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对口腔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监测效果的影响

2018-11-19

现代医院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腔科合格率全科

李 璇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在各个医院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2],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防控院内感染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手卫生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环节。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手很容易被患者血液、唾液、分泌物或者使用过的牙科器械所污染导致医护患之间的交叉感染[4],危害医护人员自身与患者的安全。近年来,我科在手卫生管理方面采用了PDCA 循环,使我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合格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3月,资料来源于我院口腔科全部工作人员,其中医师9人, 护士2人, 技师1 人, 保洁员1人,实习、进修人员10人。

1.2 PDCA 循环方法

1.2.1 计划阶段(Plan) 先收集2016年7月—10月间的口腔科全科人员手卫生监测资料,制作检查表并收集数据。采用头脑风暴法制作鱼骨图并找出各种影响因素,运用柏拉图分析资料并找出主要问题:对全科工作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培训不够;手卫生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手卫生知识缺乏,洗手不规范;普遍以为戴手套就可以洗手;工作繁忙图简便故意不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设施配备不足和布局不合理、操作不方便;由于科室成本核算为减少开支导致手卫生用品不足;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根据找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设定总目标、制定分目标,工作期限为2016年11月—2017年3月,预期总目标为口腔科全科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80%以上,洗手合格率达90%以上,以保持常态水平;同时量化准则;规范改造手卫生设施;分层分级培训;完善手卫生依从性评判标准与考核办法。

1.2.2 执行阶段(Do)

1.2.2.1 培训 由我院感染科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武科大天佑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理论培训。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医务人员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书面考试的培训方式;对实习生、进修人员实行岗前强化教育,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保洁员,通过观看视频、手把手教、反复学习和训练的培训方式[5-6]。

1.2.2.2 制定制度 制定《口腔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的制度和管理职责,严格按照《武科大天佑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监测表》和《口腔科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进行检测。

1.2.2.3 改善洗手设施及设备 根据我科的房间特点和医疗设备的布局,以方便工作人员为原则,更改洗手水池的位置 并将所有水龙头改换成感应式,水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在每个水龙头上方安装干手抽纸盒。每个房间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医用手套、洗手液等手卫生用品,定期检查和更换。

1.2.2.4 设计并使用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根据《武科大天佑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监测表》制定《武科大天佑医院口腔科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表中突出强调口腔科手卫生依从性的特点,采用暗访、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手卫生依从性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来判断,内容包括: 接触病人前后;穿隔离衣前脱隔离衣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仪器设备后;处理污染物品后。

1.2.3 检查阶段(Check)

1.2.3.1 随机抽查 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天不定期对全科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依从性进行随机调查并记录;聘请其他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周到我科暗访调查一次并记录暗访结果,以当周我科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1.2.3.2 定期检查 每月根据《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等要求每周进行手部细菌监测,每次随机抽查3人,在接触患者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每只手涂擦面积为30 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位剪去,投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对棉拭子进行培养和微生物学检验,每次公布监测结果。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卫生手消毒后全科工作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全科工作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 cfu/cm2为合格。

1.2.4 处理阶段(Action) 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将检查结果及监测信息在周会上通报, 对洗手依从性高和洗手合格率高的人员予以表扬及奖励,每次监测手表面的菌落总数不合格人员由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进行再次培训考核,以提高全科工作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视程度。分析总结,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CA循环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比较

由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暗访人员进行调查,按照《武科大天佑医院口腔科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进行监测,结果实施PDCA 循环后的全科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PDCA循环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人次)

2.2 PDCA循环前后手卫生检测结果的比较

PDCA循环后,全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总合格率较PDCA前明显提高,特别是保洁人员及实习生合格率提高更加明显(P<0.05),见表2。

表2 2016年7月—2017年3月手卫生检测效果 (%)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医务人员的手是导致外源性医院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研究表明,规范手卫生能切断经接触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7]。

口腔科绝大部分的工作在门诊完成, 在诊疗过程中各种诊疗器械经常与患者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有时甚至进入患者的组织器官和脉管系统,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口腔科门诊治疗环境相对开放,多数治疗设备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源,而口腔科病员复杂,在口腔科门诊的诊疗过程中极易造成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8];口腔科门诊病员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繁忙,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9],手卫生合格率不达标。从表1 中可以看出实行PDCA 循环法前,手卫生依从性为47.08%,合格率仅为53.97%,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科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分析找出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10],如完善管理制度、更新手卫生设施、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手卫生培训方法、规范指导并严格考核, 使PDCA 循环法后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明显提高,与王梅青等[11]的研究结论类似。

本研究中,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充分利用PDCA循环工具进行手卫生管理,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12],不断地修正计划及预期目标(P),改进实施的过程及细节(D),在实施过程中检查并发现问题(C),对检查出的问题不断地处理、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A),一个循环扣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结束了,未解决的问题再进入下一个循环,不断提高我科手卫生的依从性与合格率[13],从而有效预防因手卫生不规范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与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口腔科合格率全科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