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血”之崩:谁来监管狂奔的独角兽

2018-11-20刘婷婷

民主与法制 2018年43期
关键词:霍姆斯独角兽硅谷

刘婷婷

2018年9月,美国风险投资史上最为壮观的溃败落下帷幕:经过三年的百般挣扎,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正式宣布解散,预估500万美元的剩余资金,会在未来几个月内,返还给无担保债权人。作为最高估值曾达到90亿美元的硅谷独角兽,Theranos此次解散,也意味着诸多知名投资者的真金白银竹篮打水一场空,总计损失近10亿美元。以一个励志故事起家,以一场荒诞骗局结束,明星创业公司楼起楼塌的传奇经历,值得后来者思索。

神兵天降的独角兽

在投资领域,10亿美元以上估值、创办时间相对较短、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通常被称为“独角兽”。作为神话故事里的独角兽,是美好、神秘而又虚幻的存在,伊丽莎白·霍姆斯与她创办的Theranos公司,也正是如此。

霍姆斯给出的创业故事,美好到令人难以置信。这位金发美女出生于1984年的美国华盛顿特区,家境优渥,父母均在国家机关任职,曾曾祖父在医学方面颇有成就。霍姆斯自称天资聪颖,9岁就读完了长篇巨著《白鲸》,之后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早早立下志愿,想“在人生中,发现一个全人类从没有想过可以办到的事情”。

年轻的霍姆斯人生经历令人称羡,她大胆、创新、野心勃勃,高中时期就曾向中国大学推销过C++编译器。高中毕业后,霍姆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大一暑假,她获得了新加坡基因研究院的实习机会,当时正值SARS病毒肆虐,她在该机构进行一项从血液中监测SARS病毒的研究,这似乎是她步入血检领域的开始。回到校园后,她申请了一项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的医疗设备的专利。

随后在2003年秋季,当时年仅19岁的霍姆斯决定辍学创业,用父母为她攒下的大学学费创办一家名为“实时治疗”的公司,后来改名为Theranos,意即Therapy(治疗)和Diagnosis(诊断)的合成。

Theranos公司自诞生起,目标就是颠覆传统的血液检测法,因为霍姆斯从小就害怕针头。试想,谁又不曾去过医院,排长队忍受针刺的疼痛,眼睁睁被抽出一管又一管的血,然后经历漫长的等待,只为了拿到那检测结果和高得令人咋舌的医疗账单呢?而霍姆斯宣称,有了自己的新技术,受测者不再需要前往医院,只需在附近合作药房点,采指尖上几滴血液,4个小时就能得到240多项检测结果,费用便宜。

霍姆斯的公司一炮而红,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人。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报业大亨默多克、美国多位前国务卿等硅谷和政界大佬,纷纷前来慷慨解囊。公司还组建了阵容豪华的董事会团队,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乔治·舒尔茨,前佐治亚州参议员、军事委员会主席山·姆纳恩,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J·佩里等纷纷加盟。

但是与此同时,独角兽又是神秘的,似乎没有人真正了解Theranos到底在做什么,因为霍姆斯始终对其产品和技术遮遮掩掩。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采取高压的保密政策,不同部门的钥匙卡是分开的,员工不得与其他部门的同事讨论自己的工作,擅自与媒体通气者更是被威胁以“采取必要法律手段”。

尽管不少批评的声音认为,这种做法无法让工程师和化学家组成团队联合攻关,阻碍技术进步。但霍姆斯却声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守商业秘密,并始终坚持严控公司内外的信息流通。

就这样,Theranos在十年间爆发式发展。到2014年,该公司估值超过90亿美元,雇员超过500名,并且获得在全美所有州运营的执照。刚满30岁的霍姆斯,则登陆福布斯全球400位最年轻女富翁行列。

随即,她入选《时代》杂志“2015年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净资产最高达45亿美元。此时的霍姆斯身穿经典的黑色高领毛衣,举手投足满满魅力,以“女版乔布斯”的称号游走电视台、网络与各大财经杂志封面,一时间风光无两。

然而,这从天而降的美好而神秘的一切,最终归于虚幻。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和该公司前总裁拉梅什·巴万尼,因对检测设备精度的不实宣传遭到刑事指控。

硅谷最大的泡沫破裂

《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罗在这个光彩夺目的气泡上,戳了最有影响力的一针。

卡雷罗曾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015年10月,他发表了名为“热门创业公司Theranos血液检测技术面临困难”的调查文章,引起巨大轰动。

多年做医疗记者的经验,帮助卡雷罗发现了独角兽背后的秘密。他认为,这家公司不像是专业做医疗的,公司高管们包括霍姆斯本人,专业出身都不是医学。公司董事会政星璀璨、高官云集,但同样都不具备卫生保健方面的背景,看起来“更适合为美国是否要入侵伊拉克做决定,而不是监管一个血液测试中心”。

更何况,霍姆斯在解释公司的技术原理时,总是含含糊糊。在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她介绍说:“化学反应发生,并相互作用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翻译转化’成结果,这个结果,会由有资质的实验室人员浏览。”针对诸多疑点,卡雷罗展开调查。

卡雷罗采访了大量公司前员工,比照了Theranos与专业医疗机构的血检结果,指出“明星”创业公司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受采访的一位高级雇员还表示,Theranos的检测器,在2014年12月,仅进行了15项血液测验,与公司宣称的能进行240项检测的说法差距巨大。卡雷罗甚至还爆出,公司大量的测验,实际上都是用购买西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来进行。

墙倒众人推,被《华尔街日报》曝光后,Theranos血检公司踏上了长达三年的溃败之旅。2015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Theranos公司停止绝大部分刺手指取血检验项目,仅允许保留其中一项。

201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公司介入调查。2018年3月,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Theranos公司存在欺诈投资者行为。证券交易委员会以虚假宣传获取投资者7亿美元投资的名义,向霍姆斯和Theranos发起诉讼。

不久后,霍姆斯及其公司同意和解。根据协议,霍姆斯需要支付50万美元罚款,返回其持有的1890万股剩余股份,放弃对公司的多数投票控制权,并在未来十年内不能担任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董事。

紧接着,2018年6月,来自美国司法部的新闻稿显示,联邦检察官对已卸任的霍姆斯及前二号高管提出刑事指控,指称他们骗取投资者数亿美元,还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欺诈。

一时间,Theranos从估值90亿美元变为8亿美元,其中还包括了7.24亿美元的融资。身家45亿美元的女神跌下圣坛,她手里的股权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为她持有的股票是普通股,只有在兑付了优先股的价值之后才能兑现。因此,即便Theranos被清算,霍姆斯也拿不到一分钱。

为了减少现金流动以及避免在近几个月内申请破产,陷入困境的Theranos公司裁减了大批员工,人数从巅峰时期的800多人减少到二十几人。然而只在短短的几个月后,Theranos终于官方宣布停止运营,独角神兽带着她的传奇故事,化为了一场幻影。

假神兽为何能够崛起

假神兽为何能在硅谷畅行十几年,背后的原因引人注意、发人深省。

2018年5月,那位一手将女神拉下圣坛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卡雷罗,将自己的调查出版成书《坏血:硅谷初创公司的秘密与谎言》,完整揭示了这场骗局的内幕。

卡雷罗认为,硅谷自大浮夸的不良风气,是这个弥天骗局产生的土壤。硅谷作为高科技创业的圣地,其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对“创新”的无比崇拜和热切追求。谷歌、Facebook、Uber、Airbnb……一只只独角兽,正是带着这种崇拜和追求,从一份份不起眼的商业计划书,成长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庞然大物。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吸引人,书写过无数传奇的硅谷,也容易制造出骗局。毫无疑问,霍姆斯极为熟悉并且充分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情感。她从一个励志的故事开始,给出一个华丽酷炫的概念,紧接着创造话题、自我造势、媒体曝光、大咖背书,引导人们误以为她也在书写同样的“创新”传奇。

自大浮躁的创新创业氛围里,年轻有为的学霸、雄心勃勃的梦想、名校辍学、颠覆传统、改变世界的高科技……这些抓人眼球的包装,甚至比公司产品和项目运营更受投资人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往往眼高手低,浮躁浮夸的口号越跑越远,技术根基弱、产品跟不上,最后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弥补。

就拿Theranos来说,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采取严格的保密政策,从产品、技术到项目运营,统统对外界讳莫如深。但是事实证明,即便对公司正在做什么毫不知情,各路投资人的热情也丝毫不会减损,他们把钱投给的是“创新改变世界”的热情和梦想。

一般来说,高科技和大众认知较少的行业,因为专业性强,所以很难准确判断其发展和价值,在骗子经过一系列专业词汇的伪装后,监管者或投资人更有可能会掉入陷阱。

《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罗有关 Theranos 的书籍封面

例如,霍姆斯就曾把自己的产品巧妙地定义成“实验室阶段的特殊方法检测”、而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成熟商业测试,以便逃避监管,因为直至2014年7月,监督局才发布了监管此类检测的框架指南草案。

另一方面,监管上的宽松,也可能是有意的政策选择。因为通常认为,宽松自由的环境才有利于创新。在此之前,美国硅谷作为互联网创新的典范,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法律监管松绑。对自由言论的鼓励、较低的隐私保护以及合理的网络版权制度,使得互联网平台免于承担过重的责任,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并加速了其进程。

今天,硅谷依然拥有较为自由的投资环境。作为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拓者,这里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入硅谷,创业者能够挑选让谁来投资他们,并且拒绝那些做太多尽职调查的投资者。

泰勒·舒尔茨是最早向监管机构检举 Theranos,并向《华尔街日报》提供线索的“告密者”

卡雷罗也指出,如今硅谷的生态系统是,私营公司无需履行与上市公司相同的义务,无需公布季度财务报告、披露项目或公司内部运作情况。其结果就是,事情出差错和人们走捷径的风险会变得更大。

在创新与监管间平衡

作为爆发式成长的代表,“独角兽”企业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在引领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几乎都把国内的独角兽企业,视为经济领域的宠儿。

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由宽松的生态环境。涌现多家独角兽企业的国家或区域,往往也拥有比较明显的政策优势。根据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2014年,美国有42家新独角兽,2015年有43家。2017年,全球53家新晋独角兽中,有33家来自美国。中国的巨头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京东,即投资界所谓的BATJ,也都选择在美国上市融资。

2018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股“独角兽”热,几家“独角兽”企业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过会,就引爆市场。有业内人士透露,多家“独角兽”企业近日展开新一轮融资,不少企业估值至少比去年同期翻一倍。资本蜂拥抢食“独角兽”企业,有些出资方直接点名非“独角兽”不投。

得益于较好的经济形势,多年来中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科技创新独角兽。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相关定义,筛选出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10亿美元(70亿元人民币)的优秀企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根据胡润研究院的研究,中国2017年有120家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政策如何助力监管是关键问题。

2018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6月6日证监会一连发了9个文件,为创新企业在A股融资铺路。一系列新政的发布,不仅为优秀创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也将今年以来持续升温的“独角兽”热推升到了新高度。

市场猜测,“独角兽”企业上市政策的倾斜,是国家支持创业创新、“脱虚向实”政策在资本市场的最新体现,将逐步演进为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常态化,有助于加速催化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实施。

可是,Theranos的崩塌也提示我们,在热情拥抱独角兽的同时,也要怀有足够的警惕。毕竟,对于科技创业公司估值过高、行业前景模糊、抗风险能力弱、上市只为圈钱等忧虑和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没有外部有效监管,片面强调创业创新,也可能会扭曲市场,累积并放大风险。

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Theranos案件发生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对这些私营公司进行更多监管。既然存在能够买到这些独角兽公司股份的市场,既然这些独角兽的股份在进行交易,这个不够透明的市场,就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

与此同时,司法部对霍姆斯与Theranos公司提出的犯罪指控,也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基于美国判例法国家的法治土壤,这预示着在硅谷的生态系统中,不正当行为是要承担后果的,甚至会招来法律最为严厉的制裁。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科技的进益并不代表法治的过时。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的教训,不仅是明星创业者霍姆斯的教训,也给中外监管机构、科技公司和创新达人上了深刻的一课。

猜你喜欢

霍姆斯独角兽硅谷
无意的剽窃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遇见独角兽
蛋糕上的辞职信
认不出了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