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景观叙事提升景观价值的规划设计
——以穆斯特韦埃地区户外活动规划设计为例

2018-11-14刘雪薇

福建建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游览户外活动手法

刘雪薇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千百年来,人为因素的干预一直是自然重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渴望沉浸式地体验自然是改变现有景观叙事途径的主要动力,也是创造景观价值的方法。在本文的设计实践中,项目通过空间序列、连续叙事等手法,将景观设计置于一个特殊的叙事语境下。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游览模式太过字面和被动,沿途各种文字信息成为游览的最初印象。事实上,这些对风景生硬的解读是很难为游客塑造景区的整体形象,而且大多数游客更愿意直接进入景区观光,而非在景区导览图前驻足。其实,大自然有讲述自己故事的能力,观光者更倾向于摒弃那些强加于风景之上的文字,直接进入到风景中。

为了将景观叙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内容涉及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规划、建筑、景观。同时,建立景观叙事、景观演绎及景观价值3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在景观设计阶段,从项目大区域景观要素评估及环境承载力分析出发,结合户外活动策划,通过景观叙事手法进行游览空间规划,研究在更小的设计尺度下,景观价值的演绎方法。

1 理论依据

自然界的故事就像一件物品,它需要通过讲述来展示自己。但是得摆脱传统媒介,与人的行为结合进来。叙事不仅存在于文学中,也存在于景观之中。景观叙事是基于场地,通过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来表现,这种方法可以理解为设计者通过有形的或无形的环境元素为空间创造价值[1]。环境价值不仅是展现其特有的物理属性,还要通过叙事手法——一种场所意义的表达方式,来达成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原生状态的环境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它们极富风景价值,但是这些自然元素间多是孤立的。为了让体验者有机会接近、理解自然,并对自然有所回应,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桥梁需要通过空间叙事手法来构建,这也为亲近自然创造了一种更加舒适的途径[2],如图1所示。

图1 相关理论

叙事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场地空间特质的方法,既能运用于设计过程中,又能被使用者所理解。在体验的过程中,存在“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依据叙事媒介及自身因素对场所进行个性化诠释的可能。景观叙事区别于其它叙事方式,设计者能做的就是明确目的地的价值性及可达性,而体验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游览方式[3]。

图3 设计概念图

游览路线是整个景观叙事的线索,土壤、植物、河流以及其它元素都是景观叙事的重要符号。然而,如何通过诸如空间序列等手法阐述景观故事,便成了设计的重点。这里有3种叙事手法:静态叙事、线性叙事、连续叙事。静态叙事多用于绘画及摄影艺术中,记录某一时刻的凝固画面,在园林景观空间中常以园林雕塑或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现。区别于绘画摄影,景观设计中的静态叙事是存在与三维空间中的,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线性叙事中的各个环节间存在着时间或因果关系,例如罗斯福总统纪念园设计就是个典型例子。游览路线设计以罗斯福总统4个代表时期为依据,以形态各异的水景、质感丰富的花岗石墙体以及多变的植被空间,创造4个连续又各具特色的空间节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序列。连续叙事更强调事件发生在同一语境之下,多种故事情节相互穿插,又浑然一体。如野口勇在洛杉矶的作品——“加州剧本”,把加州南岸的自然要素及人文历史转化为设计语言讲述故事。

叙事手法在景观实践上的运用,有3个步骤展开叙事序列:隐藏、显露、展开,如图2所示。首先,将眼前的风景先隐藏起来,制造神秘感,引起游览者的兴致。当参观者继续往前走,他们将不自觉地被带入到设计好的情景中,并带着好奇继续探索。当他们到达一个节点,会发现精彩的旅途才刚刚开始,一个全新的空间在之后的游览序列中交替往复地展开。这个过程强调了设计者对于复杂情景转换的把控,同时也鼓励游览者带着好奇心一步步揭开眼前的风景,如图3所示。

图2 打开景观序列三个步骤

2 项目规划及设计

2.1 项目概况及战略研究

项目位于爱沙尼亚,Peipsi湖泊北侧区域。这里湖泊、湿地、森林密布,河流、村镇及各种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式的背景环境,如图4所示。这里有良好的自然及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开展自然旅游及户外活动。基于这极富价值的自然资源,如何在避免过度开发的基础上,将其展现在游客面前成为该项目规划设计的重点。因此,对于现状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估成为首要任务。

图4 战略规划图

该项目着重研究穆斯特韦埃地区。该区域东临Peipsi湖泊,三面被森林环绕,一条河流从中穿过,具有丰富的资源类型可供挖掘。该地区具有中等偏低的敏感性及中等偏高的适应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如图5所示。在此基础上,该项目规划设计的重点为如何通过景观叙事手法引导游览者探索这片富饶的土地。

图5 场地分析

2.2 区域尺度研究

基于对不同风景类型及户外活动方式的划分(图6),为不同类型的体验者规划出3种类型的游览路线;同时,运用连续叙事的方法,将游览体验分为4种类型:村镇内活动、沿河活动、林中较小强度的户外活动、林中较大强度的户外活动;这4种类型由不同的户外活动形式,游览速度及游览时间构成,如图7所示。游览者可以选择较慢的游览方式,如徒步或骑行;也可选择骑马或更刺激的吉普车。基于不同的出行方式,景观叙事体验随着风景的更迭及游览路线的改变不断出现新的惊喜。

图6 区域规划

2.3 场地尺度研究

通过游览路径的设计,当游览者穿过村镇进入到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一系列旅程才真正开始。正如一本故事书,文字成句,章节成篇;同样的,多样的景观元素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总的来说,该项目的景观叙事是基于游览路径规划,及空间在二维和三维中的转化。在4种类型的景观叙事线中,沿河活动的游线组织如图8所示。游览者沿着一条狭长的林阴道往前走,两侧树阵以V字型排列方式呈现,越靠近目的地,两排树的间距越远,这就创造了令人疑惑的“二维平行空间”。这是一种让透视感消失的方法,类似于萨伏伊别墅前步道的设计,游览者会对距离和时间产生疑惑,并想象着接下去的奇妙旅程。当他们走过林阴道,眼前的景色如风景画般铺开,丰富的植被群落创造了极强的纵深感,游览者真正进入了三维空间中。当他们进入滨河步道,蜿蜒的小路犹如立体绘画中交错的斜线和曲线,植被空间疏密有致,眼前的景色忽隐忽现,如图9所示。

图7 连续叙事类型

图8 场地平面图

图9 游览体验

3 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景观设计模式,该项目中的景观叙事超越了简单的视觉体验,运用连续叙事组织方式传达了空间和时间、场所和体验、虚拟和现实间的复杂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是基于人的尺度的环境解读方式。事实上,无论选择何种户外活动方式,体验自然魅力的价值都远超过活动本身。结合前文的理论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环境解读创造一种自主式的游览体验模式,运用更自然的叙事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精神上的交流。旅途的意义不在于通过文字媒介获取知识,而是经历了探索世界的过程之后能认识一个全新的自我。

景观叙事是一种时间语言,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是为场所注入价值的一种方式,也是向体验者解读场所的一种途径;这是设计者和体验者双向互动的产物。讲述故事的过程从来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经验及情感的投入将重新诠释故事情节,一段新的篇章就此打开。

猜你喜欢

游览户外活动手法
层递手法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览乘法大观园
七步洗手法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美术馆游览指南
户外活动开始啦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