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闽南地区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

2018-11-16陈雅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闽南保护

陈雅琳

摘 要:传统村落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相对于单一保护对象的文化遗产来说,传统村落是完整全面的、动态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对传统村落价值的整体性保护,对传承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大作用。闽南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南多元文化,闽南的传统村落也展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文章浅谈了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认定,并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闽南;传统村落;价值;保护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1]。传统村落的保护,本质上是对其价值的保护,不仅仅是村落环境和传统建筑,还包括村民的传统活动和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精神以及它们共同组成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

本文所指闽南地区是指泉州、潭州、厦门三市所辖的十一个区和十七个县市。

为保护传统村落这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因宝库,2012年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与评选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共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计4153个。2018年第5批传统村落也是最后一批,申报力争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立基本完善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目前,在已公布的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福建省有229个传统村落入列,其中闽南地区传统村落44个。

1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价值认定

1.1 閩南传统村落的物质环境价值

1.1.1 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风貌

建筑群落是过去生产方式、宗法秩序、人际伦理的物化和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指出,传统村落具备的条件之一为“传统建筑风貌完整”,这一标准强调了将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作为传统村落的主要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闽南传统村落的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是历史上不同时期多元文化下的体现,既有抗倭中产生的土楼和土堡,也有因海上丝绸之路而产生的蚵壳厝以及结合中原文化、海丝文化和南洋文化的红砖厝、番仔楼。闽南传统建筑结构独特、装饰丰富、内涵深厚,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以福建省南安市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为例,蔡氏古民居所在的漳州寮村入选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旅菲华侨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六年(1867)至清宣统三年(1911)间建造,现存较完整宅第20余座,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单体建筑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布局,左右或单边带有护厝,每座配有古井。蔡氏古民居座座雕梁画栋、装饰巧妙华丽,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雕随处可见,体现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融合南洋文化、西方建筑艺术,以及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影响的多元建筑装饰风格,是闽南红砖建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集闽南建筑工艺之大成。

1.1.2 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

传统村落的保护将保护概念从建筑本体延伸到其所处的结构性环境,保留较完整的历史环境信息,强调以村落为中心的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闽南传统村落根据内在的秩序规则和美学讲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基于气候、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等做相对应的规划。既是风水讲究,也符合人文审美,是古代人民追求天人合一的体现。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选址于背山面水的山麓平坦地带,村落西北面的五峰群山为屏,发源于此的双溪向东流入泉州湾。村址处于山环水抱的中央地带,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合乎风水中的大吉要求。建筑布局按“琵琶穴”的风水格局进行建筑。建筑宅第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00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每座建筑前铺宽约10米的石埕,左右建筑以1~2米的通道隔开。建筑群除西边两座建筑坐东朝西外,均坐北朝南,偏东5°~10°,为闽南最佳朝向。建筑群设有围墙、炮楼、哨门等防御性措施,有召集聚落成员和传递信息的钟鼓楼,有处理宗族事务的宗祠,有服务于周边村民的当铺,有教育子孙的私塾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严谨的组织机构和空间布局,体现了闽南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家族生活模式,是闽南独特地域文化的见证。

1.2 传统生活价值保护

在保护中,对村民的传统生活价值历来关注度较低,以往的各项保护政策都偏向于对物质建筑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保护传统民居,更重要的是民居生活中的活态文化,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原住村民享受乡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村落保护内在的生命力。

闽南宗教信仰多元,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各教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和平共存。闽南民间信仰以道教诸神为主,以关帝、王爷、保生大帝、妈祖等为突出者。道教对闽南民俗的影响全面而广泛,一年之中的节庆活动多数与敬祀神袛习俗有关,如正月初九“天公生”,七月七“七娘生”,七月“普度”,每月初二、十六“做牙”等。

闽南村落的社会结构多为相对清晰的单姓宗族聚落,传统家族制度兴盛。传统村落里的公共空间,如埕、宗祠、宫庙等,为村民开展民俗活动提供场所。祭祀、风俗、族谱等均能体现村民对本村落价值的认同,是村落的凝聚力所在。

闽南地区保留着祭祀崇礼的传统,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也不例外。每年农历二月春祭,塔下村人在村庄东面山坡张氏家庙德远堂公祭塔下开祭始祖妣华一娘,尊称“祭华太婆”。之后祭二世、三世、四世祖,然后才祭各自的先祖。每逢过年佳节、喜事大事,塔下村人都必准备供品,烧金箔纸钱,燃放鞭炮,祭拜祖宗。

1.3 历史文化价值

闽南地区由于闽越土著文化的沿袭、中原汉民族的迁徙、背山面海的地理特征、海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南多元文化。

闽南地区历史发展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深厚的底蕴。以此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闽南人的历史记忆,生动地记录了闽南人民在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与生活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为例,2012年,茂霞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其历史延续下来的传统民俗富有闽南当地特色。现介绍两种非遗项目。

永春闹厅源于泉州南音,是永春县民间音乐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浓郁乡土特色的一种合奏音乐[3]。古时民间用来庆祀助乐,早先民间在大厅“做功德”时,用来防止鬼神抢夺焚烧的“金银纸钱”,后来在节日庆典时也用鼓乐闹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永春闹厅引进吉祥场合,以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

榜舍龟是一种以糯米、绿豆、白糖等为原料,精心制作的形状似龟的传统名牌食品。在当地宴席中,通常以这甜食配上花生汤等甜汤作为筵席的压底。作為当地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是旅居海外的岵山华侨返抵桑梓探亲访友必要饱尝的家乡味道。

2 闽南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策略

2.1 政府部门应强化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意识

政府部门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应强化自身的保护意识,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相关制度政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法制化。积极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能,多方配合,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2.2 提升村落村民的活力与凝聚力

作为世代生活在传统村落的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和核心。政府在宣传和引导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上,还应扎实提升传统村落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发展经济产业。让村民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受益,提升村民的活力与凝聚力,领悟到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村民保护的自觉性,担当起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实现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动态发展。

2.3 制订传统村落的整体性规划

在制订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上,除了对文物建筑保护、产业开发进行规划,还应将当地的自然生态、民俗活动、文化传承规划在内,形成系统的、可持续的保护。在制订规划时,应广开言路,多听取科研设计单位、各领域专家学者等的建设性意见。在产业开发上应立足本村价值,避免同质化、单一化。

2.4 加强非物质文化保障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为非物质文化传承提供资金保障。此外,闽南地区是中国主要侨乡之一,可发挥侨乡优势,加强交流,积极争取资金,又可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范围,增强文化认同。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等专业人员的交流合作,扩大非遗人才队伍;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机制。设立相关博物馆、传习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习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加快文化产业开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添生机和活力,达到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北京:2012-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2017-07-28.

[3]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茂霞村[EB/OL].http://main.dmctv.com.cn/villages/35052510801/FolkCulture.html.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闽南保护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