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浸蚕种采用塑料种筐入库冷藏处理初报

2018-11-19李仕俊杨华荣

四川蚕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孵化率蚕种出库

李仕俊 杨华荣

(西昌市蚕种场,四川 西昌 615000)

蚕种生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加速流入城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蚕种场聘用的固定工人和季节性工人年龄偏大,劳动工效较低,生产用工成本增高。过去,常规的秋用冷浸蚕种一般采用夹草、打捆、上架的方式入库冷藏,该种方式工序多,工作中需要大量人力,而且稻草等影响环境卫生。以我们西昌市蚕种场为例,在职人员共64人,其中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31人,2017年全年共生产一代杂交种40万张,采桑、大蚕饲育、上蔟、采茧、削茧鉴蛹、制种等众多环节都由临时工完成,全场常年雇用临时工150多人,平均年龄接近50岁。蚕种生产规模的日趋扩大与蚕种生产用工难、用工贵、工人老龄化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了制约我场发展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利用有限劳动力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我场在蚕种生产多个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革探索。今夏,我场采取以塑料种筐储运和入库冷藏蚕种的新方法处理冷浸蚕种,尝试改变冷浸蚕种常规夹草打捆入库处理。

1 试验时间、地点

2018年夏季,蚕种生产地西昌市蚕种场,品种“川山×蜀水”毛种5800张、“781×7532”毛种3700张,蚕种冷藏浸酸地在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冷库。制种时间: 6 月 3 日,收种装种时间:6月3日 20:00—21:00,运种时间: 6 月 4日,入库冷藏时间: 6 月 4 日,出库浸酸时间: 7月 21日。

2 方法

传统的冷藏浸酸种常以纸箱运输,收种装种时一般每50张(大张)为一捆,张与张之间卵面相对,中间辅以稻草节相隔,以增大间隙,便于散冷散热,减小卵面摩擦损耗,一纸箱可以装6~8捆蚕种。蚕种运至冷库后,以捆为单位清点,抽样后上架,置于24~25℃环境保护至入库适期。期间不间断检查有无蒸热发烧现象,用手探入其中,如感受明显高温,则应立即将蚕种摊开散热。传统的冷浸种入库方法,其程序繁琐,至少需要收种、逐张垫草、捆种、装箱四个环节,费时费力。我们与苏稽蚕种冷库沟通,探讨新的方法:收种不打捆,以塑料种筐装种送种,直接以塑料筐装种入库冷藏。

2.1 塑料筐收种装种

塑料筐为PP材质,具有无毒无味,质地坚硬,耐寒耐潮等特点,规格(长宽高)为54cm×43cm×30cm, 塑筐宽度比蚕连纸长度宽4~5cm,高度比蚕种连纸的宽度高6~7cm,以保证蚕连纸不受折叠挤压。收种后,将蚕种连纸横放于筐内,每50张(大张)隔一薄泡沫垫,每筐可放蚕种200~250张,以筐内稀松手掌侧立能探入为宜。装筐完毕并备以标识场别、品批、数量的挂牌,以便入库区分清点。

2.2 适时入库冷藏

冷浸种入库适期是促使蚕种孵化齐一和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主要根据产卵后经过时间及保护温度,预计用种时间和卵色来综合判断。塑料种筐冷藏的入库适期可完全参照常规冷藏的标准,详见表1。

表1 冷藏浸酸种的入库冷藏适期

注:产卵后保护温度为24℃;入库时,为避免温度激变给蚕种带来不利影响,应先在外库中间温度(10~15℃)过渡保护至少6 h,再入内库(5℃)冷藏。

2.3 浸酸处理

应用户要求,此两批塑料筐冷藏蚕种于7月21 日适时进行出库浸酸。因两批蚕种冷藏时间均达到47d左右,属于普通冷藏浸酸种。蚕种出库后,先在外库中间温度过度8h,然后接触自然温度3h后,实施浸酸处理。浸酸标准执行《DB51/T 917—2009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见表2。

表2 冷藏浸酸种加温浸酸标准

备注:浸渍时间应按品种特性、入库卵色及冷藏日数适度调整

3 试验结果

3.1 蚕卵转色调查

此两批种筐冷藏蚕种自入库后,我们随即进行了跟踪调查,分别在第3d,第5d,第7d观察其转色情况,发现其与同品种同时间入库的常规冷藏蚕种卵色并无显著差异,并且在第5~6d时,转为品种固有色。

3.2 孵化率调查

浸酸完毕后,我们立即对这两批蚕种进行抽样催青和解剖调查。催青标准执行桑蚕一代杂交种简化催青标准,即出库当日至戊2胚子用温度22~23℃,干湿差2~2.5℃,自然光线。戊3至己3用温度25.5~26℃,干湿差1~1.5℃,每天人工感光6h,见点后黑暗保护,第三日晨感光收蚁。当见点10%左右时,我们随机各抽取常规保护及塑框冷藏各1000粒良卵黑暗保护进行对比实验,作孵化率调查。试催胚子解剖记录见表3。

表3 试催胚子解剖记录表

经调查,塑料框保护蚕种, “川山×蜀水”最大二日共孵化986头,孵化率98.6%;“蜀水×川山” 最大二日共孵化975头,孵化率97.5%,两批样最大二日孵化率都在97%以上,均超过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后对这两批蚕种冷藏7d后出库抽样试孵,实用孵化率都在97%以上,情况同样良好。大批蚕种出库发种后,在孵化,饲养和上蔟过程中各用户均未有任何异常反映。

4 讨论

4.1 节省劳动力和时间是目标

据统计,用打捆夹草的方式处理1万张种,需要20个人处理1 h,同样1万张蚕种以装塑料框的方式处理,只需要8个人处理1 h,节约60%的用工量。对于冷库而言,塑料筐装种入库同样有清点方便,不易混淆,出入库便捷等优点。

4.2 保证孵化效果是前提

本次试验两批蚕种的孵化整齐,孵化率高,反证了我们采用塑料筐入库时的胚子发育整齐度高。所以在用塑料筐入库时,蚕种等待入库期间,冷库工作人员应尤其注意检查塑料筐筐内蚕种有无蒸热发生。至于每筐究竟堆放多少蚕种为宜和塑料种筐最优规格,则需要进一步试验来验证。在蚕种入库后,种筐堆码极限应不超过5层。夏秋季节,由于内外温差大,近地面湿度往往较大,为了防止过湿环境影响蚕种,可在地面垫一层木板,再堆放蚕种。

4.3 处理好入库蚕种散热问题是关键

以塑料筐入库与以捆入库的区别,在于散热(冷)的难易程度不同,以捆入库由于连纸间间隙较大,散热(冷)效果更好。而塑料筐入库,由于每张连纸间少了间隔物,间隙较小,通透性相对较差,散热(冷)速度更慢,这一弊端可以通过增大塑料筐体积,或减少每筐内堆放蚕种连纸数量,和出入库时增加中间过渡时间来解决。

4.4 改进

不同品系的蚕种,可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筐装运,比如华系可用红色,日系用蓝色,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后期的各项技术处理。

由于此次试验我们只验证了两对品种,对于其他季节(如早秋用短期冷藏浸酸种),或其他品种是否同样可行,我们将在今后进行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孵化率蚕种出库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卷烟配货出库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出库费” 应由谁来付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