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解”: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重要特质

2018-11-18李思辉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
关键词:功成家风干部

◎李思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如何更科学地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湖北日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专家讲习”栏目,以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正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和阐释,更科学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要义和现实指向,更科学指导实践。因此,“正解”是这个栏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

以“正解”防止曲解

科学的思想理论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思想本身也可能面临被曲解的问题。中国先秦思想家孟轲在《孟子·万章上》中明确反对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原意的行为,谓之为“以辞害意”。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在数百年的历史星空中,闪耀智慧光芒的同时,也曾被一些人曲解过。断章取义,随意曲解,害处很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是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解这一思想关系重大。当前,各级各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总体是科学的,但在少数地方也存在曲解的情况。

不久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某地两个村围绕一座小型水库的权属问题,长期你争我夺、吵闹不休,甚至发展到打架斗殴、群体滋事。村民连续多年反映,但屡屡得不到解决,一拖再拖。乡领导竟大言不惭地说,“功成不必在我嘛,让后来的人解决吧”。

“功成不必在我”怎么会是这个意思呢?显然,中央精神被一些人肆意曲解了,当成了不作为的借口。这提醒我们,对中央精神断章取义,胡乱曲解,以此唬人,阳奉阴违的情况并非不存在。

2018年5月14日,湖北日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专栏刊发文章《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静,着重解读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内涵,更深入阐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专家解读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领导干部确立了行动标尺。一方面,坚持“无我”的为民情怀,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好任内见效之事,也要做好后任才能显绩之事;另一方面,坚持“有我”的责任担当,以求真务实为导向,用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在议题设置上的突出呈现,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正解”,正是为了防止和匡正少数人误读曲解中央精神,混淆视听。以正解匡正曲解,让曲解没有市场,这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

以“正解”消除不解

对思想理论、政策精神理解出现偏差,可能直接导致工作方向错误,造成很大危害。这种偏差有的是随意扭曲造成的,更多的则是学习不透彻产生了不解或者误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新思想涉及很多领域、很多方面。如果跟进不及时、学习不够深,很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家风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家庭是一个区别于工作场合的私人空间,家风应该具有一定的私人性。“过多干预合不合适?”有些干部对此有困惑。

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篇讲习文章中,我们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他解读说:家风的确具有一定的“私人性”。但是,受到家风熏染的每个家庭成员,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限于家庭,而是要和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这就必然影响到他们行迹所至之地。如同“修身”虽然是一己的事情,但也是全社会的要求一样,“齐家”虽然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但也是人们共同的要求。

专家接着解读说:党员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公权力,其家风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干部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廉洁与否。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又是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好不好,影响到社会风气的良莠。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教和家风,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教和家风具有非常显著的“公共性”。

专家的讲习,增进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科学理解,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开认识上的疙瘩的作用。

以“正解”助力问题的破解

理论是现实的指引。在长江经济开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些地方、一些人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只保护不发展,认为这样做“最保险”,对这种认识应该怎么看待?

我们请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夏光,他解读说:不搞大开发不等于不发展,而是要用先进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和发展。

这与几天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高度契合。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包括湖北宜昌等一些地方进行沿江化工企业清零行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有的干部群众很着急。怎么应对这个周期内可能出现的种种压力?

讲习专家解读说:在发展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是一种必须要面对和承受的“阵痛”。“阵痛”面前要保持定力和韧劲。

专家建议有关方面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一是完善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有关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在沿江地区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过程中,考虑适当给予经济技术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二是地区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要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创新体制机制,充分相信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地发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进行绿色发展的探索,及时把成功经验转化为有利于推广应用的经济政策。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非淘汰不可,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才是时代潮流。保持定力、韧劲,坚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定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这些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建议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欢迎。

“正确的理解,是科学执行的前提。”以权威专家“正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澄清理解上的谬误,解开认识上的疙瘩,助力问题的破解,这是湖北日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开办百余期,一路好评如潮,深受各界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功成家风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勤劳节俭传家风
“功成在谁”不重要 “功成有我”方可贵
家风伴我成长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