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嵌套式结构叙事功能研究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嵌套层级时空

贾 兵

(沈阳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嵌套式结构属于分形学的概念,指“结构与结构的互相嵌套,不同尺度、层级上的相似性对称”。电影的嵌套式结构则指影片各段落之间在主题、剧情、时空环境、叙述方式等内容或形式上具有相似之处,且在结构上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按照这些段落间相互嵌套的层数可以分为双层嵌套和多层嵌套两类;按照被嵌套内容的完整程度又可以分为插曲式嵌套和交错式嵌套两类。按照具有嵌套关系部分的相似点又可以分为情节与主题、时空环境、叙述层级等类型。

在电影嵌套式结构的上述几种分类中,以第三种分类方式最能突出各类型的嵌套在叙事功能上的区别,故此本文将以这种分类方式划分出的情节与主题嵌套、时空嵌套和叙述层级嵌套几种类型为主,兼顾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其他分类方式,全面分析嵌套式结构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

一、情节与主题嵌套

结构作为“情节的组织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由主题决定的如何把各故事段落组合成电影情节的理念或方法,主要涉及时间上对每段情节的先后安排,以及空间上对每段情节的明暗场取舍。因此电影的情节实际上就是依照某种或某几种结构方式对故事内容的分段、取舍和重新组合,而被分成段落的情节又可以进一步被拆分成更小的段落直至事件、人物行动等最基本的情节单位。所以如果影片的某一小段情节和包含其在内的大段情节具有某种相似性,最容易体现二者的嵌套式结构关系。

小段情节与大段情节的相似性可以体现在情节内容本身的浅层相似和情节背后隐含主题的深层相似两个方面。情节嵌套的叙事功能也分别体现在表现主题和反转情节两个方面。

(一)表现故事主题

通过与主线情节主题一致的故事来突出影片的主题是嵌套式结构最常见的叙事功能之一。

对电影来说,大多数的商业影片都会把故事的主题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但这种呈现方式又受到电影艺术形式上的制约:电影同戏剧一样都具有内外两层交际系统,前者是故事中人物的交流,后者是故事中人物和观众的交流。而绝大多数影片都遵守现实主义戏剧的要求,通过假想出的“第四堵墙”来阻断故事中人物和观众的直接交流,因此处于内层交际系统中的电影角色们只能通过合理的情节向观众们间接地传递有效信息。因此,影片的主题不能由人物直接传达给观众,必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间接地告诉观众。

所以如何让影片中的人物符合情境地阐释影片的主题变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安排这些人物经历一小段和影片主要情节紧密相关的同主题事件,进而让人物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向观众阐释故事的主题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叙事方式。甚至在很多商业电影中都会在影片的第一幕也就是开端部分刻意地安排这样一个“主题呈现”的环节,让人物通过一小段与整部影片主题相关的情节、事件或一个行动(对话)来表达整部电影的主题。

这种用来突出主题的被嵌套情节一般情况下是完整的“插曲式嵌套”。如果将其打碎,与主线情境的叙事构成一种“交错式嵌套”的形式会让主题不够明显,但也会留给观众更多思考、总结的余地。比如我国电影《路边野餐》就通过安排了与主人公陈升主线情节交错并行的花和尚和老大夫的两段支线情节来表现共同的主题: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对过去错误的弥补、挽救的行为是无力的。这一主题并非由影片中的某个人物直接说出,而要观众在看完了一主两辅三段情节后自行总结出。

上述主题嵌套的“插曲式嵌套”和“交错式嵌套”都属于“双层嵌套”——虽然《路边野餐》具有主线情节下的两段同主题支线,但二者处在同一层次上——如果将同主题的多个故事以“多层嵌套”的形式展现出来,该主题将会“具有普遍意义,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概括”,进而被凸显成一种近乎世界观的,对世界本质的描述。比如我国电影《师傅》就以多达五重嵌套的“计中计中计中计中计”的结构形式为我们描绘出了津门武林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残酷世界。

(二)形成反转

同主题情节的嵌套可以说是嵌套式结构中叙事功能最为直接、简单的一种类型。除去主题的相似,相似情节的嵌套所承担的叙事功能更多地表现为造成影片情节的反转,其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反转的方式是依靠人物出场时的能力展现事件为影片主线故事高潮部分的反转提供铺垫或提示。情节的反转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发现”和“突转”理论。一般来说,情节在符合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变化得越突然,幅度越大,戏剧性就越强。因此“反转”是现代影视剧情节最有吸引力的叙事技巧之一。对大部分叙事电影来说,至少要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安排一次情节的反转,让主人公由逆境进入顺境。为了避免主人公在高潮部分突然反转的突兀感,影片通常要在开端部分的情节里对此进行铺垫。这是因为影片的开端部分主要承担交代故事情境、完成人物出场等功能,因此大量的用于交代人物成长经历、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能力的状态性事件会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而在之后的情节中,主人公因为要进入主线情节当中,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是行动性的,不适合隐藏对人物反转剧情手段起到铺垫作用的内容。

在上述叙事模式中,如果影片在人物出场时为人物安排了一个插入性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能力,并使这一能力成为主人公在影片高潮时完成反转,那么这一事件就往往和整部影片构成了情节上的相似性,形成了一种嵌套关系。

比如美国电影《间谍大桥》的开端部分,主人公出场时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律师就摩托车连撞五人的理赔事件和对手展开争论。主人公把摩托车连撞五人说成一起交通事故而非连续的五起,为公司减少了损失。而在本片的主线情节中,主人公面临要换回两名美国人质,手里却只有一名苏联间谍的艰难情况。他最后巧妙地将两次换人解释成一次一对二的交换过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影片开端部分主人公出场时的理赔事件是一段单独的,和影片之后情节并无因果联系的“插曲式嵌套”事件,是作为展示人物能力的出场事件而安排的,但其同时为影片高潮部分的反转提供了铺垫和提示,并且和整部影片一换多的人质交换主线情节具有内容上的相似性,形成了嵌套结构。

第二种反转的方式是通过在影片的高潮部分解开人物出场时自带的“心结”来反转情节。影视剧往往会在主线故事中设计一段人物的“前事”让人物出场时带有某种“心结”,而当情节发展到高潮时,人物将面对和形成“心结”时类似的情况,最后由于人物采取了和前事中不同的行动而逆转了形势,也解开并战胜了自己的“心结”。影片中的短暂“前事”由于和影片的主线故事不处于同一时空——通过人物的回忆或梦境来表现,又和之后的情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这段“前事”可以和整部影片构成嵌套结构。

在电影《机械公敌》中,主人公因疲劳驾驶导致自己和一名女孩同时落水,而赶来营救的机器人只会进行纯理性的判断,抢救了生存概率较大的主人公而小女孩被淹死。事后,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的主人公无法战胜对自己疲劳驾驶的怨恨,尤其难以接受让一个无辜的女孩因自己而死的事实,因此把对自己的怨恨转嫁到了救人的机器人身上,认为是机器人的错误选择让本该接受惩罚的自己活了下来,而无辜的女孩被“害死”。主人公进而怀疑、痛恨一切机器人。但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当男女主人公同时掉落深渊时,作为队友的机器人只来得及拯救一个人,主人公要求它放弃关于生存概率的理性判断,去救女主人公。最终机器人救下了女主人公,男主人公也凭借机械手臂安全着陆。同时,该片关于主人公对“前事”的回忆是穿插在现实世界的故事推进中不断揭示的,属于“交错式嵌套”,这种类型的嵌套方式能不断增加观众对这段“前事”具体内容的期待,具有增强悬念的叙事效果。

第三种反转的手段同样来自主人公的“前事”,但主人公并不需要从中吸取教训,而是将其作为例证(或反例)来劝服其他人物,反转剧情,因为“只有剧中人物在对话中互相较量、互相影响,而导致各自的心情和相互关系的变化,才是有‘戏剧性’的”。所以,依靠自己的相似经历来改变其他人物往往成为电影编剧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戏剧性技巧。而人物与当前情境类似的“前事”也是作为“插入式”的内容(甚至仅仅由人物叙述而不通过画面表现,这种情况实际也构成了叙述层级上的嵌套关系)嵌套在当前的情节中的。

二、多重时空嵌套

现代电影中往往存在多个人物活动的“时空”,但并非所有的时空之间都是嵌套关系。如前文所说我们对嵌套式结构的认定,时空嵌套的前提是某一时空必须从属于另一个时空,并且二者具有相似性。比如《盗梦空间》的梦境是从属于影片的时空的,而且二者都具有人物身份上的虚拟性:电影世界中的角色由演员扮演,梦境世界中的人物由电影中的角色扮演,其他像《法国中尉的女人》《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头号玩家》等影片都属于这一类型。

从这一点上看,绝大部分存在时空嵌套关系的电影都同时存在叙述层级的嵌套关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单一叙述层级下同时间维度中地域环境的嵌套。这种嵌套类型往往存在于灾难电影的结尾:许多灾难电影为了增加恐怖效果,都会把时空限定在一个封闭的地域环境中,而主人公的自觉意志就是逃离这一环境,但往往在电影的结尾,主人公逃离这一环境后却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处于同样的灾难当中,进而产生一种具有悲剧效果的无力感,并且使影片完结于一个情节点上,为连续叙事提供可能性。比如《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是女主人公逃离保护伞——地下实验基地,而在影片的结尾她发现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同实验基地一样的生化危机当中。在后续的第二部情节中,女主人公试图逃离整个城市,但在影片的第三部整个地球都遭遇了同样的危机。

可以说,正是这种地域从属关系从小到大的变化让故事持续发展,而同样的充满生化危机的环境则构成了三者的相似性,进而形成了嵌套式的结构关系。如果单纯从第一部影片来看,该系列电影属于双层嵌套结构,如果把三部影片都纳入研究范围则构成多层嵌套。

三、叙述层级嵌套

叙事中因存在不同的叙述层级而造成的“戏中戏”结构是最传统的嵌套式结构关系。从电影和戏剧艺术的本质来说,如前文所述二者均存在内外两层交际系统:角色之间、角色与观众之间。所以电影和戏剧这两门艺术的存在形式本身就体现着嵌套结构:嵌套在现实世界中以及与现实世界相似的虚拟世界。而以“戏中戏”为代表的带有多叙述层级的嵌套式结构电影正是对这门艺术存在形式的一种深化和模仿,因此比起之前论述的几种嵌套类型更值得研究。

含有多个叙述层级电影的嵌套式结构可以按照叙述层级之间的跳跃方式进一步分为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

由内到外的嵌套结构最常见的形式是放在影片的开场或开端部分,用来交代故事的情境。如《疯狂动物城》的开场部分就是通过由小动物们扮演的戏剧来交代整部影片的故事背景。嵌套式结构的这种用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电影在开端部分的结构功能就在于对情境的交代;而另一方面这种由内到外的叙述层级跳跃必须放在电影的最开始,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在叙述层级由内到外的跳跃时形成情节的反转,让观众意识到这段情节只是戏中之戏。而一旦观众先接触到外一层次的交际系统,就等于暴露了这种“戏中戏”的嵌套关系,随着叙述层级的跳跃而产生的反转效果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嵌套结构类型除了交代影片情境、形成反转外,还有形成不可靠叙述的叙事作用。在常规的电影结构中,开端部分交代的情境往往含有不可靠叙述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在影片的高潮部分被推翻。而使用了由内而外进行叙述层级跳跃的“嵌套式结构”电影,会因为被嵌套部分的预序在叙述层级上低于整部影片而让预序更容易被推翻。比如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就把几位主人公预演考试作弊被抓的辩解场景放到了影片的开场,与影片形成了“戏中戏”的嵌套式结构,形成了几位主人公因作弊被捕的不可靠叙述,这一悬念直到人物进行考试前的预演时才被揭开,形成了叙事上的反转。值得一提的是,这段预演的情节针对几位主人公被剪成了几段,并伴随他们的出场依次呈现,使影片同时具有“时空交错结构”和“嵌套式”结构,形成了“交错式嵌套”的特殊叙事效果。

这种由内向外跳跃叙述层级的嵌套式结构一般限于双层嵌套,否则过多的叙述层级的跳跃会不断否定之前的叙事,给观众带来被愚弄的感觉。

另一种叙述层级的跳跃形式是由外而内的,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嵌套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影片会先在开端部分展示电影世界的情境,然后随着主人公进入更内层的叙事层级而再次交代新世界的情境。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发生在这一时空中,直到这段故事结束后主人公回到现实世界,并通过在内层时空的经历解决了现实世界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如《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

这种结构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电影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嵌套在现实世界中的虚拟世界,电影中的人物如果进入更低一层次的时空当中会为电影观众带来类似“移情”的共同感受和体现,为观众带来更大的吸引力。

同时,随着电子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发展,从《罗拉快跑》开始,游戏的时空模式也在不断影响着电影观众的思维方式,因此其必然会对电影的时空模式造成影响。在这一类型的电影中,除了常规的“插曲式嵌套结构”和“双层嵌套”结构外,也有像《头号玩家》一样,故事不断穿梭于现实与虚拟时空同之间的“交错式嵌套”的类型,以及和《盗梦空间》一样具有多个叙述层级的多层嵌套类型。

电影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文仅就当下和经典电影中具有嵌套式结构的影片在叙事功能上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可以想象,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嵌套式结构的影片会呈现出更多的类型,也会承担更为复杂的叙事功能。

注释:

① 详见贾兵:《论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内涵与类型》,《电影文学》,2017年第24期,第53-54页。

② 详见贾兵:《从戏中戏、梦中梦到计中计——论嵌套式结构在影视剧中的应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六期。

③ 除去这两种类型之外,许多嵌套式结构的电影都存在不断在内外两个叙述层级跳跃的情况,由于这类影片均属于“交错式嵌套”类型,所以本文并未将其单独进行研究,而是针对第一次叙述层级的跳跃方式将其归入前两类影片当中。

猜你喜欢

嵌套层级时空
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竞争性选址问题研究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镜中的时空穿梭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嵌套队列调度算法
无背景实验到有背景实验的多重嵌套在电气专业应用研究
连续批加工过程中嵌套自相关数据的控制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