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7年扬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18-11-14刘文俊吴倩周乐黄瑶张秀玲黄九如崔仑标朱道建徐勤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乙型病原学季节性

刘文俊 吴倩 周乐 黄瑶 张秀玲 黄九如 崔仑标 朱道建 徐勤

225001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文俊、周乐、黄瑶、张秀玲、黄九如、朱道建、徐勤);225001杨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吴倩);210009南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崔仑标)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是目前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疾病[1]。流感的流行可导致医疗机构门诊量、住院量急剧增加,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加强流感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反应流感的活动状况,对于掌握本地区流感流行规律及流感流行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3]。扬州市于2011年加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并启动了流感监测网络项目,目前已建立完善的流感监测体系。本文对扬州市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流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扬州市的流感监测数据,包括ILI报告、病原学监测等数据资料。

1.2 监测点与监测对象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每周分别从扬州市3家ILI监测哨点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高邮市人民医院)的内科门/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急诊,采集ILI的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标本10~20份,标本采集后置于含3~4 ml保存液的采样管中,于48 h内冷链运送至流感网络实验室,未能48 h内送达实验室的,置-70℃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1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标本避免反复冻融。采样对象为具有流感样症状(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发病3 d以内、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ILI,同时收集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就诊病例资料。

1.3 病原学检测 参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和《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要求,使用Thermo全自动核酸提取仪(kingfisher 96型)及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上海医脉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ILI咽拭子标本核酸后,使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通用甲型、乙型检测;甲型阳性的核酸再进行新甲H1N1型、季节性H3型的分型检测,乙型流感阳性的核酸再进行Victoria系、Yamagata系的分型检测(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应在ABI荧光定量PCR仪(Vii A7型)上进行,反应体系配制、反应条件及结果判读均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在接收样本后48 h内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2—2017年扬州市3家哨点医院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18 08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 983份,总阳性率为10.97%。甲型流感1 291份(占65.10%),其中季节性H3型,为862份(43.47%),新甲 H1N1型429份(占21.63%%);乙型流感692份 (占34.90%),其中Victoria系382份(占19.26%),Yamagata系为310份(占15.63%)。

2.2 时间分布 2012—2017年阳性率总体上呈先降再升的趋势,2012—2013年阳性率出现1次下降,而2013—201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检出率最低,为5.07%(143/2819),2017年检出率最高,为15.04%(502/3338)(见表1)。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3,P<0.0001)。

流感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虽然全年均有阳性标本检出,但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和夏季。2012年的冬春季,以季节性H3型和乙型Victoria系交替或同时出现,秋季转以季节性H3型为优势流行株;2013年流感阳性率较低,全年均无乙型流感阳性检出,冬春季分别以季节性H3型和新甲H1N1型为优势流行株;2014年优势流行株冬季为季节性H3型、新甲H1N1型和乙型Yamagata系;春季为乙型Yamagata系,夏季为季节性H3型。2015年与2014年相似;2016年秋冬季以季节性H3型、新甲H1N1型为优势流行株,春季则转以新甲H1N1型和乙型Victoria系为主;2017年流感阳性率较高,冬季以新甲H1N1型和季节性H3型交替出现,春季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夏季则以季节性H3型为优势流行株(见图1)。不同月份的阳性率差异明显,其中3月份阳性标本最多,为302份,阳性率为20.45%,6月份阳性标本最少,为62份,阳性率为4.08%(见表2)。不同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5.27,P <0.001)。

2.3 人群分布 18 306份标本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月龄至88岁之间,各个年龄组均检测出阳性标本,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10~1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16.33%,最低的是20~2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8.52%(见表3)。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01)。 男性阳性率为10.77%(1097/10184),女性为 11.22%(886/7899),女性略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 >0.05)。

表1 2012—2017年扬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年度分布Tab.1 Pathogen detection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Yangzhou from 2012 to 2017

图1 2012—2017年扬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流感亚型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 subtypes in Yangzhou from 2012 to 2017

2.4 流行趋势 除2013年、2016年仅出现1个流行高峰外,其余年份每年都出现了2个流行高峰,分别是1个冬春季节的大高峰和1个夏季的小高峰,大高峰通常从12~3或4月份,小高峰通常从7~8月份或8~9月份。其中,甲型流感在两个流行高峰及全年均有出现,小高峰尤以季节性H3型更为常见,而乙型流感只在秋冬季的大高峰中出现,2015年前以乙型Victoria系和乙型Yamagata系交替出现,2016—2017年两者同时出现,且以乙型Victoria系为优势流行株 (见图1)。

表2 2012—2017年扬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月分布Tab.2 Month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 subtype in Yangzhou from 2012 to 2017

表3 2012—2017年扬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各年龄组感染情况Tab.3 Age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 subtype in Yangzhou from 2012 to 2017

3 讨论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较大,甲型流感病毒因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基因变异频繁,容易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部流行[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甲、乙型流感病毒各亚型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呈现循环交替出现[5]。进入21世纪后,新甲H1N1型流感病毒于2009年引起了全世界大流行[6]。考虑到流感流行的复杂性和危害性,开展持续性的流感监测意义重大。扬州市2012—2017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区流感病毒新甲H1N1型、季节性H3型、乙型Victoria系和乙型Yamagata系同时在人群中流行,每年以不同优势流行株交替或同时出现。甲型流感在全年均有分布,新甲H1N1型流感呈现 “间隔1年-大流行2年”的特征(2012年、2015年低水平流行,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高水平流行),季节性H3型、新甲H1N1型同时或交替出现在2个流行高峰中,夏季小高峰多以季节性H3型为主;乙型流感仅在冬春季的大高峰中出现,2012年以乙型Victoria系为主,2013年全年无乙型流感检出,2014—2015年以乙型Yamagata系为优势流行株,2016—2017年转以乙型Victoria系为优势流行株,两种乙型流感病毒是否具有间隔循环的流行特征,有待更长期的监测观察。

流感病毒的活动规律在全球的不同地理纬度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在我国表现为南、北方流感活动规律不同[7]。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属于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南方片区,6年间持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6年流感流行较为平稳,仅出现1个冬春季流行高峰(12~4月份和11~4月份),其他年份均出现冬春季(12~3月份,或延迟到4月份)和夏季(7~8月份,或延迟到9月份)2个流行高峰,与我国南方各地流感监测结果相似[8-11],但在病毒亚型构成方面存在差异。阳性率方面2013年最低,可能与该年度采样数量增加而流感整体呈低水平流行有关(全年仅有甲型流感阳性检出,阳性数除12月份达到50+外,其余月份均 <20例)。2017年是本次监测中检出率最高且流行时间最长的1年,该年11月份以来,沉寂了两年多的乙型Yamagata系逐渐在人群中开始流行,导致ILI%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往年,甚至超过了2009年的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是否已发生新的变异重组,有待后续进一步基因检测等更加深入的研究。

年龄分布方面,10~19岁青少年组的流感阳性率最高,与夏瑜、葛爱华的流感监测报道一致[12-13],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所处学校场所人员密集有关[14];本研究中0~9岁的儿童组阳性率不及青少年组,分析可能与监测点设置中未包含儿童医院等有关。考虑到0~9岁的年龄组人群基数大,阳性患者绝对数量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在本市儿童医院建成以后,及时将其纳入流感监测范围。

以上监测结果提示,近年来扬州市流感流行总体保持上升势头,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流感病毒活动规律有其特殊性。开展持续性的流感病原学监测,可实时了解本地区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动态监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并做出预警,为本地区流感防控及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考虑到19岁以下青少年、婴幼儿为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人群(占全部阳性病例的95.61%),因此,加强我市托幼机构、幼儿园、中小学等单位预防流感的宣传教育,提高易感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至关重要。

利益冲突 无

猜你喜欢

乙型病原学季节性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季节性需求放缓 钾肥价格下行
蔬菜价格呈季节性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