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东莞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及思考

2018-11-18李盛武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东莞粤港澳大湾

◎李盛武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拓展了东莞的发展空间。在新一轮发展中,东莞要紧紧依靠自身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依靠毗邻香港、广州与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地理优势,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独有的特色和品牌。

注重实业发展,打造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东莞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据调查,工业全行业总共525个行业小类中,东莞涉及的行业小类有347个,覆盖率高达66.1%。从贸易伙伴看,与东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20个,遍布全球。从海外资源看,东莞有海外侨胞20多万人,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招商引资和外联工作基础良好。东莞拥有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湾新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及34个省级专业镇等产业发展平台,全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50.5%和39.0%。建议借助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要方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注重专业服务业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特殊的产业基础和人口结构,在规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达52%。东莞目前有港商港眷近20万人,台商台眷近10万人,成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建议重点发展三个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依托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散裂中子源项目带动,以检验检测为主导,引进国际先进检测设备和标准,服务好东莞实体经济。二是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弥补公共资源不足的缺陷;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资源,鼓励和推广国际家庭医生的模式。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外包、会展经济和商务咨询等新增长点,特别是在跨境电商方面,东莞拥有雄厚的基础,发展跨境电商有市场,有需求。

从贸易数据看,2017年,在东莞进出口总额中,美国占比为14.2%、欧洲为12.1%,份额仍然较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编制城市产业导向目录,通过深刻分析国内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以欧美为重点接洽对象,拟定既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方向, 又能有效发挥东莞要素优势的产业导向目录,将欧美作为创新驱动、人才引进的策源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注重市场需求,鼓励手机企业创新

随着华为终端、步步高和维沃等大型手机企业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手机行业对经济贡献率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9%,今年1-6月贡献率达到61.8%。从国际发展历史看,诺基亚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历史上,诺基亚曾经创造了连续14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非凡业绩,是全球手机行业的领导者,然而,随着iOS、安卓等新操作系统的兴起,诺基亚先后被苹果和三星赶超。2013年9月,诺基亚公司被微软公司收购。建议高度重视本土手机产业的发展,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在发展方向上要力求贴近消费者的需求。

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研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及良好的科研项目,能够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目前东莞创建了一批科研平台,引入了一批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建议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杠杆撬动作用,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加强引导,强化评估,注重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发挥已有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和专业镇的作用,加强科研机构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财富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

位于东莞大朗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中国科学院建造的我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将为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等领域的物质微观结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散裂中子源项目虽然不直接产生GDP,但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一是吸引企业在项目周围设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带动本地科研水平提升,如毗邻项目的东莞理工学院,因为该项目的到来,获得相当于国内一流大学水平的实验室建设的机会。三是形成科研机构聚集地,加快科学城建设,推动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

纵观国内外城市的发展实践,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往往表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如国际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国际组织机构集中、商业高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密集、交通可达性高、基础设施和城市娱乐设施优良等。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城市国际化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国际化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目前东莞的外贸依存度很高,但东莞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建议不断提升东莞的国际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环境。重视市场规范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外籍人员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制度,妥善解决外籍人员就学和就医问题。三是完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及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岗位流动环境。

统筹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发展新共识

东莞作为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全国第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东莞的外来劳动人口增长将继续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借鉴上海、深圳引进吸收外来人口发展的经验,要更加注重移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对东莞外来人口政策进行充分研讨,利用好外来人口占比最多的独特优势。

应对人口红利消失,提高劳动生产率。2017年东莞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1.54万元/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24万元/人)。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54万元/人,在广东省排倒数第二位。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东莞继续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延续,注重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层次。

优化干部结构,形成发展新共识。树立“有为有位、专家治莞”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任用上打破部门、地域和身份等界限,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工作压力较大的现状,真正把有专长和特长的干部优势发挥出来,破解路径依赖;形成新共识,制定新方向;上下一心,形成工作合力。

猜你喜欢

东莞粤港澳大湾
铂玥明珠ONE,缔造大湾区全能宜居主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东莞,东莞
莞香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新机遇,新飞越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