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表达

2018-11-13陈飞宇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陈飞宇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作为社会现象,它是通过在人们长期创造过程中而形成的产物;文化也是一种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历史现象。。学术界对文化一词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但大多数人将文化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两种财富,即物质精神这两种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文化就是特指以观念为形态内容的观念体系,由人的价值信仰、风俗习惯、道德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等核心特质以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就是从狭义角度而言的。

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它们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特点和风格,它的内容是过去存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如民族服饰,风俗,古典诗歌,忠诚和孝道。,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又叫中华文化,它是指在中国地区范围之内,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经过传承历史与时间检验后所传承下来的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墨子的墨家学说,以及韩非子的法家理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文明是五千年的文明,由此证明了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诠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大会时就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于适合规范社会关系,鼓励人民向上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我们必须按照时代的条件继承和发扬条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维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 -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他们各自独立地在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之间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然而它们都湮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唯独中华文明成功克服各种考验和挑战,旧邦新命,生生不息,一直延续到今天。

可见,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家、民族而言是何等的重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辉煌,是有重要的原因的。那就是我们党没有忘记初衷,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不断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心,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历经无数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始终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

(二)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渊源,有利于指引中华民族奋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每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也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有关,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慢慢演进、发展与改善之中形成的。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习近平主席深谙此理。总书记深受“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等仁政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人民所关心的教育、工作、就业、医疗、住房、环境等问题上,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著名论断,这一思想就是“仁政”的当代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同志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对其进行推广,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接着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反腐倡廉蔚然成风。在干部任命上, 在任命干部时,任人唯贤,用人注意德才兼备。 在正本清源的同时,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政策。

众所周知,在西汉时期,张骞被汉武帝下令派遣西域,开辟了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它是一条由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接触。如今,中国人受古人思想的启发,提出要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将坚持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共同建设的原则,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包容的经济带, 为本国及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这些富有价值的传统思想观念我们要认真继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它成为我们当代领导阶级治国理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的重要参照。

(三)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通过竞争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面对竞争,这就涉及到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创建与如何提高各个竞争者的素质问题。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从而注定人天生愿意遵守规则,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从而注定人天生愿意遵守规则,诚实守信,与人为善, 而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这种社会性可能导致人们的偏差,导致恶性竞争。近年来,由于市场不当竞争而产生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市场经济是一个涉及各种制造商和个人的过程,因此要求严格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这包括国家法律体系,制造商的内部管理体系,各种技术操作规范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就需要建立平等、合理和公正的基础。因而就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支撑之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等伦理观念有助于信誉市场的建立。 我国古典文学中就记载了不少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事例,例如著名的徽商、晋商他们身上体现的仁义、守信用等良好的从商之道,这就给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启发来发展市场经济,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一)国家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事业的关注

国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把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政策。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并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的财政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并提出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开发,教育普及,保护和传承, 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和中国味道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得到显着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更加扎实。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由此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的极大重视。

(二)以“微载体”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推动传统文化实体化表现形式

当今中国社会,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及其所运载的移动APP的迅猛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APP的传播速度,每个用户都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尽览天下大事。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利用其传播快特征,借助新兴媒体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无意识中沉浸其中,真正发挥他们对人的微妙影响。

人们常常认为传统文化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思维方式。现在的青少年提到日本,想到的不是日本著名的地标建筑,而是日本的动漫。日本的动漫拥有独特的创意,精良的制作和复杂曲折的情节及艺术效果,获得了全世界的青睐,也成为现代日本展示给世界的一张绚丽的名片。 作为日本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动漫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和创新力,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性格。 日本其通过这种动漫文化带给人的隐性教育,发挥了超过显性教育的几倍作用。 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文化传播途径,也是推动将文化形式实体化的一种具体路径。 这种方式是值得我们国家与媒体学习与借鉴的。

近年来,以李玉刚为代表的演艺界人士,突破传统的枷锁,将传统京剧融入到现代流行唱法之中。李玉刚的代表作《新贵妃醉酒》是以自京剧《贵妃醉酒》为背景创作的,但它又与传统京剧唱腔不同,将其改编为流行唱法,歌曲采用了古典歌词与流行旋律的结合,采用传统乐器:二胡、古筝、箫、琵琶等配乐,歌曲的风格有些复杂,有点中国风的味道,配上李玉刚的独特声线,此歌曲一经推出,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此歌曲。使得传统京剧《贵妃醉酒》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深受广大的老中青及90后、00后的喜爱。

(三)将传统文化内化于人心,勇作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当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与践行者,以传统文化观为出发点,规范个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与个人思想中的融合。人们常说“千金买屋易,万金买邻难”“远亲不如近邻”等等,都提醒人们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都提到“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大家都明白,一座房子的建成需要牢固的地基,而一个人的成长与其三观的形成都离不开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风” ,这也就相当于房子的“地基”。著名的颜氏家族、曾氏家族、钱氏家族,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训家风,这也为他们后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各个领域杰出代表。

但是,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限于当时人们的对于外界的认知能力、时代环境及所实行的社会制度等的约束,也会存在一些过时或迂腐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盲目的墨守成规,要扬弃的继承,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一起实现以文化感化人的作用,内化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之中,积极担任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