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图法》版本演替的发展研究

2018-11-13李轩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分类法类目指导思想

李轩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文献分类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分门别类的组织和揭示文献的工具。目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版本衍替最多,适用范围最广,影响力度最大的一种大型综合类分类法,英文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简写为CLC)。为了满足知识体系与科学的同步发展,《中图法》不断调整修订指导思想与修订原则,增加新的分类方法、新的学科内容,有效的指导了文献资源的有效揭示和学科内容的组织。至今,《中图法》已经有5个版本,出版时间分别是1975年,1980年,1990年,1999年,2010年,大约十年时间更新一个版本,每一版也反映了特定时期内学科知识分类的状况。

1 指导思想与修订原则的变化

为了客观的反映学科发展变化,《中图法》不断的进行版本的更新,与此同时,其指导思想、修订原则都发生着改变,进一步去指导《中图法》的修订。

1.1 指导思想的变化

《中图法》并非是从第一个版本就开始注明指导思想的,而是从第四版开始标注其版本的指导思想。

第四版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1)提升科学性和实用性;(2)保持稳定性,优化检索功能;(3)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保持学科分类深度基本一致;(4)保持连续性,预见性,前瞻性。

第五版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1)统筹科学性与实用性;(2)兼顾分类检索与排架功能,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应学科知识变化;(3)坚持以综合性文献收藏单位利用为主,适当照顾网络信息组织;(4)标记系统要与时俱进,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易于扩充。

1.2 修订原则的变化

《中图法》第二版(第一次修订)的修订原则可以概括为:(1)清除极“左”思想的影响;(2)改变各学科理论的列类标准;(3)修改第一版编制的错误,更新不当类目;(4)坚持稳定性的原则和慎重的态度。

《中图法》第三版(第二次修订)的修订原则可以概括为:(1)照顾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平衡问题;标记制度和体系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完善分类体系;(2)《中图法》的图书本,资料本,期刊本,简本修订同步进行,体系结构不变,根据各版本不同功能而进行充实。

《中图法》第四版(第三次修订)的修订原则可以概括为:(1)坚持“三个保持不变”的原则:即保持《中图法》作为列举式分类法的基本属性不变;保持《中图法》五个基本部类和 22 个基本大类及其序列基本不变;保持《中图法》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和层累小数制的标记制度不变。在此前提下 ,对《中图法》个别类目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完善, 对新学科、新技术、新主题的概念进行增补;(2)不断利用已有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技术,而且不断完善这些技术 ;(3)从方便用户角度出发,减少因版本更替而产生的工作量;(4)推出电子版分类法,同步修订《中图法》的简本、期刊版、少儿版、分类主题对照版。

第五版的修订原则:(1)坚持稳定的基础上选择性的重点修改;(2)坚持连续性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类目;(3)《中图法》各个版本同时修订,满足不同载体形态,不同类别版本的需求;(4)充分利用分类法修订的技术与方法。

2 修订的重要内容

2.1 《中图法》第2版

1980年出版的第2版,重点清除了极“左”思潮的影响,纠正有错误的类目,在学科理论部分,改变了按政治观点列类的方法,按照学科系统编制;改变了教育类先按国家分的体系,合理安排了新中国成立前有关中国的类目,增补了管理学、系统学、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遗传工程等重要学科类目。

2.2 《中图法》第3版

1990年出版的第3版,进一步清除了“左”的政治思想影响,把“安全科学”与“环境科学”并为一个类组,使用双表列类法建立了法律类第二分类体系,扩充了冒号组配的适用范围等等。据统计,《中图法》第三版增删改总量为10300 处,较第二版增约6000个类目,修订共涉及10442个类目,增改注释为1053处,改类号(占用删去的旧类号)897个,新增与调整交替类目为236 个,修订规范类名为880处。《 中 图 法 》第三版与第二版相比,微观分类体系结构修订幅度较大。增加了新派生的或重点发展学科,如“生物工程学”、“人才学”、“公安学”、“审计学”、“物质经济”、“基本建设经济”、“旅游经济”、“服务业经济”、“信息与传播理论”、“免疫学”、“农业生态学”、“计算机技术”等新兴学科。

2.3 《中图法》第4版

1999年出版的第4版,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确定英文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简称CLC;据初步统计,《中图法》(第 4版)其增删改总量为27104 处,是第3版增删改总量的2.63倍。第4版新增类目、新增注释共24192 处。其中涉及图书版类目和注释增补5423 处,增加图书版的类目34 05个,增改注释2 018 处,改类号(占用删去的旧类号)105个,删类(停用类目)275个,新增与调整交替类目 203 个,修订规范类名638处。第4版重点修订了“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等大类,除了类目内容的修订,还有增设了“沿革注释”、“世界种族和民族”复分表、“类分资料的类目”、“指示性类目”等;在修订阶段,《中图法》机读数据格式CLCMARC已研制成功,为适应电子版的需要,2001 年出版了《中图法》(第 4 版)电子版。

2.4 《中图法》第5版

2010 年出版的第5版,新增类目1630多个,停用与删除类目约2500多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重点修订了“A马克思主义、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经济”、“TP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业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管理部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相关类,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调整完善类目体系,增加复分标记等,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的检索需求。

3 学科内容变化情况

纵观《中图法》的5个版本,每一版本更新的内容不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5个版本中增加类目主要集中在“T工业技术”、“Q 生物科学”、“ F 经济”、“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D政治法律”等大类;删除的类目主要集中在“T工业技术”、“F经济”、“D政治法律”等大类;修改类目主要集中在“ F经济”、“D政治法律”、“T工业技术”等大类。说明“T工业技术”、“D政治、法律”、“F经济”大类变化发展速率快,不断的增加新的类目,剔除过时或其他不相适应的类目,修改不恰当的类目,说明我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工业,政治,经济等发展速率相对与其他大类发展较快。

总体来看,自从1975年第一版中图法的编制出版,到最新的第五版的变化,工业技术,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经济等这些一级类目的大量变化,也说明我国这些方面的跳跃式发展,与我国现实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相一致的。《中图法》不仅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态势,也彰显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

4发展趋势

《中图法》的5个版本,其学科内容与分类方法虽然不断更新变化,但其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分类方法朝着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用户使用更加强调实用性,便捷化;反映的学科内容更加准确、客观,这是版本更新的终极目标。

4.1 应用面不断扩展

《中图法》作为文献分类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广泛应用在全国的各个文献机构。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了解学术脉络,知识点交叉与融合演变关系,形成学科或知识脉络图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另外,《中图法》以其成熟学科分类体系与规范化的类目名称,客观反映知识体系,对网站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4.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

信息技术是为《中图法》在网络时代的改造提供了条件,比如:可视化技术,OCLC的 Over Vewi 项目中就将《中图法》中的语词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较为直观的图形、图像形式 , 不仅增强知识组织系统的可读性,也增强了可理解性;标记语言技术,由W3C提出采用 SKOS语义模型可以来描述《中图法》的术语和语义关系标记语言等,对于用户来说,更加便捷化,易用。

阮冈纳赞曾经说过“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中图法》亦然如此,也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它不断与外界交互信息,吐故纳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研究《中图法》版本衍替,可以为研究学科发展历史,厘清知识发展脉络,分类技术发展打开一扇窗口,期待图情界对《中图法》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

猜你喜欢

分类法类目指导思想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浅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G25类修订特色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