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得意忘象”分析“不求甚解”的审美内涵

2018-11-20靳薇薇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玄学审美观魏晋

靳薇薇

摘要:“不求甚解”已经涉及到言意之间的关系,而且作为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阅读方法与“得意忘象”的不谋而合。魏晋时期出现了“言意之辩”的争论,王弼的“得意忘象”的理论对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陶渊明作为东晋名士不得不会受到此影响,而本文主要分析“不求甚解”与“得意忘象”之间的联系,探讨“不求甚解”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不求甚解;得意忘象;陶渊明

一、“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作为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今之义有较大的差异,古义为不对文章的细枝末节、一字一句进行毫分缕析要求对文章的大意做到心领神会,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今义则演变为贬义对文章浅尝辄止单了解个大概。要了解“不求甚解”的深层含义需要返回原文进行观照,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记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今《成语大辞典》《管锥编》等对于不求甚解的普遍理解是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其大意,从《五柳先生传》原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爱好读书旨在通过读书对文章大意心领神会发现文章的乐趣追求欣欣然之韵味而不做咬文嚼字之功,这里一方面涉及到“言意”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大意通过语言来说明但是了解文章的语言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审美观照,对文学文本的审美观照具体来说采取“不求甚解”的审美性阅读方式,所谓审美性阅读是摒弃世俗功利之心不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阅读实现思维的游戏而阅读,通过阅读与作者心通气和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在这里的“不求甚解”阅读并不是功利的学习而是一种高级趣味的审美休闲活动,采取以阅读来陶冶自己的志趣情操,“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明了陶渊明的阅读不是为了考取功名的功利想法,而是对文章心领神会,通过“不求甚解”达到一种审美境界。

二、“得意忘象”

“不求甚解”含义的早期萌芽在《庄子·外物》中已经有所体现,“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里初步说明了言意之间的关系也是表明文章语言的目的在于表达思想感情言旨意趣,阅读文本后了解文章大意与作者情志相契合那么语言本身的价值已经达到了就可以舍弃语言,但是这里还没有具体到审美观照层面。到魏晋时期哲学家、美学家王弼发挥了“得意而忘言”的理论并结合《周易》中“立象以尽意”的理论提出“得意忘象”,《周易略例·明象》记载:“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这一层面将言意之辩细化,并且涉及到审美观照,首先语言通过构建象来表达意,意是文本的目的所在,语言和象都是表达意的手段,为了得到意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辨证发展阶段,要对言进行否定得到象,再对象进行否定得到意,这个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抛弃而是具有继承创新的否定。其次“得意忘象”的理论作为一个美学命题对当世乃至当今中国的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后世学者对文学文本的把握直接提供了灵感,在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大意或对文章语言深有同感的那一刻,人们往往超越了语言形式和具体的象的束缚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灵魂的洗礼,达到一种“得意而忘言”“得意忘象”的境界。总之,在言意之辩和审美观照两个方面,“不求甚解”是“得意而忘言”“得意忘象”的继承和发展,由理论具象为文学文本的审美性阅读方法,“得意而忘言”“得意忘象”为“不求甚解”提供了超越语言、意象而获得美感的理论基础。

三、历史继承性

另外在历史影响和思想继承性来说,陶渊明也受到庄子与魏晋玄学的影响,在魏晋时期,老庄之学兴盛,在老庄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价值观引导下,魏晋文人向往隐逸之风,寄情于山水归隐于自然,陶渊明在这历史大背景下不得不会受到老庄的影响,而庄子是影响的核心,庄子讲求“心斋”“坐忘”向内追求内心的自由,并且庄子的一生不甘于世俗生活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追求诗意乐活的人生,陶渊明闲适淡雅的性情与庄子一脉相承,他一生无心仕途不追求经世致用之学反而爱好自然田野,在“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愤然辞官离开宦海风波,去追求他心中的“世外桃源”,躬耕垄田,诗词歌赋、饮酒花茶,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度过一生,幼时陶渊明在祖父孟嘉家中熟读先秦古籍,他的“不求甚解”的理论定会受到庄子的“得意而忘言”的影响,重视意在作品中的地位而忽视言的作用。同时代的魏晋玄学也给陶渊明带来不小的影响。魏晋玄学主要以《庄子》《老子》《周易》展开讨论,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新的观点论断,魏晋玄学围绕言意之辩展开激烈的论战,并且对文学产生直接的影响,王弼所代表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观点给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文学作品中应该突出文章的内涵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美,语言要做到了无痕迹寄托抱负,东晋学者陶渊明在此观点之下将求“不求甚解”注重理解文章内容并形成以审美为目的的阅读方法也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錢钟书.管锥编[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3]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玄学审美观魏晋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当代玄学报告之“解压”——YY嘛,谁不会啊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析风水玄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