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媒体记者的社会责任

2018-11-18◎李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代

◎李 薇

全媒体这个词的诞生,是21世纪在经济与科技的爆炸发展下,民众的信息获取渠道拓宽,对于物质与精神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人们对于世界与信息饱满的求知欲。全媒体对传统媒体与记者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媒体融合”的大熔炉。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在面对转型期自身的部分局限和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地改革创新并积累经验,通过相关政策与市场、新媒体结合共谋出路。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张,以更加直观、快速的方式——人人都是记者、编辑,大力冲击了原有话语体系和相关文化表达方式,并不断地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引领着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媒体时代也带来了整个媒介环境的变化。新媒体以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拥有大量的使用者、受益者。人人都是第一现场的记者,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并分享,在信息的第二次加工、第三次加工等等中,这些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发酵和扩散,使传统舆论的引导能力在民众的心中和现实中变得越来越小。

二、解析全媒体时代媒体与记者面临的困境

1.信息真实性与制度保障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冲浪下,部分记者会因追求时效性、信息量等客观因素,对于资料疏于核实整理,导致网络谣言横飞,公众媒体失信于众等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全媒体时代第一个新闻乱象。信息新闻不经考证盲目、盲从化的转发,是当下新闻混乱的另外一个现象,它与前面对时效性的误解,共同构成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最大的隐患。此外,在网络发展初期,脱胎于大众和市场的部分网站没有采编权,只得搬运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这单纯的复制粘贴,使得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变得极为草率,甚至在复制粘贴过程中也会少字漏字,严重违背新闻传播的工作宗旨。这三大乱象,直接带来新闻行业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新闻版权的问题;二是骤发新闻事故所出现的连锁反应;三是因为创作主体的素质良莠不一,一旦出错便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益。

2.相关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全媒体时代,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从浩如烟海的同类内容资讯中,将自己的报道“脱颖而出”,通过断章取义,庸俗刺激性选词,将标题甚至内容极端化,至简化渲染,给报道方带来舆论危机的同时也丧失了对新闻的职业操守。

夸张、娱乐的形式,挑逗、暗喻的内容,吸引了大量民众的点击与翻阅,给这些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前提是需要我们恪守底线,遵循适度原则。

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大众对过度片面化、娱乐化新闻信息轰炸已有反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闲暇之余翻阅新闻资讯,更多的心态是一种相互取证探讨问题,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简单精神探讨。现在很多记者带着浓厚的商业娱乐气息,跟以往教育行业出现的“唯成绩论”教育观性质一样均是舍本逐末。那么,就商业效益和媒体记者的职业操守哪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央视的发展历史可见一斑。

央视风雨数十载,各种科教人文娱乐的节目、频道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传媒人各司其职,为集体、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老百姓们至今仍愿意对央视贡献自己的收视率,更是出于广大新闻人的信任。许许多多奋斗在第一线的记者,克服种种困难,将《今日说法》、《315》和《感动中国》等等系列节目的一手真实新闻传递给大家,这种敢于真实讲述人民身边的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行为,真正体现从实际出发、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帮助和解决了人们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与精神问题,这样的新闻工作者永远不会落后,这永远是央视的立台之本,更是人们心目中的闪亮标签!

三、全媒体时代记者的新闻伦理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职业操守、专业素养、自律能力的要求更加多样化,需媒体记者深刻理解属于自己的社会职责。

1.注重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是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无论是政治、经济改革,维护社会安定,还是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归属感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法律的完善与发展和社会法治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从媒体与记者的角度来说,法律是职业道德的底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记者拥有的新闻采访权,是法律授予的神圣权利,但不是可以随意践踏法律、滥用权力的理由。新闻传媒行业权威的树立是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广大记者树立自觉意识的前提下,不断地坚持慎独自律和省察克治,在恪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履行义务、行使权力,才能向同行向人民做出表率。

2.践行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第三条明文规定,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第四条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

新闻人要尊重新闻本身,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地报道新闻,做到培养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为首要任务。拒绝成为金钱和个别团体、他人利益的工具,真正地将我眼写我眼,我写传我脑。报道的事实应该遵循客观、适度的原则,作为记者应拒绝添加过多的个人色彩,正面报道如此,反面报道更应如此。

3.职业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新闻传媒是一门专业的交叉性学科,我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可以借鉴,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实然与应然”的关系,新闻从业者鱼龙混杂,有的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但也不乏志存高远之士。为了防止害群之马的产生,首先要从相关教育培训行业和青年新闻人抓起,把从业资格的评定严格标准化。未来的全媒体时代更应注重民众碎片式的阅读,积极创造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在闲暇之余浏览到更多正能量的新闻。

这使得相关工作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新闻业务、技能,还需要大量地涉及历史、文学、哲学、法律等相关人文学科知识,同时结合实际要能灵活使用音频、视频、摄影、图片编辑等全媒体技能,能客观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着眼国际、着眼未来,要把自己看成一名忠于新闻的守望者。坚持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客观、主观因素,成为一名全媒体时代合格的参与者。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新闻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探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与人民实际需要相结合,成为时代的记录者。

猜你喜欢

时代
20时代,辉煌开启
最美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冷恋时代
“两会”“典”亮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