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落花生》《野草》两种英译版本

2018-11-19孙滢函李端奇

现代交际 2018年20期
关键词:落花生野草

孙滢函 李端奇

摘要:文学翻译是翻译活动中最使人向往、最艰巨、最具争议性的任务,是综合层级的翻译审美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不仅需要准确达意,还需要恰当传情。本文重点对比张培基与刘士聪对同一篇文章的版本翻译的不同之处,并用散文翻译原则、翻译美学中的基本美学理论分析词语美、句子美。

关键词:《落花生》 《野草》 翻译美学 散文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76-0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展现源语文化的过程,也是譯者的再创造过程。通过《一个乐于汉英翻译的人——记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士聪老师》《张培基教授译苑耕耘录》,使我们从其生活与教学去了解他们。

翻译就是译者对源语内在的理解到外部语言的表现形式成功再塑造,展现源语文本的美学理念。朱光潜的文艺美学思想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艺术与个人情感的关系。(杨文光,2008:4-5)。毛荣贵在《翻译美学》中对美学定义作了更加明确的解释。(毛荣贵,2005:7)在《翻译美学导论》中,刘宓庆建设性地提出了审美过程的几大步骤。(刘宓庆,2012:183)翻译美学不仅反映在语言、词汇、句法层面,还反映在形象、象征以及风格特点上。(刘宓庆,2012:184)

一、两位著名翻译大家的比较

(一)两位翻译大家的比较

翻译并非易事,朱生豪不顾辛劳,将翻译莎翁之作作为毕生追求。(曹树钧,2013:7)译者应有专业的语言技能,精通源语与目标语,对语言有着深入的了解,文学艺术欣赏能力超群。

张为人谦虚,勤奋,有责任心,治学严谨。(喻云根,2011:64-65)张在国外学有所成后便投身新中国,致力将中国文学展现给全世界。(朱曼华,1996:35-37)自1980年以来,其《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超过100万册。

另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是刘世聪,他思想开明、谦虚、温和(马会娟,2000:77-79),致力于翻译教学。刘钟爱于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展现其美。他的《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对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二)两位翻译大家的翻译作品比较

(1)《落花生》。当时台湾被日军侵占,父亲教导他的孩子们要拥有像花生般的质朴踏实品质。许地山的作品停留在做人层面,而翻译家也旨在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美好的品质。如散文翻译特点所言,质朴的风格要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使译作中也能感受其质朴的风格。

(2)《野草》。夏衍、两位翻译家都出生同一时代,时值抗日战争,他希望激励人们像野草般搏击困难。译作都未流于源语表层所表现的意思,他们对全文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熟知野草的自然禀性,以流利自然的手法传达出审美质感。

二、从翻译美学角度分析两位翻译大家的作品

(一)用词方面看翻译之美

翻译美学将注意力放到如何使用多样的艺术以及审美表现手法,运用翻译美学心理在源语以及目标语中分析以及充分展现美学,译者如何理解、接受、欣赏目标语以及如何让目标语读者感受到翻译之美。

张在“peanuts”前加“tiny little”,“apples, peaches,pomegranates”前加“nice-looking”。这样的描述更生动,能感受到美,并非Belloc所说的“添枝加叶”。当我们翻译“青山绿水”时,通常会想到“green mountains and blue rivers”,而张译为“sapphire mountains and emerald rivers”,使用大词展现出了碧水青山之美。美学转型就是“移情”,即译者应尽其所能表现审美客体理念、情感以及美,源语文本以及目标语文本才能达到审美平衡。翻译的第一目标为对忠实于源语,第二则为升华文章,展现其美。(杨翠,2014:12)

左列为张培基所译,右列为刘世聪所译。

(1)大词之美《落花生》(张培基,2007:10-14;刘世聪,2010:116-120):

(2)表达之美《野草》:

散文翻译原则之一则为选择贴切合适的词语,词的选择与运用必须与源语文本一致,选择的词必须基于源语文本。张擅长于生动、长词,而刘选用较简单的词。在《落花生》中,他们都注意到了词的正式程度,都使用“father”而不是“dad”来凸显父亲的形象。另外,翻译“半亩隙地”,都将其翻译成“half a mu of vacant lands.”。“亩”是中文特有的量词,这样的翻译使外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翻译是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紧密相连。(谭载喜,2009:220)

(3)四字词之美《野草》:

散文翻译需要反映其特点;保持整体的流畅,译语应尽可能与源语风格一致,这是散文翻译的前提;源语致力于展现野草不惧搏击困难,如何翻译出四字词韵律之美也是对译者的挑战。

(二)句子层面看翻译之美

(1)《落花生》。译者不能字对字、句对句翻译。Belloc建议译者应把整部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部分;下面的版本中译者都考虑到传达整体效果,注意把握整体节奏。(Bassett,2010:116)

排比为句子增加平衡和韵律,显然张译本在排比手法的运用上要优于刘译本。

以《野草》为例:

译者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者的风格与手法应和原作属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Bassett,2010:67)交际翻译要求译者应使目标语读者读译本如同源语读者读源语的效果。(Newmark,2001:39)两人作品都达到了该效果。

(2)长句兼短句,表达地道又自然。

(3)非人称主语句。

相较之言,张译本的非人称主语句更符合英语思维。中国人常以人称做主语,而英语常以物做主语,更体现逻辑思维。

四、结语

该文主要从散文翻译原则与翻译美学方面比较两位翻译家、作品。散文翻译旨在展现美,使感受到两种语言在转化中产生的美。

参考文献:

[1]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劉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4]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

[5]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杨翠.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流逝》的审美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4.

[8]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J].上海翻译,2011(2):64- 65.

[9]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朱曼华.张培基教授译苑耕耘录[J].中国翻译,1996(6):35-37.

Analyse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Peanuts and Wild Grass ——from th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SUN Yinghan LI Duanqi

Abstract:literary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desired,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task.It is an aesthetic and artistic creation on a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ranslation.Literary translation not only needs to express the main idea in an accurate way, but also requires presenting its emotion.this thesis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same article from two famous translators on the beauty of lexical and semantic level, us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nd the principles of prose translation.

Key words: peanuts; wild gras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prose translation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落花生野草
留守
一束野草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有道和谷歌翻译关于散文《落花生》的翻译结果分析
《落花生》与《丑石》的主题与技巧比较研究
《落花生》译文对比赏析
爱的突变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