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贵州文化自信建设的有利基础

2018-11-19罗成华龙芳

现代交际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贵州基础

罗成华 龙芳

摘要:进入新时代,贵州文化自信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文化功底与实践功底,即贵州文化资源厚重多彩与贵州文化自信建设成效显著两方面探讨新时代贵州文化自信建设的有利基础,以期为贵州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和促进贵州文化事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时代 贵州 文化自信 基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6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并以王阳明悟道为例肯定了贵州增强文化自信很有优势。贵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但资源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有其独特的有利基础。

一、贵州文化资源厚重多彩

从旧石器新石器灿烂的史前文明,到夜郎古国的雄踞一方,再到明清之际贵州人才的联袂而出,无不体现了贵州文化资源的厚重。从18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到以绿色为底蕴的生态文化,再到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无不展示了贵州文化资源的多彩。厚重多彩的文化资源是贵州文化自信的文化功底,主要包括有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三线文化、山地文化、夜郎文化、军傩文化等文化资源。限于篇幅,现主要介绍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阳明文化三方面的文化资源。

(1)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以来,贵州就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区域,有18个世居民族,其中17个世居少数民族。贵州是四大族系的交会地带,千百年来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贵州民族节日众多,每年的民族节日超过1000多个,如苗族的苗年、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水族的端节、卯节,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等,这些节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贵州民族艺术丰富多彩,如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各种妇女的蜡染工艺、挑花刺绣工艺、银饰制作工艺等,无不显示了少数民族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能。贵州民族歌舞丰富多样,如苗族飞歌、古歌、酒歌、木鼓舞,侗族大歌、踩堂歌,布依族山歌、铜鼓舞,水族山歌、斗牛舞,土家族山歌、摆手舞等无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贵州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方面同样具有特色和内涵。这些与民族节日、民族艺术、民族歌舞都是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宝库中的经典。②

(2)红色文化资源典型。红色是多彩贵州最鲜亮的“底色”。以参加中共“一大”13个代表之一的邓恩铭烈士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长征文化,充分展现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典型性。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品位高和典型性等特点。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主体部分的重要革命遗址贵州省约有2000余处。据统计,“在1919年到各地解放前形成的1465处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共26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地共76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共62处、烈士墓共208处、纪念设施共160处。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旧址、遵义红花岗烈士陵园、遵义娄山关战斗遗址、湄潭九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安顺王若飞故居、晴隆24道拐、贞丰滇桂黔革命根据地遗址、毕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毕节夏曦烈士纪念碑、瓮安猴场会议会址、独山黔南事变纪念馆、独山深河桥战斗遗址、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黎平会议旧址、镇远日军战俘营、铜仁周逸群故居、印江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等。”③目前,贵州已被认定的国家级红色文化资源有14处,省级红色文化资源有22处,形成了以遵义为中心,辐射贵阳、安顺、毕节、黔南、铜仁等市(州)的分布网,呈现总体分散、相对集中的特点。④

(3)阳明文化厚重。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被谪贬到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这段时期王阳明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形成的“原点”。同时,王阳明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培養了一批黔中弟子,这些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形成了贵州阳明文化圈。贵州阳明文化圈的阳明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王阳明在贵州的三年里曾到过的19个县市,和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讲学、游访、吟咏的书院、祠庙、亭阁、洞穴等地方。在贵州有众多的阳明遗迹,如修文的龙岗山的阳明洞、贵阳的文明书院、黔东南玉屏的玉屏山等;有发达的书院文化,建有20余所书院,如贵阳的正学书院、清平的学孔书院、思南的为仁书院、都匀的鹤楼书院等;有精美的古代建筑,与王门学者有关的古庙、祠堂、亭阁、民居等古建筑有百余处,如修文阳明洞建筑群、贵阳阳明祠建筑群、黄平月潭寺飞云崖建筑群等,这些建筑是贵州珍贵古代建筑的精品。⑤

二、贵州文化自信建设成效显著

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一般要经过文化自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三个阶段。文化自知,是指能了解本民族文化,知晓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即对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文化自信,是指与其他民族文化比较,能自信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并充分展示出来。文化自觉,是指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他民族文化,取长补短,进而不断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⑥厚重多彩的贵州文化资源为贵州文化自信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而文化名片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效显著等又为贵州文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功底。

(1)文化名片集群初步形成。贵州经过多年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多彩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贵阳孔学堂等系列文化名片集群。为了亮出贵州的风采、发出贵州的声音、树立贵州新形象、提高贵州的知名度、促进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2005年起,贵州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打造了世界顶级的大型民族舞台史诗《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风》荣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曾被加拿大前总理哈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誉为“全球最生态的歌舞演出之一”,网友评价“一夜多彩贵州风,演绎贵州六百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多彩贵州”,“多彩贵州”已经成为贵州在挖掘、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闪亮品牌,实际上已成为当下贵州的名片。

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地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距县城20公里。西江苗寨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是中国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的主要聚集地、中国苗族的大本营。目前,西江居住着1380多户,6000多人,其中99.5%是苗族。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受雷公山区域文化的影响,西江苗族在建筑、农耕、服饰、歌舞、工艺、习俗等传统文化仍世代相传,至今保存相对完好。西江千户苗寨不仅成为“中国历史名镇”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景观村落”,同时包括苗年、鼓藏节在内的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自2008年苗寨正式进行旅游开发以来,西江千户苗寨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地区著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知名品牌。

肇兴侗寨。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被誉为鼓楼之乡、歌舞之乡和“侗乡第一寨”。2005年,肇兴侗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肇兴侗寨又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肇兴7分钟的演出,充分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域风情和人文景观,向全中国全世界观众更进一步展现了贵州元素、更进一步推广了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更进一步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肇兴7分钟的演出,把贵州精神和贵州人的文化自信传递了出去。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热点,更是文化自信建设的物质基础。从党的十六大中央决定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以来,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和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方面。“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贵州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规划,组织了6000万元的资金,维修改造了全省52个县级文化馆和36个县级图书馆。国家发改委安排贵州省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222个,每个投资24万。到2014年年底贵州省实际完成14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7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改造。“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建设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9377个(其中省级分中心1个、地级分中心2个、县级分中心88个、乡镇服务点804个、村级服务点18369个、城市市区服务点113个)。“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140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为1200个农户配置电脑及数字资源。⑦

(3)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效显著。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思考和价值取向,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原来的口传身授、师徒相承的传承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贵州展开了探索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新途径的实践,即民族文化进校园。贵州先后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等法律文件,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的良好氛围,对树立贵州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⑧

贵州处在“文化千岛”的“富矿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实践功底。但是,贵州文化自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文化名片的打造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民族文化进校园等,都只是贵州文化自信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贵州文化自信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殷切嘱托而最早提出,是贵州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自信所在。近年来,贵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变得更自强、贵州人更自信。进入新时代,贵州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文化自信有利基础,不断挖掘“文化千岛”优势,不断开发贵州多彩文化资源“富矿”,不断做大做强贵州文化,不断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全面展示贵州文化自信。

注釋:

①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②郭慧莲.浅谈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下转第66页)(上接第68页)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5(12).

③马霞.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④吴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建设的基本思路[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

⑤肖先治,王路平.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议[J].贵州文史丛刊,2000(7).

⑥⑧张泉.走向文化自信的道路——贵州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调查与反思[J].艺术评鉴,2016(10).

⑦刘大泯,郑久平,任玉梅: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参考文献:

[1]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朱宗友.中国文化自信解读——文化建设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3]马霞.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4]张泉.走向文化自信的道路——贵州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调查与反思[J].艺术评鉴,2016(1).

[5]李裴.增强文化自信让贵州人文精神开花结果[J].当代贵州,2016(9).

[6]刘大泯,郑久平,任玉梅.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状况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7]赵俊涛.历史赋予贵州文化的厚重[J].当代贵州,2012(1).

[8]肖先治,王路平.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议[J].贵州文史丛刊,2000(7).

[9]徐静.在做强文化中提升文化自信[N].贵州日报,2017-09-2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贵州基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