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ECOPD合并Ⅱ型呼衰BiPAP 呼吸机治疗联合情绪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2018-11-13黄海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负性呼吸衰竭呼吸机

高 芳,黄海燕

(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死亡率较高的由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如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1]。近年多选择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和无创等特点的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2]。但此类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其本身处于应激状态,因主观抵触而产生负性情绪者较多,患者因焦虑 、抑郁等内心不良情绪从而拒绝配合治疗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功能康复。我院呼吸内科护理组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运用埃利斯ABC情绪理论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情绪护理干预,实施以来取得满意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 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8 例,女7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48.21±13.64)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12~20分,平均(15.24±2.12)分;COPD病程1~18年,平均(8.48±1.25)年;观察组男17 例,女8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47.83±12.78)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11~21分,平均(16.13±2.46)分;COPD病程1~19年,平均(8.87±1.38)年;两组患者均符合AECOPD和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神志均为清醒状态,有沟通交流能力。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给予解痉平喘、祛痰、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方案,接受同步工作模式下BiPAP 呼吸机治疗,2次/d,共8h,每次4h。注意监测患者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等呼吸情况,患者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 次/min,吸气压设置为8.0~20.0cm H2O,呼气压设置为4.0~10.0 cm H2O,氧气流量设置为5.0~8.0 L/min[3]。对照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下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ABC情绪管理理论模式下的情绪护理干预:(1)成立情绪管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师培训课程并考核通过,小组人员熟练掌握ABC情绪管理理论模式下的心理沟通和应对技巧和方法。(2)情绪护理干预实施:积极寻找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诱发性事件和相关原因;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看法、理解及评价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引导患者自我表达内心真实感受,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激励其发挥积极向上、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作用[4]。(3)干预时间:患者在接受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过程中,情绪管理干预小组以每天1次、每次2 h的频率应用ABC理论对患者实施干预直至撤机,责任护士负责做好干预记录,于每日早交班晨会汇报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由小组共同制订改善方案并进一步实施。

1.3 疗效观察

(1)根据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分来评价其负性情绪水平;(2)收集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参数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判断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s) [n(%)]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s) [n(%)]

性别 男 17 18 0.095 0.758女87平均年龄(岁) 47.83±12.7849.21±13.64 -0.4150.680 APACHEII评分(分) 16.13±2.4615.24±2.12 -1.2280.225 COPD病程(年) 8.87±1.388.48±1.25 -0.1370.891 PH值 7.26±0.127.25±0.130.8840.381血气分析指标 PCO2(mmHg) 52.78±11.7153.21±12.48 -0.1950.846 PO2(mmHg) 88.88±13.6189.21±14.12 -0.3710.742 HCO2(mmol/L) 34.54±6.7133.91±5.45 -0.2970.768

2.2 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

项目 观察组(n=25) t P 对照组(n=25)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SAS 66.32±9.2260.44±10.352.5510.01475.34±3.2184.54±3.459.886 <0.001 SDS 51.32±10.2438.34±10.38 -8.749 <0.00150.42±3.3256.84±3.448.003 <0.001 t值 5.731 -5.92328.628 -32.58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显著改善平均时间、临床症状缓解后顺利撤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48h复用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治疗相关指标和临床转归(±s)[n(%)]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治疗相关指标和临床转归(±s)[n(%)]

项目 观察组(n=25) 对照组(n=25) X2/t值 P值干预后 干预后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时间(d) 6.42±1.359.54±1.45 -7.491 <0.001症状缓解顺利撤机时间(h) 22.34±5.2430.84±6.44 -4.9640.001脱机成功率 14(56) 12(48) 0.3210.57148h复用率 2(8) 3(12) 01 VAP 发生率 2(8) 3(12) 01

3 讨 论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正压通气模式下BiPAP呼吸治疗,可加速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降低患者呼吸道压力,有效避免了患者因过度通气造成的肺部损伤[6]。我们在临床应用BiPAP 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发现患者因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较长,甚至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应激加上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不适,因此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康复效果[7]。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情绪管理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认为激发事件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其中,A(activating event)代表诱发事件;B(belief)代表信念和态度;C(consequence)代表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该理论要点认为,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8-9]。基于此理论观点,我们在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正压通气模式下BiPAP 呼吸治疗过程中联合实施情绪护理干预,通过评估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程度,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变患者主观认知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进而影响和改变其健康行为,实施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显著缓解,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加快了康复进程,保证了治疗和护理质量,临床可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负性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