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性学习活动摭探

2018-11-16陈恩仕

成才之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高中

陈恩仕

摘 要:结合学校所参加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计制作(发明)类项目,探讨以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导向,以高中生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为课题,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形式,形成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研究性学习活动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并轨的有效举措。指导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形成以下认识:科学选题是关键,课外跟踪是重点,评价反馈是提升。

关键词: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创新项目;设计制作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9-0024-02

当前,基于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活动能够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能够为学生发展为科技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一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顺利。现从分析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何遭遇困境出发,提出以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导向,以高中生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为课题,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形式,从科学选题、课外跟踪、评价反馈等方面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形成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研究性学习活动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并轨,迎合高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特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高考,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学校、学生扎实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想。

一、科学选题是关键

科技创新项目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体内容,按类别分为设计制作(发明)类、实验研究(论文)类,本文主要阐述设计制作(发明)类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高中科技创新项目按研究学科可分为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医学与健康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共13个学科。因其涵盖领域特别广,所以有很大的选题空间。但一般在中学阶段,太大太广的课题会让高中生无从下手,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所以,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原则,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科学指导尤为关键。下表为浙江省玉环中学2016年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计制作(发明)类项目。

现以此为例进行说明:项目1“能指示圆板牙水平状态及套丝长度的扳手”——该项目的选题源于一节通用技术课的疑问,选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锯割、锉削等金工工艺都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是非常典型的高中生研究课题;该项目课题表述的研究对象清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范围确定,技术上也容易实现,具有夺奖的潜质。项目2“液压管接头圆锥台的简易检具”——该项目的选题来自某企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研究目标不是很明确,“圆锥台”这一术语缺乏科学性,制作该检具需要用到数控车床等高端设备,研究难度大,和大学生、企业科研人员的课题不相上下,因此该项目未能得一等奖。

可见,课题选择不科学不仅会影响比赛的成绩,甚至会导致整个项目的研究无法进行下去,这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会打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指导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科学选题是关键。教师指导学生科学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课题一定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课题一定要有创新,课题一定要适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课题一定是高中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一定是高中生自己能够完成的。

二、课外跟踪是重点

课题确定以后,学生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和高中生高考压力大等特点决定了很多研究活动要在课外或假期完成。因此,对于指导学生开展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整个过程而言,指导教师对项目研究的课外跟踪指导是重点。例如,项目1“能指示圆板牙水平状态及套丝长度的扳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得以确定后,教师就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计划和安排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但此活动不是放散牛似地任由学生在课外实践,而是教师利用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训室给学生们提供课外实践场所,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并做好针对性的指导。指导教师只有关注到重点,才能实现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使活动有效,教师在指导时要做到及时和适度。

1.指导要及时

一般来讲,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以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长者会持续一两个学期。因此,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例如,项目1“能指示圆板牙水平状态及套丝长度的扳手”活动历时一学期,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一种是在成立各个科技创新项目组后,及时组建QQ总群,用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交流。学生可以通过QQ群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公布出来,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学习与讨论;学生还可以通过QQ群把研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公布出来,这样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一起帮忙解决。如有一组学生要用“Sketchup软件”绘制模型的设计图纸,但他们没学过该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此问题在QQ群中提出后,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各种对策。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及时上传软件、使用教程,并进行QQ在线指导等。教师可以把每次交流的记录进行存档,作为过程性材料。或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随时随地主动联系学生,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对其提供及时的帮助等。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和活动的难度,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問题。

2.指导要适度

教师对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不仅要及时,而且要“到位”,但千万不能“越位”。针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积极思考、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看到学生的问题后,马上给学生提供答案。例如,在指导项目1“能指示圆板牙水平状态及套丝长度的扳手”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夹持在台虎钳上的套丝零件是否处于竖直状态这一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去梳理在通用技术中学过的各种量具的功能与作用,学生最后找到了可以用角尺指示套丝零件竖直状态。此时,研究并未结束,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探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指示板牙扳手的水平状态。

这样一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及时、适度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是提升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究后,能够初步形成设计制作项目的作品。那么,学生提交的作品是否达到了当初的设计目标呢?这需要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对于整个设计活动而言,评价反馈不仅是提升研究性学习活动内涵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研究成果落地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可采用项目展示、小组答辩等形式对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同时,可利用媒体与校园广播站的宣传,形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氛围,尽量将该环节做细做实,提高项目的质量。

项目基本完成后,各小组可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展板与PPT,分别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或者进行小组答辩,同时邀请学校相关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点评,以借助全校集体的智慧提升项目质量。展示与答辩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加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提升活动内涵,形成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氛围。

四、结束语

制约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瓶颈因素是多元的,扎实有效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本文主要以科技创新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的视角,从科学选题、课外跟踪、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设计制作类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万辉.综合实践活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2]宋晓梦,方雄.研究性学习为何遭遇困境[N].光明日报,2004-09-15.

[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Z].2017.

[4]谭志昌.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08).

[5]张海青.设计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教学月刊,2014(0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高中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