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建议

2018-11-18蒲大可沈子奕郝睿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非洲人力资源人才

◎蒲大可 沈子奕 郝睿

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指出,中方将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非洲的历史与现状表明,人才瓶颈对非洲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显。如何克服人力资源提升过程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吸引外来投资,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非洲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非洲教育及人力资源现状

1.基础教育系统不健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2016年非洲共有3400万儿童辍学,其中45%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未成年人辍学率(out-of-school rate)达32.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7.8%。联合国将未成年人群体细分为三类,即6-11岁、12-14岁、15-17岁,这三类人群的辍学率分别为20.8%、36.6%和57.8%,这表明,非洲人口往往在幼年时期接受非常有限的基础教育之后便辍学,辍学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大多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基础性工作,如农民、矿工等。这部分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逐渐升级,很容易在劳动力市场失去竞争优势,最终成为结构性失业人口。

2.职业教育发展落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职业教育发展迟缓,在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停滞或倒退的情况。现有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或机构教学质量低下、范围分布不均衡、收费混乱;基础教育缺失导致职业教育生源良莠不齐,教学效果堪忧;教育资金匮乏,政府层面不够重视,使职业教育难以推广,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

3.高等教育人才稀缺且与市场需求错配

据非盟统计,非洲中学入学率不足50%,高等教育入学率不足7%。撒哈拉以南非洲高技能人才职位(如教师、学者、金融从业人员、信息软件工程师等)占比仅为6%,远低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落后的基础教育无法培养和提供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非洲当前可以提供高等教育的院校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需求。即使对肯尼亚等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言,尽管其国内的大学数量足够多,但其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要存在错配,大学开设的重点学科多为文科类专业,工程类学科较少,造成某些特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人才紧缺;同时,大量学生毕业后因难以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而失业,使得高等教育反而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负担。

4.教育资源存在严重性别歧视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未成年人中,女性辍学率达到35.1%,远高于男性的29.6%。作为衡量性别歧视水平的GPIA指数达到1.16,为全世界最高,意味着每100名男性辍学,对应着116名女性辍学。在教育方面,女性遭受性别歧视也使得各行业领域中女性所占比例少且地位低下,长期以来男性掌握社会的大部分优质资源,从而形成正反馈效应,导致性别歧视现象进一步恶化。

5.教育资源及配套设施落后

联合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学生需要共用课本的非洲国家有23个,其中喀麦隆平均14名学生共用1本课本,乍得和南苏丹为5人,赤道几内亚为4人。此外,非洲中小学校园设施普遍存在问题,包括桌椅数量不足、干净用水缺乏以及厕所数量严重短缺等,这些问题在中西非国家最为严重,在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及乍得等国,学校厕所缺失率高于70%。由于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可能导致各类疾病爆发,中西非地区疾病又较多,因此加快改善教育设施环境势在必行。此外,师资问题影响教育水平。目前非洲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不仅数量严重低于实际需求,且教师自身受教育程度也低于其他国家地区平均水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满足要求。不仅如此,受教学环境恶劣、教育行业薪资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非洲国家的师资近年来流失严重,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短缺。

教育及人力资源水平低下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1.生产函数的角度

经济增长需要大量具备一定经验和技能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相对于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言,人力资源的形成周期更长、所需条件更为复杂。从生产函数角度分析,教育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1)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人才流动及跨国公司投资活动愈发频繁,原先在某些领域较为落后的国家,得以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逐渐缩小生产技术差异,而差异缩小的前提在于该国国民具备可以掌握并使用各项先进技术的素质。对非洲国家而言,即使先进的生产技术流入国内,囿于国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导致生产技术水平很难得到整体提升。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世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年化增长率达0.8%,而非洲国家仅为0.5%。

(2)影响劳动力要素。非洲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潜力,但年轻人口往往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据联合国数据,2010-2015年,非洲人口年增长率为2.55%,在世界各地区中排名第一。未来35年,预计将增加13亿人口,届时全球人口1/4将是非洲人,28个非洲国家的人口将翻番。高生育率造就了非洲成长型的人口结构,即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人口中的青少年比例非常大,24岁以下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但是,由于未能接受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的教育培训,大量青少年只能在极个别行业内寻找工作,人力资源供求极不平衡,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人口红利供给劳动力的潜力难以发挥。

2.结构转型的角度

教育因素是非洲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IMF在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近十多年来非洲国家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2014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及能矿业所占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比例较上一个十年有所降低,劳动力开始逐渐流入制造业、服务业部门。非资源密集型的国家,如肯尼亚、塞内加尔和乌干达等,随着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进展,推动出口大幅提升,并且在出口产品中,低产值农产品的比例有所下降,具备更高产值、加工程序更为复杂的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同时,IMF也发现,非洲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较其他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农业及能矿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员教育素质相对较低,也正因如此,多年来非洲各国政府并未投入大笔资金改善国民教育水平。制造业、服务业对技术及从业人员有着较高要求。非洲国家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原先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供应与当前制造业、服务业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存在错配,现有的劳动力无法满足行业需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匮乏,从而造成非洲产业结构转型步伐缓慢。

3.吸引外资的角度

近年来很多非洲国家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希冀弥补资金不足,带来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希望外来投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经营。但是,从投资企业的角度看,在很多非洲国家,人力资源普遍匮乏,实现本地化经营所需要的合格劳动力、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

对于投资企业而言,在某一地区开展业务时,一般是基层员工为当地居民,中层员工及高层管理者由母公司指派或是脱颖而出的当地优秀员工。当前投资非洲的企业开始由能矿业逐渐转向更多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随着制造业对基层员工的素质要求开始提升,在非洲国家平均识字率仅为66%的情况下,企业若要在当地高效开展生产活动,必须事先对其招聘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足以完成工作的基本技能,这加大了投资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有时会抵消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导致企业不愿意投资非洲。

提升非洲教育及人力资源水平的进展与建议

1.教育及人才不足问题已经引起非洲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国际对非提供援助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非盟发布的“2063年议程”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中,到2023年,非洲基础教育普及率及中学入学率均要达到100%,高等教育领域男女性别比例要达到6∶4,理工类专业师资比例要突破30%。为达到上述目标,各成员国作出诸多努力,包括:对内共同构建教育体系框架,推广远程教育、电子大学等多样化教育模式;对外与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合作,积极争取教育援助。世界银行也已启动多个项目推动非洲地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由IDA(国际开发协会)贷款资助1.4亿美元的“东南非高等教育卓越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深化国别合作,为非洲提供教育援助。

2.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学校学习环境及卫生条件,增加教职工薪酬,为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打下基础。

(2)根据国家经济产业需要合理设置高等教育学科,重点培养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通信等理工科专业人才。

(3)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建立特色突出、贴近实际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人口资源向实际劳动力的转化效率。四是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经验,节约投入成本,提高政策效率。五是优化外侨回归政策,吸引旅居他国的优秀专业人才回国。

3.我国为非洲教育事业提供巨大帮助

(1)2012-2015年,我国政府实施“非洲人才计划”,为非洲培训了3万名各类人才。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包含“中非人文合作计划”,内容包括:三年内为非洲提供2000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和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每年组织200名非洲学者访华和500名非洲青年研修;每年培训1000名非洲新闻领域从业人员。随着非洲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我国政府也不断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合作,通过在非洲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在职培训以及选派优秀员工赴华培训等方式,培训了大批熟练技术人员。

(2)面对非洲教育及人力资源水平较低的现状,我国帮助非洲当地培训技能型人才,将问题转变为机遇。具体而言,一是与我国投资项目相结合,与非洲当地政府或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提供特定技能培训,在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力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二是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鼓励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为非洲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中非双方青年创业交流。三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鼓励并推动一线专家投身到非洲人才培训。四是开展教育合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联合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开展远程教育计划。

猜你喜欢

非洲人力资源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