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滨逊荒岛之外的大世界

2018-11-20张紫辰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笛福荒岛鲁滨逊

张紫辰

1704年,苏格兰船员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海上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斗争之后,被他所在的船“五港同盟”号抛弃在了南太平洋靠近智利的一个小岛上。岛上荒无人烟,塞尔柯克孤身一人,从此,他的全部精力就用来在岛上生存下去,并时刻盼望有路过的船只搭救他。1709年,著名航海家威廉·丹彼尔率领的两艘英国船路过这个小岛,救了塞尔柯克,塞尔柯克在海上当了几年船员之后,回到了老家苏格兰。后来,他把自己5年的冒险经历和岛屿生活写成了一篇短文发表,这篇短文为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发现,1719年,笛福以此为蓝本,写就了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在小说中,英国人鲁滨逊因船只失事而独自登上荒岛,在岛上生活了28年才得以离岛返乡。鲁滨逊在岛上开拓荒野所展现出的勇气、毅力和创造性,成为这部小说最动人之处,然而,小说绝非仅仅描写了荒岛生存,文中诸多线索与细节,都指向了荒岛之外的大世界——鲁滨逊所处的时代,是世界格局重新整合的时代。

一、这个不安的年轻人,为什么总是想出海?

小说的开篇,鲁滨逊自述这一生命运的发端时,曾反反复复提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一心想航海冒险。即使忧心忡忡的父亲反复劝诫,都不能制止年轻人内心的骚动。这个梦想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632年出生的鲁滨逊,生逢英国踏上海外扩张之路——在他出生之前的一个多世纪里,发端于欧洲的环球探险如火如荼,西班牙开辟诸多贸易航线,征服美洲大片土地,建立“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海上,同时主宰欧洲战场,成为大帝国中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然而,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远征英国的过程中败于英国之手;对英国而言,这是称霸海上的一次正式亮相。

接下来,17世纪上半叶,也就是鲁滨逊出生的年代,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成为英国在海上的重要对手。1652年到1674年,英荷进行了三次战争,荷兰由此败落,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年轻的鲁滨逊梦想出海的年代,恰逢英荷战争期间,野心勃勃的英国渴望从荷兰手中夺取海权和贸易权,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乃至全球,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因此诞生。在这个背景之下,英国人鲁滨逊的航海冲动,与其说是一个人命运深处的喧哗与骚动,不如说是大时代给予一个渺小个体的精神烙印。

二、海盗的俘虏为什么要送往皇宫?

在登上荒岛之前,鲁滨逊所在的船只有一次被北非摩尔人海盗打劫的经历,这次劫掠过后,船上的其他俘虏都被送往皇宫,但鲁滨逊被船长留下,做了船长的仆人。按常规逻辑,海盗行为属于私掠,与国家行为和军事行为无关,不应与皇宫有任何关联,然而这个情节却反映了在当时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制度:各国为海盗颁发“私掠许可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海上航行着满载各种货物和黄金的船,这个时期也是各国在海上和新大陆划分势力的年代,利益竞争和殖民野心使海盗式的劫掠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英国为了瓜分西班牙的海上利益,首先为英国海盗颁发了“私掠许可证”,这可以使英国在不增加军事预算的情况下,凭空诞生一只能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此后各国纷纷采取这种做法,持有许可证的海盗就成为“皇家海盗”。

鲁滨逊的现实原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流落荒岛时,被威廉·丹彼尔率领的英国船搭救,这个威廉·丹彼尔,既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发现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皇家海盗。

直到1856年,“私掠许可证”才结束了它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海军力量不足,正是依靠私掠来加强自己的海上力量的,只不过美国的海盗并非“皇家海盜”,而是与政府相关联。

三、“食人生番”与西班牙人的登场

鲁滨逊在荒岛上目睹了一次船只失事事件,以为无人生还,后来才从“星期五”的父亲口中得知,当时船上有十几个白人(实际上是西班牙人)驾小艇逃生,逃到了对岸“大陆”上,与“星期五”的部族一起生活,只是由于生产生活资料严重不足,快要活不下去了。

在这段情节里,有几个有意思的话题:“星期五”所在的杀吃俘虏的部族,是什么部族?为什么西班牙人出现在这里?“食人部族”和西班牙人是怎样相处的?

在现实中,船员塞尔柯克流落的荒岛,在南太平洋靠近智利的海上,这个岛由于塞尔柯克与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关系而名声大噪,如今已经更名为“鲁滨逊·克鲁索岛”;但作者笛福在小说中更改了小岛的位置,鲁滨逊所在的荒岛不在南太平洋,而是在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东部群岛附近。

作者笛福把岛屿设置在这里,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与南太平洋的岛屿相比,加勒比海附近的荒岛在历史格局中理应是更容易发生故事的地点。这个位置毗邻从欧洲到美洲的诸多航线,又与海盗丛生的加勒比海相连,更是殖民者与原住民接触的一线。

在历史上,生活在这个海域的原住民是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人们对他们了解极少,只笼统地把他们称为“加勒比人”。在小说中,“星期五”所在的部族有一个传统:在战斗结束后,把俘虏的敌人带到荒岛上,一边狂欢一边吃掉敌人。鲁滨逊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吃人”是区分文明与野蛮的重大分野,并在收留“星期五”之后扭转了这个男孩的吃俘虏习惯。

笛福是小说家不是人类学家,他既没有实地考察的经验,也不必事事严格按照现实来描述,所以,加勒比人是不是真的吃俘虏,是没有证据的,但这类故事的流传,多依赖于水手沿途的经历,因此,吃俘虏的习俗应是在某些地方存在的。小说中,原住民在战斗中用木刀而不是金属刀具,说明他们还没有进入铁器社会,不具备冶炼技能;当西班牙落难者来到他们的领地时,他们也慷慨接受了这些毫无战斗力的外来者,与他们分享生活资料,这与当时原住民的习俗与反应是一致的。

然而,对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来说,西班牙人带着武器和殖民的雄心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美洲人无法免疫的流行病。西班牙人几乎摧毁了美洲的阿兹特克、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并且对美洲大片土地宣布主权。很难说这是“文明世界”的胜利,还是“文明”带来的黑暗。

四、在荒岛上,金钱还有用吗?

有两回,鲁滨逊从失事的船上拿回一些金币银币,实在无用,就扔在一边,多年都没有动过。他在岛上辛勤劳作时,偶尔感慨,钱真是无用啊,自己的双手、头脑和对上帝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这话说得很对,但假如读者认为这是在宣扬“金钱无用”,就是产生了误解。

当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时,他无法与任何人进行商品交换,作为交换媒介的钱币自然毫无用处。他一个人在岛上开辟田地、豢养牲畜,使这个岛具备了生存条件,对后来上岛的人而言,鲁滨逊的劳动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鲁滨逊从而有了号令众人的身份。从表面上来看,岛屿上的这个简单的权力结构与金钱无关,但这种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在真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货币在其中的意义非同小可。

在逃离岛屿的过程中,鲁滨逊有了指挥众人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他被拥护自己的人诈称为“总督”,以威慑那些仍未臣服的敌人。“总督”是殖民时期的一个特殊身份,以英国总督为例,其职责是代表英王在殖民地行使元首职权。在他回到英国后,又曾返回小岛,他是作为游客回去观光、寻找记忆了吗?并非如此,这次重返,他依赖自己先前的劳动成果,在岛上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即:岛主。

这是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宣布为个人私产的一个过程。

以上只是鲁滨逊的个人行为,事实上,在海外殖民过程中,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对海外领土宣布主权也有一个过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仅仅4年之后的1496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便颁布特许状,允许约翰·卡伯特去探索和发现被异教徒占领的土地,并宣布对其拥有主权;1497年,卡伯特到达北美,并宣布北美领土是英王的财产。但这仅仅是英国的逻辑,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来说,两国曾经签订过瓜分世界的协议,协议认定,欧洲以外的所有领土都只能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分野则由一个固定的“世界线”来决定,仅仅由于北美缺乏黄金,才没有进入西葡二国的瓜分视野。但各国的殖民法则,已然成为后来爆发殖民地战争的基础。

以此来看,鲁滨逊的荒岛从来没有与世隔绝,它只是一扇小小的窗,以此可以窥见窗外大世界和大时代的风雨飘摇。

猜你喜欢

笛福荒岛鲁滨逊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荒岛求生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叮叮猴荒岛历险记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论笛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