰富。“清流”的流行不仅是语言的隐喻、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会心理有巨大关联。

关键词:清流;语义泛化;语用特征;流行原因

一、引言

近来,网络用语中非常流行“清流”这一词语。随着“清流”一词的风靡,网友仿照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网络用语,如“泥石流”、“寒流”、“暖流”等。这些词都属于旧词新用,它们已然在语境制约下突破了其传统语义用法。本文以“清流”一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语义泛化、语用特征以及流行原因。

二、“清流”的语义泛化

笔者通过查阅《汉语大词典》,发现“清流”有四种释义:第一,清澈的流水;第二,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第三,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第四,比喻政治清明。而“清流”的流行语义,主要是用来形容人事物的新奇、独特。对于它的来源,网上通行的说法主要是:其来自于央视的一篇新闻报道。在里约奥运会,傅园慧晋级决赛后接受央视采访,采访中因其画风突变而圈粉无数,网友评论傅园慧是中国游泳队的一股清流,是奥运健儿清流界的一股泥石流。“清流”自此成了与众不同、特别的代名词。

我们认为,“清流”流行的意义是其原有意义发生语义泛化的结果。刘大为曾指出,“所谓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圍。一般词语的语义演变也有语义泛化的现象,但是只有在流行语中语义泛化表现得特别充分和集中,而且泛化的速度也特别快。”“清流”一词就呈现这样的趋势,随着指谓范围扩大,语义不断泛化。

(1)影片的每一份收入都将用于慈善事业,励志走心佳作是浮躁时代的清流。(人民网,20170515)

(2)中国和国际移民组织的历史性牵手,将为双方的友好务实合作注入强大的清流。(人民日报,20160704)

“清流”可以指特别的人、事、物,一般有比较对象。如例(1)中“清流”指励志走心的影片收入用于慈善这件事,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是特别的,佳作与潜在的烂片相比较。“清流”也可以指有效途径、有效措施,一般用于政治事件的报道。如例(2)中的“清流”是指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一行为,是促进双方合作的有效措施,极大地推动两者的友好发展。“清流”被广泛地用于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报道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娱乐、生活、学术、政治等,可见其接受度。这正是“清流”隐喻性语义泛化的结果,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断扩充词汇的原概念域,使得词汇的原型意义得到引申和扩展,将更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

三、“清流”的语用特征

“清流”一词一经出现就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被频繁地使用。它的使用语域不断泛化和扩展。当前,“清流”的使用语域主要涉及文学、网络、报刊杂志以及日常口语中。“清流”一词,一开始往往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感受。后来在网络的影响和冲击下,报刊杂志中也经常出现“清流”一词,主要是针对某一现象的评价。如:

(3)当今世界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中澳、中新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国际关系注入了一股“清流”,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人民日报,20170321)

随着“清流”一词的广泛使用,传统纸质媒体也卷入其热潮,不仅将其用于日常娱乐性话题中,对于一些较为正式的政治事件报导中,也较多地引用了“清流”一词。此外,我们在新闻标题中也发现了“清流”的使用,如:

(4)为全球治理引入一股清流(解放军报,20170515)

(5)女性,游戏产业的一股清流?(中国妇女报,20170502)

这些都是网页新闻的标题,标题中使用“清流”,不仅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也助于新闻标题博人眼球。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主流媒体的使用传播,“清流”一词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清流”一词所带来的情感也较为丰富。“清流”通过隐喻性语义泛化,可以喻指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语义也较含混,这样一来,它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用其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

(6)而此次银行正规军入场,无疑会对校园贷带来一股清流。(证券日报,20170523)

这里的“清流”指的是人们的一种期盼和期望,希望银行的参与能改变校园贷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7)“小法”(机器人)不但本领过硬,它风趣幽默的互动交流方式,更是服务大厅里的一股“清流”。(人民网,20170608)

这里的“清流”表达了人们的一种赞扬之情,对“小法”的工作效率和交流方式表示高度满意。

四、“清流”的流行原因

(一)语言内部因素

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看,“清流”的产生和流行是语言的隐喻机制、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综合作用的结果。“清流”借助隐喻的修辞赋予了自身其它内涵。语言的类推机制则使“×流”的构词模式有了更强的搭配能力,具备了迅速传播和流行的潜质。就经济原则而言,“清流”仅用两个字既言简意赅地指明了要描述的对象的内涵特征,又体现出了该对象的心理活动,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二)语言外部因素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为“清流”提供了一个极为经济而便捷的传播途径。网络社会的互动方式主要以文字为主,通过赋予文字多样的含义,民众的表达空间被拓宽,更多地体现了真实民意。“清流”就是一个典例。“清流”的出现,适应了年轻人心态和表达的需要,因此在短时间内就被广泛使用,也使得“清流”的义项不断泛化。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清流”能够被官方媒体使用,说明它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求简的心理。它生动形象,新颖有趣,通过“清流”一词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了人们使用语言的心理动因。“清流”一词,不管是带有调侃意味的,还是较为正式的,它的语义都偏向于褒义。“清流”的参照物是“浊流”,而当下社会“浊流”现象较多。网友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扩大了话语权,“清流”的流行,正是网友对当前“浊流”现象过多的回应,即对混乱的网络乃至生活和世界的一种回应。可以说,清流一词代表着人们对社会正能量的呼唤,是极具正面和积极意义的词。显然,我们都需要做清流,以便在浊世中充满满满的正能量。

五、结语

流行语“清流”属于旧词新用,从本义“清澈的流水”隐喻成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政治清明之义,进而又抽象化为一种情感,随着频繁的使用而导致语义的泛化。“清流”的使用语域范围、语义内涵及感情内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本文在梳理“清流”的语义泛化特点和语用特征后,从语言内部自身的隐喻机制、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以及结合当下新媒体的发展、社会心理深入分析了“清流”流行的原因。“清流”的语义泛化和流行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产物。随着“清流”的流行,与之相似的“泥石流”“寒流”“暖流”也随之产生。这些词还会产生怎样的演化与变异,其今后的发展和走向则需要我们持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陈昌来.网络流行语“逆天”的演变与成因[J].当代修辞学,2015 (6).

[2]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 (4).

[3]王霜梅.从修辞到认知--浅析两种不同隐喻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清流
清流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富有地域特色的清流客家三角戏——以供坊村三角戏为例
《中国村落》找寻那股最原始的清流
长河上游清流梦
滁州清流河岸坡植被调查与分析
《清流》剧照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国民党军在红军长征后对清流的“清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