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傣族剪纸艺术传承路径

2018-11-13常敬陈家敏

新生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傣族剪纸民族

常敬 陈家敏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

一、傣族剪纸概况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据史料记载来源于云南傣族地区,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广受欢迎。在中国秦汉时期,傣族群众就把德宏州当作傣族的聚居区域。此处历史悠久,到处都受到傣族剪纸的文明氛围的熏陶。在傣族村寨中,从农家田舍到寺庙,随处可见剪纸的装饰品,剪纸早已融入到了傣族群众日常生活中。寺庙的四角飞檐、亭台楼柱、墙角门上都可见各式各样、品目繁多的剪纸,大到寺庙的外观建设小到寺庙佛龛前的贡品都可见剪纸。农家田舍也丝毫不落后,农家的门阀、窗上、供奉的佛龛前也都是剪纸,这一项工艺在傣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被充分运用和发扬光大。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当地政府又提出要“重振南边古丝绸之路”和“旅游活州”的发展策略和美好愿望,重整旗鼓,将作为现今沟通东南亚和云南省国际大通道为基本目标,可见政府对自己本民族文明的重视和对经济高瞻远瞩的宏伟目标。

二、傣族剪纸教育传承路径

(一)社会教育传承

1、举办剪纸比赛

为让大众了解傣族剪纸,在庆典活动、传统节日里举办比赛,提高傣族剪纸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程度。例如:在中国·德宏2015国际泼水狂欢节“燕京啤酒”杯“金剪子”剪纸大赛决赛在芒市广场举行。著名剪纸大师樊涌说“德宏傣族剪纸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门民间艺术,举办这样的比赛目的就是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德宏各县市的22名参赛选手以精湛的技艺,全方位地用剪纸作品展示了德宏的地方风俗和精神风貌,不少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大赛中,选手们用手中的剪刀、刻刀、小锤等工具,将平日对傣族文化的理解在90分钟内通过一幅幅剪纸作品表现出来。

2、通过商业活动传承

相信在各地民间,还有很多像她这样为了传统文化传承锲而不舍的民间艺人,他们留住了传统文化的根系。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传统文化能够留下的也仅仅是根系,并不能开枝散叶。如果所有的民间工艺都“待字闺中”,仅限于一人、一户或一地的“自娱自乐”,那么它的发展势必会受限甚至萎缩,不能与市场对接,就难免走上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最近几年,很多地方的民间老艺人都在为找不到传承人而苦恼,不但在社会上招不来徒弟,自己的子女也不愿“接班”。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的是市场的接纳。

说到底,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的不仅是热情,还需要让传统文化产生商业价值。首先,文化传承的根基在于民众的喜爱。如何让市民喜爱并接受传统文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也有现代元素;其次,需要市场的刺激,这就需要市场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传统文化打造商业开发模式,让更多人愿意投资。市场有了需求,民间老手艺人也就不需要担心后继乏人的问题了。

(二)学校教育传承

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因材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而受到大家的欢迎。开展的剪纸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基本了解了剪纸的历史,理解了剪纸的价值,引导学生们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使这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工艺品发扬光大且传承下去。

剪纸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初学剪纸一般从多层次折叠剪纸开始,利用折叠的方法能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剪纸这门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多层次折叠剪纸,虽然折叠方法是一样的,如果在上面的设计不一样,最后剪出的图样是千变万化的。这种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当看到经过自己精心设计创作,剪出的图样作品十分精彩时,心情非常的高兴,欣赏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教育社会化功能在于教给年轻代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艺作为一门手艺,他可以作为年轻一代的生存手段,或者是生活的副业,作为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技能。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文化的生存与有效的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1、合理开设地方课程,实现傣族剪纸的传承

多元整合课程内容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校本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很多地区都在推行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逐渐增加民族文化课程的比例,并将这种特殊的地方性知识综合反映到民族地区的课程之中。

2、培养教师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指文化主体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造成的对某种文化意识在心理上达成的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其他民族共同体而言,我之为我的民族情感。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效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可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倡导校园文化,构建傣族剪纸传承的环境

学校中多为本民族学生而形成的学习团队营造了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学校的集体生活和系统的民族文化知识传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启发民族自觉意识。校园的集体环境是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独特环境优势,有利于学生在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结语

傣族剪纸是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产生并发展变化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以此形成传承的基础。它反映生活,反映历史,是在傣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生长成熟的。傣族剪纸的传承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是一种与傣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人的情感的自我实现与不断超越。

傣族剪纸的传承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已得到研究的证明。傣族剪纸的传承是一个既广又深的问题。在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傣族剪纸产生、发展的社会根基随着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己逐步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出现衰落与说变趋势。因此,在傣族剪纸文化发生变迁的现今,如何有效地传承傣族剪纸技艺,如傣族剪纸传承的教育策略等都是学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剪纸传承培养学习者的民族认同感。首先,剪纸图案蕴涵了傣族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剪纸技艺的传承,学习者了解并熟悉了本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由于节日习俗剪纸的特殊运用,学习者就会更深刻的认识本民族文化,从而产生民族情感。其次,剪纸是傣族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其图案题材来人与自然,来自傣族的生活。学习者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傣族的生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形成民族自豪感。最后,作为美的象征的剪纸,它蕴涵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通过剪纸的传承,学习者也逐渐习得本民族的审美观以及道德情操,从而形成本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剪纸的传承也就是一种有效的民族认同教育。

傣族剪纸技艺的传承,现在看来,基本都是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这种方式传承的。对于发展如此急剧的现代工业社会,认为要从家族传承和学校教育两方面,让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起传承的重任。以家族传承为主,发挥传承人在学校校教育上的作用。所谓的祖传图案、家传技法等也都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许多文化事项传承就是由家庭成员的自我传习来实现的,虽然具有某些局限性,但毕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这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艺,家族传承仍然应该成为主要的传承方式。但是由其发展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断层,因此到现在许多身怀绝技的老人已经风烛残年,加上年青人对这种文化的理解不深刻,这种剪纸文化的发展已经面临着没有传承人的困境。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不妨考虑让当地具有精湛技艺的老艺人在学校教育中充当一定角色,既可以使他们的技能在学校这个平台做更深刻的讲解和演示,也可以在经济上增加一些收入,必要时艺人也可以充当学校此门课程的兼职教师。这样可以使学校在节约学校师资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技艺的理解和兴趣。

猜你喜欢

傣族剪纸民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剪纸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傣族:亲水的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剪纸
剪纸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