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信的使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018-11-13李早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新生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好友社交交流

李早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2

一.微信交往的特点

微信(WeChat)是2011年推出的一款智能终端并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软件,其覆盖范围超过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品牌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达800万个,“微生活”逐步兴起。

1.信息传递即时便捷。自微信诞生以来,寄身于移动智能设备中,与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相比,携带更为方便,更加贴近使用者。第二,微信实现了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可以和另外一个好友联系,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性;第三,操作简单快速,降低了使用者的难度,为微信的应用普及提供了客观的前提。第四,受众面广也增强了微信的实用性。

2.信息内容全方位、多方式呈现。微信的受众面积广,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与互动。

3.交流相对隐私。微信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方式,另外,在添加的好友中,也可以对好友进行标签分类和权限设置。一方面保证了自己隐私的相对安全,避免信息外泄;另一方面也排除了日常垃圾信息的干扰,便于用户有选择地阅读网络信息,完善社交关系。

二.微信的使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一)微信的使用对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微信的使用将线下的熟人之间的交往延伸到线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沟通需求和情感交流,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如下:

1.降低人际交往的成本。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交流过程中,需要斟酌字句的过程逐渐消失,文字往返的时间越来越短,交流过程也越来越快,降低了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的成本。

2.提升自我认同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微信所构建的网络社区仅仅是一个“熟人社会”,彼此之间都是好友,才会看到对方所发布的消息内容。在熟人社会中,它使得属于某个“圈子”的社会成员容易找到身份定位,有助于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体的角色价值很容易在“圈子”中得到确认和实现。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情感,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这种需要就是爱的需要,他认为,都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需要,都渴望与他人保持情感关系,渴望在他人或者全体中有一个位置。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转发等行为,增强了个人的认同感,有助于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隔阂。

(二)微信的使用对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1.人际交往中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包容性逐渐别消解。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交往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虚拟交流并不能替代人们正常的、真实的交流,而人的个性在这种被技术异化的交往形式中,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上的虚拟交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面对面交往的阻碍,大多数人会在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忽略正常的面对面的交流。

2.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渠道。微信作为基于熟人社会的新型社交媒介,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私密的空间,其内部的信任度要远远高于外部的信任,一旦某些虚假信息获得某个微信用户的信任,并在朋友圈中传播,与其相关的人则或多或少地不加甄别该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为虚假信息的扩散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果虚假信息被大部分人认定为真的,则很难得到澄清

3.人情负担将会加重。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传递信息是一项基本的功能,因而,在朋友圈中传递信息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借助亲朋好友的关系互相帮助好友转发帖子,扩散消息。微信朋友圈的兴起还催生出了微商的发展,即买家和卖家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进行交易,而由于朋友圈自身的相对封闭性,使商品信息发布者的好友不得不面对密集的商品信息,这对没有购买欲望的好友来说加重了心理负担。

三.破解微信在使用过程中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

1. 积极参与线下集体活动,提升自我沟通能力。微信因其与现实强大的结合性,迅速在用户之间广为传播,但是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介,有一部分人因躲避现实生活而过度沉迷于网络里的虚拟空间,造成与人沟通能力的下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极参与线下的集体活动可以提升个人的交往能力,

2.提高防范意识。微信朋友圈为我们的交流、反馈、互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让表演者,尤其是朋友圈中的狂热分子,在各种“秀”中牺牲了个人隐私,且隐私的牺牲多数是无感的,部分“秀”是以博眼球为目的的,以隐私披露为手段。每个微信用户既是社会交往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用户既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又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3.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提升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避免过度沉迷。通过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有效地时间管理训练,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息,增强自身对时间管理的信心,避免过度沉迷于微信交往,形成良好的社交认知。

结语: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行为、交往观念,提升个人自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积极参与现实的集体活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技术异化对人际交往产生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好友社交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属羊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删除好友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