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哗与骚动》的怀旧主义思想的相关分析

2018-11-20耿维峰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怀旧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耿维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喧哗与骚动》一书的具体研究来反应出,作者威廉·福克纳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怀旧主义思想进行具体阐述。福克纳的小说中主要是对于当代苦难社会的真实映射,通过对现代工业文明建设的态度与实际情感寄托,来带领读者进入人文精神思想的境界中,因而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怀旧主义思想。

关键词:福克纳;工业文明;缺失;怀旧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部巨著。由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变现丰满,塑造生动,与此同时情节紧凑,引人入胜。通篇文笔犀利,结构简洁清晰,是近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名作。小说主要反映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当时工业文明发展下的社会黑暗。因此此篇长篇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意义以及现实研究价值,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与膜拜。不仅是评论家以及学者对于这本小说具有极高的评价,福克纳本人对此的评价也较高,其称这部小说是“孩子”,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对于福克纳本人来说的重要性。

一、福克纳的创作背景

福克纳在逐渐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发展出一种自身独特的文体与文风,因此在文学界素有南方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美誉。福克纳出生于一个南方家庭,由于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使得他能够以当时的牛津小镇作为创作的主要方式与途径,同时牛津小镇的人和事也给福克纳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他笔下的人物角色大多是具有原型的,同时这些原型也大多是生活于福克纳周围的人,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姐妹等都能够在他的笔下找到与真人的相似之处。而福克纳也是将自身对于美国南方在当时的发展历史时期的理解与阐述放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进行描述。因此,随着其作品的不断开展,我们能够在其作品中发现有南方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对于家族兴衰历史的一种独特解读,因此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隐含的一种怀旧之情,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就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彻底的毁灭感。

《喧哗与骚动》并不是福克纳的第一本小说,但是确实第一本取得如此成就的小说。在文学构思上《喧哗与骚动》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构思完整且结构精巧的小说,因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建设,小说中的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使得福克纳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家中的重要地位。在《Sanctuary》中,福克纳想要通过奇思妙想来构造一些引人入胜的异闻,却引起了文学界的反感,进而使得评论界对他的作品颇有微词。而直到1946年,马尔科姆·考利在作品中对福克纳的小说进行评论与介绍,才使得福克纳重新回到了文学界的视野之中。其中福克纳以牛津小镇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以各种人物角色为原型的人物缩影,以及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都收到了文学界的关注,使得在几年之后,福克纳便凭借自身文学作品中的深意以及文学价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主要是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南方家族的兴衰,因此随着对福克纳作品的不断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具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虽然他们身怀梦想来到异地,不断工作实现生活的真谛。但是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的衰败的命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剥削与掠夺,以及对印第安黑人的无情鞭挞都是架设在他们人生中的诅咒。随着一个一个相似故事的起落,可以清晰地看出,福克纳所关心的不仅仅是美国南方,而是整个人类的出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精神衰落、爱的缺失,是福克纳作品所要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喧哗与骚动》人物分析

《喧哗与骚动》主要是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兴衰的历史。康普生自身没有人生理想,因此其生活处于迷茫的状态,因此整日在酒精之中謀求一丝精神的乐园。康普生夫人是一个更加悲剧的存在,由于其被剥夺了贵族身份,因此就整日生活在怨念之中,使得自身失去了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四个孩子的命运也似乎是为了照应父母一般,生活较为凄凉与困苦,命运多舛。

《喧哗与骚动》描述的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衰落,是过去理想化的生活与冷酷无情现实的对照。这部小说中,充斥着一种怀旧的情感,这一点可以从昆丁的身上来具体表现出来。在受到生活的压迫与剥削后,昆丁总是不断回忆起自身童年时期的快乐时光,浪漫、天真以及宁静的生活使得昆丁陷入回忆中不愿醒来。对于当前这种了无生趣的生活意义他无法接受。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表象越加强烈,昆丁的自杀就是对这种生活的否认,同时也是可以看做是他对生活的剧烈反抗。从另一个思想角度来进行描述,就是昆丁的价值体系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念,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人是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却被生活无情鞭挞,因此昆丁的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福克纳自身的理想概念。小说以班杰的叙述开始,这并不是随意安排,因为他对爱的缺失感受最深。班杰的生存依赖爱,他知道谁最爱他。当凯迪离家之后,他感受到了爱的缺失,班杰的遭遇,使得小说从一开始就渲染爱的缺失这一主题。而杰森的故事则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罪恶。小说用一种尖锐的方式表现了战前社会和现在社会的对比,这是理性主义挑战那个毫无生气、缺少爱的社会的胜利。

三、福克纳的人文主义情怀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其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叙述来揭示奴隶主的恶性,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奴隶制的罪恶之处。他的文字在揭示现实的黑暗之外,还会对美好生活提出一种眷恋之感。通过生活的积累,他看到了工业文明兴起之下国家的各种变化,虽然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家带来了持久的生产力以及建设力的提升,但是实际发展的过程却是对人的一种剥削与压榨的过程。工业文明的发展给南方的生态园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南方人民迫于无奈的生活于资本主义的压榨之下,和睦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取之而来的是丧失的人性以及生产力、制造力的机器。因而又不由自主地转而求助旧的生活方式,但马上又记起历史的负罪感而感到惶恐。

福克納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对南方社会进行描述,通过现实生活的映射,来进行文字世界的构建,在他的文字世界中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同时还有对美好社会的营造,进而能够在当时那种喧嚣的社会环境下给人们带来一方净土。福克纳曾经说过:“我拒绝人类的末日”。他主要想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对人类现状的一种感叹,同时还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与深化研究,进而使得人类最终走向都是以关怀情感为主要方式。福克纳是一位关注人类疾苦、关注基层人民命运的作家,他不像是其他作家,“坐在天堂,来营造一片净土”。福克纳的文字是在社会黑暗中,给人民带来光明。尽最大努力去关怀人民,鼓励人民战胜苦难与挫折,同时使得人们的未来向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就是福克纳的主要目标,因此可以说福克纳的文学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学。

四、略论《喧哗与骚动》的问题语言表达

(一)诗性语言,表达复杂的心情

在语言表达方面,《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大量的诗性语言。这些诗性语言的使用,也给整部作品带来了一丝压抑之下的欢愉。同时,在诗性语言的烘托下,使得文章中的悲伤气氛以及复杂心情能够被很好的进行烘托,进而推进作品的情节叙述以及结构的紧密型。在《喧哗与骚动》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得到了体现。小说中的这个家庭,让人感觉不到温馨的气氛,尤其是病恹恹的怨天尤人的母亲,看不出她对四个孩子一丁点儿的关心和爱。次子杰生是一个冷血动物,他当着黑奴小孩的面将巡回乐团演出的门票扔进壁炉烧坏,也不肯送给这个对演出十分向往的可怜巴巴的孩子。这些人物的特点与诗性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真实地表达了复杂的心情。

(二)回忆性语言,表达怀旧主义思想

《喧哗与骚动》在语言表达方面颠覆了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模式,采用回忆性的语言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无限忧伤。小说构思巧妙,结构奇特。凯蒂实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处理方式,通过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与回忆,塑造出了更为饱满和立体的人物形象。杰生顺应潮流,完全抛弃了贵族价值体系,却同时丧失了人性,那种资产者的实利主义和市侩精神,残忍、自私得令人发指。凯蒂曾经天真活泼,充满活力,然而后来失足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骨肉相残,更是破坏了南方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传统。在福克纳笔下,老南方已经彻底解体,新南方却又异化充斥,在绝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乐观的劳动者迪尔西,体现出人性复活的人道主义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正是这些回忆性语言的运用,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明确,除了更多的回忆之外,呈现在眼前的则是绝望与哀伤,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这样地无法自己主宰,而任由社会大环境左右直至消亡。

五、结束语

《喧哗与骚动》更多的是从一个家族的命运发展,以及其中不同人物自身的性格以及实际生活的写照,来为我们揭示一个充满喧哗与骚动大环境之下的家族的发展与兴衰。更多内容是,即使每个人有自身不同的追求,有自己不同的思想,也有自己不同的固执与偏执,但是由于命运使然,也不得不向着命运低头的一种无奈。整部小说的感情基调都是一种比较悲伤的环境,通过其中语言描写的实际与现实感,来烘托起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怀旧情怀与人文主义思想,这使得作品的艺术魅力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杰伊·帕里尼.福克纳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黎明.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的人物和语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1).

[4]孔耕蕻.《喧哗与骚动》、《高老头》叙事艺术异同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1 (02).

[5]周道凤.解析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 (01).

[6]杨如月.《喧哗与骚动》的多视角叙述[J].世界文学评论,2011 (02).

[7]马永红,杨亚涛.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J].作家,2011 (02).

猜你喜欢

怀旧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