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作用对照观察

2018-11-16王英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0期
关键词:肌间臂丛罗哌

王英伟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罗哌卡因是常用药物,但关于罗哌卡因的剂量选择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探讨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6、10例,年龄21~68岁,平均(43.33±5.66)岁。平均体质量(58.26±4.29)kg;手部桡侧手术10例、上臂手术14例,前臂桡侧手术10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有25、11例,年龄21~67岁,平均(43.31±5.62)岁。平均体质量(58.14±4.24)kg;手部桡侧手术11例、上臂手术14例,前臂桡侧手术9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体位:去枕仰卧位,将患者头偏向对侧,按照解剖定位方法寻找肌间沟,在超声探头下对穿刺部位情况、血管、神经等进行观察,并连续扫查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长轴,在体表对扫查后臂丛上中下最清晰的位置进行标记,确定进针位置。超声下,针尖进入中干背侧、下干腹侧之间,并注入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直至中下干间隙增宽,且出现液性暗区充填。其中,对照组采用0.3%浓度罗哌卡因30 mL,观察组采用0.5%浓度罗哌卡因30 mL。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平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恢复时间;麻醉安全性;麻醉前后VAS评分的差异。显效:术中无疼痛、无不适,肌松好,无运动阻滞恢复延迟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有效:术中轻度疼痛、不适,肌松较好,轻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麻醉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计数数据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对照组相似,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2.2 平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其中,观察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分别是(12.51±1.24)min、(9.66±3.24)h和(9.87±3.21)h,对照组分别是(16.55±1.45)min、(7.16±1.21)h和(7.27±1.21)h。

2.3 麻醉安全性比较:两组麻醉安全性均比较高,P>0.05。术中均无神经损伤。

2.4 麻醉前后VAS评分:麻醉前VAS评分相似,P>0.05。麻醉后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每组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VAS观察组 36 麻醉前 5.26±1.78麻醉后 0.12±0.01#对照组 36 麻醉前 5.57±1.42麻醉后 1.84±0.12*

3 讨 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阻滞效果好,损伤轻、定位准确等特点,但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不仅与操作技术相关,与局麻药物用量、浓度也有关系[3-4]。罗哌卡因为一种局麻药物,可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进行抑制,并将神经兴奋和传导阻断,但在浓度为0.2%的情况下,运动阻滞作用并不明显。研究显示,0.3%~0.5%的浓度区间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好,而超过0.5%浓度,可能引起局麻药中毒和神经损害等并发症[5-6]。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0.3%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0.5%浓度罗哌卡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作用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均比较高,P>0.05。术中均无神经损伤。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文四成,陈潜沛,欧阳天纬等[7]的研究显示,注药后15 min 0.3%组、0.4%组和0.5%组麻醉效果中,0.3%组优16例(80%),良4例(20%);0.4%组优18例(90%),良2例(10%);0.5%组优18例(90%),良2例(1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组和0.5%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0.3%组,说明0.3%~0.5%的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随着浓度增加,麻醉起效加快而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0.3%~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作用相似,安全性高,但随着浓度升高麻醉起效加快,作用更持久,但恢复速度也比较慢。

猜你喜欢

肌间臂丛罗哌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