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开掘专家资源这个源头活水

2018-11-18◎周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
关键词:讲习所专家学者选题

◎周 磊

注重思想建党、抓好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利用湖北独有的历史资源,承续90年前由毛泽东亲自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优良传统,“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是一个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重要阵地和理论传播平台。在这个阵地和平台上,广大理论工作者是“讲习”的一支主力军,“专家讲习”栏目正是通过对话省内外专家学者,深入解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理解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一个重要版块。

一、深入持续的理论宣传需要强大的专家资源支撑

“专家讲习”是湖北日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见报频率最高的一个栏目,每周平均要跟读者见面三次以上。“专家讲习”既要持续高频率推进,又要讲细、讲深、讲透,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讲习专家队伍是首要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需要及时深入解读阐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很多,“新话”“活话”“金句”一个接着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不缺新鲜的讲习选题和讲习“素材”,如何面向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重要理论主题讲清楚、讲明白,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命题。跟党报传统的理论宣传稿件相比,“专家讲习”稿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选题更加集中更加明确,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专家讲习内容细分为多个讲习单元,每个讲习单元再细分为多个讲习选题,成系列逐步推进、不断深入;稿件的生产周期更短,要求迅速策划选题,迅速完成采访,迅速整理成稿;“编辑含量”更高,“专家讲习”栏目虽是邀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阐释相关理论问题,但对话专家的呈现方式,都需要记者深度掌握选题本身,掌握受众的理论需求,通过深入的提问推动,让“专家讲习”稿件适应“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要求。

“专家讲习”栏目目前已经推出超过一百期,并且还将继续深入推进。面向这样的要求和变化,我们会发现,“专家讲习”越往前推进,我们对话采访的专家资源库就越容易陷入“干涸”的状态,“找不到人”“找不对人”是记者不得不直面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如果每一次访谈都把目光投向原来建立过联系的那部分专家学者,不仅栏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还容易出现专家与选题“不匹配”的情况。专家讲习栏目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呈现新气象、新面貌,就必须不断开掘专家资源库的源头活水。让更多的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走上专家讲习的“讲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打造出一支深入宣传阐释新思想的“快速反应部队”,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才有强大的支撑,才能保持蓬勃的活力。

二、不断拓展专家资源的现实路径

长期以来,党报理论宣传的形式都相对单一,来稿编辑是常见的呈现形式。而“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专家讲习”则是一个典型的“主动出击”的理论宣传栏目,需要理论记者改变“坐等”的状态,带着选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发现专家,采访专家,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了讲习专家的队伍里来。

1、紧密跟进理论阐释的新选题、新动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党报理论宣传必须承担的职责,也是党报理论宣传必须遵循的方向。在“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专家讲习中刊发的《调查研究为啥今天仍是 “传家宝”》《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优势》《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多篇稿件,都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的最新重要讲话中提取的讲习选题,这些稿件不仅反应迅速、主题鲜明,而且阐述深刻、解读鲜活。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跟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2、深度介入理论界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湖北是科教大省,也是社科大省,这是“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专家讲习”应当充分挖掘利用的宝贵资源。通过用好用足这座学术资源库,不仅能集聚一支强大的讲习专家队伍,也是展示湖北社科力量、学术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了系列理论研讨活动。每一场研讨会,都是集中围绕一个重大主题进行理论探讨;每一场研讨会,都聚集了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理论记者来说,这种“现场体验”无疑是捕捉新鲜讲习选题、接触联络专家的绝佳机会。再多的网络资料查询,再多的电话沟通,都不及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到发言会场去感受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特点,近距离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是深层次介入理论圈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

三、做足功课激活专家作答

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充分。一问一答是理论访谈中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保证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理论选题敲定后,就需要寻求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匹配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访谈质量的优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采访之前,记者要对访谈专家研究的方向有较为充分的掌握,对其已经有过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只有充分掌握对方的“档案”,为采访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避免专家“不愿谈”“不会谈”的情况出现。而且,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与专家进行沟通,既可以让专家感受到理论记者予以的关注和尊重,感受到记者对该选题的思考,也能在与专家深入对话中,增强专家发自内心的信任感。

在问题设置上下足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说党报理论宣传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问题”。一个访谈好不好,问题设置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点。既要让访谈的思想上接天线,也要使文章的语言下接地气,既要有论述的深度,也要有现实的温度。达成这两点,首先就需要理论记者的问题本身不浮于表面,不大而化之,而是既要瞄准方向、抓住关键,将问题直指讲习选题的“核”,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聚焦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结”。通过既有分量又很鲜活的提问,激发专家学者的理论阐释在聚焦问题中走向纵深,在回应社会关切中走向生动活泼。

猜你喜欢

讲习所专家学者选题
基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红色精神的文创产品设计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现实价值与运行机制研究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新时代农民 (市民) 讲习所工作大事记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