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16黄梦婷李建国邵志一孙金彦

山西建筑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水源地河长河道

黄梦婷 李建国,2 邵志一,3 孙金彦,2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0 引言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本文以某县某河流河长制建设为例,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工程概况

某县某河流发源于该县杨楼镇董庄,止于丁里镇瓦子口汇入萧濉新河,河道全长35.05 km,流域面积278 km2。该河流是“南水北调”向该县供水的输水线路。流域呈四周高,中间低,部分地区形成洼地。该流域位于淮北平原北部,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浅层地下水补给容易,储量较丰富,静水位一般在2.5 m~3.5 m,对发展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2 管护现状

2.1 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该河流主要功能是防洪除涝,现状以农业灌溉为主,“南水北调”规划实施后以工业用水为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河流一级水功能区为开发利用区,二级水功能区为工业农业开发利用区。部分地区现状水质以Ⅳ类为主。水功能区划分及纳污能力见表1。

表1 水功能区划分及纳污能力

该河流涉及范围内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8个,饮用水源地统计表见表2。

2.2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

该河流尚未完成管理范围划界。目前沿岸及河道内存在围网养鱼、违章建筑,违章耕种、河堤取土等现象。

2.3 污染源情况

流域内工业污染源主要为循环工业园工业聚集区,现状存在1个规模以上排污口。流域内农业耕作模式以户为单位耕种,土地经营规模小,耕种模式及生产经营模式均比较落后,农业所用的化肥、农药未能合理利用导致污染河流。流域内畜禽养殖畜牧业以猪、羊、家禽及鱼为主,限养区、适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部分未完成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

表2 饮用水源地统计表

2.4 水生态现状

该河流为人工河道,河汇水面积较小,河道补水水源不足,枯水期河道流量小,干流缺少生态流量调度方案,生态基流不足,水生生境差。境内自上而下共有节制闸2座,汛期开闸泄洪,非汛期长期关闸蓄水,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河道的自净能力较弱。

3 河长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3.1 水资源保护方面

水资源短缺,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0.60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安徽省平均水资源量的40%,人均与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源不足及地表水体污染严重,流域靠长期开采中深层地下水维持发展内工业企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从而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

3.2 水域岸线管护方面

河道管理保护范围未完全落实,虽有明确的河道管理保护范围,但河道管理尚未确权划界,致使侵占河道、与水争地等现象时有发生。违法侵占岸线问题依然存在,沿河岸坡、滩地耕种现象普遍,部分河段存在河道淤积、拦河坝埂、围网养鱼、垃圾堆放等问题。

3.3 水污染防治方面

流域内工业聚集区内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极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放,工业污染现象严重。农业耕作模式落后,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民群众对于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使得水体富养化。流域内畜禽养殖畜牧业多且规模小,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多数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

3.4 水环境治理方面

就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该河流河道水质差,干流现状水质以Ⅳ类为主,全河段水质较差,目前主要支流尚未进行治理,河道存在淤积、垃圾堆放等问题,部分河段大量藻类繁殖聚集漂浮在河面,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下饮用水源地安全有待加强,部分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建设不规范,未按规定设置防护措施。

3.5 水生态修复方面

生态需水保障不足,该河流汇水面积较小,枯水期河道汇流补水水源不足。境内自上而下共有节制闸2座,汛期开闸泄洪,非汛期长期关闸蓄水,基本不泄流,生态基流不能保障,非汛期水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河道的自净能力低下,水环境容量小,河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支流水系连通性差,部分河段已完成治理,主要支流尚未进行整治,河道仍然存在淤积、堵塞河道等问题。

3.6 执法监管方面

由于执法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一些水事活动存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现象。相关涉河建设工程项目监管及水事违法处置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干流管理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协调联动不强,职能间的相互配合度不高,监管合力有待加强。河道管理保护执法队伍人员不足,执法装备差,力量薄弱,区域内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效力不强。

4 解决河长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水资源保护

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采取科学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有效补给,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严控用水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开展流域内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用水效率。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水循环利用。重点对流域内工业用水大户进行节水改造。加强城镇节水,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2 水域岸线管护

推进管理范围划界和确权,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定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依法划定保护范围。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科学编制岸线利用规划,禁止违法涉河开发活动。

4.3 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水上、岸边污染综合治理,对入河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按照流域纳污能力,结合水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调整要求,统筹确定各单位总量控制额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许可证管理。对沿河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对不符合排污设置要求的坚决取缔。经批准设置的排污口,建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资料,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对主要污染物和废水中特征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控。

4.4 水环境治理

在水源地设置防护措施、警示牌和标识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区内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在线监测,编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专项应急预案,做到“一源一案”,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水源岸线环境卫生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4.5 水生态修复

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实施大中沟整治工程,恢复河沟水系的自然连通。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制定河道涵闸调度方案,合理安排涵闸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道基本生态需水。加强水生物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调节功能,开展河道沟塘健康评估,建立和完善河道沟塘评价制度。

4.6 执法监管

完善涉河管护制度体系,做到河道管理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河道巡查、检查、监管、管护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水工程管护等涉河活动的巡查,定期公布违法违规项目信息及整改情况。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涉及河道管理保护的行政职能,推进联合执法,完善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开展河道监管信息互通共享管理平台,加快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河道水域变化、侵占河道水域等情况跟踪,对重点水域、重要堤防、水闸、塘、跨界河道节点等进行实时监控,共享监测信息,实现河道动态监管。

5 结语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水环境治理尤为重要,河长制作为新生制度须符合我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河长制推进了我国水环境的整体治理,实现河道水质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源地河长河道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