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课堂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18-11-14李文军袁晓玲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专业

■李文军 袁晓玲/.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优化课程建设体系、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该核心目标的实质可以理解为基于对课程结构进行综合性和选择性地调整,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研学能力、创新能力,使之具备必备的科学人文素养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因此,在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高校课程改革融入更多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对推动大学综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强课程改革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亦是高校教育生态学学科建设的必备要求。

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渗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了人类建设文明社会的整体状态[2]。高校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执行者,是培养高级全面发展人才的主力军,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更需具备可良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下,高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课堂或课程生态文明教育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吸收国外生态文明课程改革的经验,提供政策指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应该看到的是国内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制度不够规范,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国外学习。说到生态文明,其核心和基础是“生态”,对于生态的理解,早在17世纪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就首次定义了生态学这一学科名词的内涵,认为其是研究生物体逾期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早先生态学研究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现如今已涵盖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国外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的教育学家阿什比早于1966年便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国外的很多高校当前已不再将生态理念局限于环境类课程的教育或教学研究中,而是将其融入到了各课程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基本实现了各学科生态教育理念的全覆盖。以美国为例,根据200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得知:在美国,分别有44%和45%的高校设置了环境类的主修和辅修专业,且当时已有约13%的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必须主修或选修与学校开设的环境教育类相关课程[4]。除美国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在强化高校生态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些国家的某些高校环境教育类课程持续开设、诸如地球自然系统的基本功能等课程亦都是学生的必修科目。我们从国外高校的的这些课程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到,要想在高校学生中有效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就必须首先要形成制度或政策上的坚决推进。虽然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是各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推模式,但当前国内多数高校中基本上只有资源环境及生态类相关专业系统开设有环境教育类课程,除之外的多数专业基本上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或完全没有体现环境学、生态学类课程,相关课程的公选课建设也未能有效得到重视。因此,在当今国内高校正面临着课程改革、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整合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生态教育教学体系,把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与思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将其视为学校的教学规划与人才培养的必备要素,不仅要使生态文明教育在环境类专业课程中体现,也要使它渗透到各个专业中去,通过主修或选修的方式予以有效开展。

二、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全体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首先需自身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意识。虽说术业有专攻,但生态问题作为一个全球问题应该引起每个老师的重视。一方面,学校不能光喊“要抓生态文明教育”的口号,可以定期请生态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专题知识讲座,给教师以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的洗礼,指导教师如何正确把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贯彻进课堂。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培养生态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为专业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提升进修机会,塑构完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可在全校范围内对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政策与奖励上的倾斜,鼓励教师去主动提升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形成一支高素质、有信仰的教师队伍。

三、举办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程

本科阶段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并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其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能出真知。大学很有必要创建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环节,任命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正式把生态文明课程实践环节纳入学分计算系统中,从制度上确保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有量有序进行。同时可以结合“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日在学校中开展持续性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如环保进校园、植树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在这些活动中真切领会到生态保护的价值、意义,同时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更清晰地深化大学生对课堂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以指导其环境保护实践行动。

四、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类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生态课程因为牵涉到理论与实践,不能用一般的课程评价体系去评价它,应该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它。课程评价是评价教育目的是否在课程目标及具体实施中得到体现以及其实施的程度如何。一方面生态课程的评价应该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潜力评价,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评价功能,让学生主动评价生态课程,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在重视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要构造家长、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一体的协同评价体系,既要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又要有效认识人群角色评价的积极意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生态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与学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评价。生态文明教育是在环境生态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而引申形成的一种新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具有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对于该类课程的开设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在教与学的具体环节发现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结合实际予以课程设计优化。

总之,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在国内依然属于比较全新的问题,在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尤为重要。如何在课程改革视野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还需要包括学校、师生、家庭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协同努力,并形成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专业
请文明演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