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学视域下的中医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2018-11-13曹俊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新生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人文精神中医药

曹俊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 310053

医乃仁术,中医药的钻研和学习,从来就是与丰富的人文素养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结合在一起的。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数千年而不衰,其独特的诊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内在的科学价值迄今为世人所敬仰。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中医药专业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物医药学科,而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学科。无论是中医、中药理论的建立,还是其理论内容,都离不开人文精神与素质的关怀与支撑。古人云:“学医者必先认阴阳”,《黄帝内经》作为古代中医系统理论的中枢,便是在先秦哲学的指导下,汲取儒家、道家和阴阳学说的人文精华梳理而成,因此,我们必须拥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质涵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医药。

一、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定义与解读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培育和维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与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价值的理性精神不同的是,人文精神强调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但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在高校,由于受办学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出现了人文精神的断裂。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 、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情感 、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李宝琴,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医教育 ECM 第 24卷 2005年 5月第 3期,第8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及探索性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领域,诸多教育实践者围绕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广泛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积极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知识系统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尝试:一是从教育观念的角度,倡导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并重与有机结合;二是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倡导增设人文课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三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倡导广大教师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以高深的学术功底为根本,以良好的人文修养为灵魂,积极影响学生。

二、中医药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中医药类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着严峻挑战。行医治病是施仁爱于人的一种最好手段,因此医生治病应“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而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与我们预设的培养基础宽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富于人文情怀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国际上对中医药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怀疑和“误读”、国内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社会普遍关注的“医德医风”问题等从业环境对祖国中医药瑰宝的继承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着造福人类健康和中医药瑰宝传承历史使命的中医药人更是责无旁怠。

首先表现为人文知识贫乏。由于重视专业知识和实用工具学科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的汲取,大学生普遍缺少深厚人文知识的积累,对祖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缺少了解。其次是理想信念淡漠、功利意识较强。一些大学生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人生理想,也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理想,缺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自觉性,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更多的是从物质角度去考虑,用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不能得到物质回报或短期内不能得到物质回报的事情不愿去做。第三、缺少社会责任感。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只考虑个人的利益,集体观念淡薄,只关心自己的前途,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漠不关心,缺少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这些都是高校长期以来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结果,学生成为了拥有一技之长的“才”,却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却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片面发展的技术人。

三、以文化学结构层次四分法为载体,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与统一,高等教育更应注重和突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和熏陶。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和人文教育资源,中医院校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特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同类研究中行业指导性、政策研究性及大众文化性文献较多,运用理论武器有深度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不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人文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运用“文化学”层面的理论武器,以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四个常见的文化结构层次为载体,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和经验为例,探索加强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第一层次——物态文化层

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它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 ,主要指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力推进富有人文气息和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新建了时珍广场、省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标本馆、中医药文化长廊等设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提出了校园百草园建设方案,将百草园建设放入校园整体环境建设范畴,区别于上海、广州、南京等中医药高等院校独立百草园的概念,将百草园纳入校园整体布局,将整个校园建设为一个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百草园,同时,在两校区分设土地给学生,将中药种植体验和科研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中草药种植园;鼓励学生开设寝室阳台农场,将学生的植物摄影作品装帧上墙,悬挂在教学楼;大力推进植物信息化工作,在药用植物中插设二维码,扫码认植物,拓展专业学习和展示平台。以上措施,都是学校从物态文化的层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直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 ,能够对他们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习主动性和专业认可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管理制度及群体行为规范、习俗等体现出来的文化,是学校的管理理念的体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既有引导作用又有规范作用,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内外结合、持续改进的“12363”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即一个理念(质量立校理念),二个结合(内部保障和外部监控相结合),三级防控(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防控),六项措施(数据监测、评估、检查、督导、评价、考核),三方反馈(利益方、管理者、社会),从质量标准建立、内部评估和外部监测信息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信息的反馈、持续的改进等环节进行闭环管理。坚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以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积极开展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若干课堂混合式教学,如PBL、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云班课、BOPPPS教学等),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术兴趣。着力构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体系,主要内容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方面,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奖、进修培训及研究生导师遴选等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中药学学生在近三年全国大学生中药/药学实验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考研升学率从14.7%增长至56.3%,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0.8%。

(三)第三层次——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之于中医药类高校,它以契合民风民俗、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实践形态出现,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这种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行为文化在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充分依托大型科普体验式活动品牌——“中草药嘉年华”,通过“大型广场科普行”、“服务基层社区行”、“省内高校校园行”、“医药技能实训行”、“李时珍青少年兴趣班”等多个活动平台,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涵盖亲子活动、小学兴趣班、标本制作、闻香识药、饮片识别、药材鉴定、花茶养生课等十余个专业项目,寓教于乐、服务社会,向社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已经深入到浙江省内40多个社区、十个高校,共发放中医药文化宣传资料5万余份,累计服务6万余人次,接待杭城小学生2000余人次,受到《中国中医药报》、《浙江日报》等各类主流大型媒体报道转载一百余次。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对中药学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不断培育忠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接受大自然地馈赠,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中,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感受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四)第四层次——心态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是体现在文化主体身上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及相应的观念体系,从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师生的理想、信仰、意志、情感等,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群体意识。是广大师生员工在生活、学习、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风貌,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长期的沉淀和累积的结果,是一种隐性文化。一旦这种内在的人文精神风貌形成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东西,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会在学校中形成一种与别校不同的人文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但给学生一个物质意义上的校园,更给学生一个精神家园。这种观念层次的人文精神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而这种人文精神最容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求本远志”,就提炼于有着深厚积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引申为求实、求真、求是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义,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坚持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秉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宗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有效串联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既要“求本”,即要继承“医本仁术”的大爱精神和“神农尝百草”的实践精神;又要“远志”,即要弘扬“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全情投入,热爱中医药事业;重视研究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立足实际真学实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机制丰富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人文精神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小米
——最易得的助眠剂