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

2018-11-19方来英

北京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科卫生

文 方来英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五个致病、致

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至少有25万青少年因精神心理问题失去生命。成年人多达50%的精神疾患是在14岁之前开始的,因此,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促进精神卫生和预防精神疾患尤为重要的机会。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有四个关键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一是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忽视。家长对精神症状认识不足,忽视心理情感发展需求,抗拒药物治疗,这导致实际去专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不到患病率人群的2%到3%。二是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的人数缺乏,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辅导人员与学生人数比为1:1000甚至1:2000,远低于美国比例(1:200/1:400)。三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奇缺。我国精神科医生(含助理)共2.77万人,其中儿童精神科医师不足300人,而美国每4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经过全面培训和注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达7000人。四是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包括对精神疾病患者所持成见、恐惧、困窘、愤怒和拒绝或回避、侵犯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和拒绝给予教育的机会。

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保障需要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为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增加儿童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致病)和保护因素(治病)的科研投入。诸如生物层面的遗传、外伤、营养不良等对致病的风险,良好的躯体发育、智能良好对治病的保护研究;心理层面的学习障碍、适应不良的人格特点以及性、躯体和情感虐待对致病的风险,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当的社交技能对治病的保护因素;家庭、学校和社区对致病和致病的因素研究。

二是加大对学校以及非精神专科医生的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尽早识别此类问题,对儿童青少年及父母和家庭的早期干预技能的培训,减少或消除某些精神障碍,减少对特殊教育以及卫生服务的需求,引进国外相关成熟的培训服务体系,增强精神健康服务水平。

三是以精神卫生医疗为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系统。包括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记录,对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相关数据记录,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业表现数据记录,对大样本进行健康风险行为和健康促进行为调查。

四是加大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鉴于我国心理健康人才队伍的短缺,为增大服务供给,鼓励社会民营机构开展儿童青少年的精神服务,政府和相关机构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引入社会第三方服务作为公立精神卫生服务的有效补充。

五是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神卫生法》以及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儿童青少年,但目前还没有为儿童青少年制定单独的精神卫生政策法案。为促进国家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用政策对家庭、学校、社区和医院进行综合协调,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水平。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科卫生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智取红领巾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